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分析
2020-11-24马畅张颖
马畅 张颖
华北理工大学
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生长在新世纪的90后、00后,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基本上都处在便利和富足的生长环境中。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为这两代人提供了通达的信息集散通道,五花八门的信息应接不暇。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消费能力较高的消费群体,所产生的消费观念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量入为出,适度选择的理性消费;第二种,享受至上,随心所欲的自由消费;第三种,精打细算,合理储蓄的计划消费。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表现及特点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的需求心理、购买动机、消费意愿等方面心理的与现实表现的总和。其最主要的行为表现是: 购买行为。
(一)商品消费多元化。追求个性和享受的新时代大学生,消费类型也十分多元。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将目光投向娱乐和自我提升方面。他们新潮,爱美;会生活,也会享受,擅长社交,乐于提高自己的视野。因此,他们在服饰、护肤方面,以及娱乐和出游方面支出较大。
表1.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布表
(二)尝试资金管理
不仅是消费,对资金的管理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随着支付应用程序和各大银行掌上营业厅的发展,理财观念进入大学生的视野。通过调查发现,虽然17.39%的大学生还没有关注到理财领域,但是有21.74%的大学生开始了解理财知识和一些途径,有39.13%的大学生准备开始理财行为,21.74%的大学生已经能够对资金做出规划,进行理财活动。
表2. 大学生理财意识情况分布表
有理财的想法 39.13%不关注理财方面 17.39%
三、新媒体现状
新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主流媒体。新媒体诞生以后,媒介传播的形态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如地铁阅读、写字楼大屏幕等,都是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移植到了全新的传播空间。此外,在社交人群中影响力更大的,是新媒体以期即时性与互动性,催生的一个新的传播媒介—自媒体。活跃的新媒体平台以微博、知乎和小红书为主,辅以空间和朋友圈,每个用户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他们以分享的方式吸引关注,积累人气;再将流量变现,为合作方进行品牌推广。新媒体传播的一些观点,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活跃在网络上的大学生。
四、新媒体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同好文化改变消费行为。2015年,汉服亚文化逐渐开始在大学生中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这一亚文化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与此同时,洛丽塔(Lolita,Lo)亚文化和JK制服(日式女子高中生的校服)亚文化,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或者说,Lo亚文化和JK亚文化出现得更早一些,后来和汉服亚文化一起,通过自媒体平台的宣传,发展成为服装界的三大亚文化。 汉服、Lo和JK亚文化的载体是服装。这也就是说,认同这些亚文化的同好群体,通过服装寄托情感。那些华丽独特的裙装紧紧吸引着他们的眼球,每个人以拥有更多的衣服来获得满足。因此,在消费选择中,这种寄托情感的消费品,在同好的消费占比中越来越不可忽视。
(二)粉圈文化催生的快消费行为。近几年我国影视作品质量有所上升,增加了一系列演员的热度。同时,选秀节目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一批又一批“新偶像”新鲜出炉。有明星的地方就有粉丝,有粉丝的地方就有粉丝经济。我们不难在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平台上发现,某某明星代言了某个品牌,某某比赛需要购买商品为爱豆“打call”,这些信息表面上是在给公众人物,做宣传,实际上是为了吸引粉丝,为偶像掏钱。尚且理智的粉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这无可厚非;以给偶像冲销量、做数据为目的,毫无理由地购买,这种消费行为则是病态的,不理智的。
(三)个人爱好引导的“隐形消费”。大家身边或许会有这样一类人: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生活和大家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宿舍或者家里收藏了价值成百上千的手办模型;或者是他们拥有的某一双鞋子,某一款相机,实际价值远远超过了大众的认知。这类消费行为,可以看作是由个人爱好引导的消费。新媒体的出现,将爱好者们的交流阵地从贴吧逐渐转移到社交平台上,也吸引了更多有同样爱好的人。他们的生活费,除了保证平时的日常需求,就用在了自己喜欢的个人领域上。
结语: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95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以95后为代表的大学生,一直都是被评价为有个性的群体。当代大学生正是处于具有强烈自我表达意识、彰显自我存在和力量的阶段,通过消费行为和构建亚文化、同好圈,来确认身份,保持个性。了解消费观念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合理消费,从而塑造良性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