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应注意的“五性”
2020-11-24刘顺凯刘汉洁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福源小学
刘顺凯 刘汉洁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福源小学
一、突出本土性
本土化是校本课程的最大亮点,校本课程一个“本”字也体现了本土性的要求。因为校本课程开发必然受学校所处的一定文化时空影响,它产生于学校当地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含有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与人文地理等特性,这样无形之中就会打上“本土”的烙印。因此,优质的校本课程,应从本土出发,大量融入学生身边的人、事、物,体现地域色彩和地方特色。
要想使所编创的体育校本课程科学合理更要突出本土性,注意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教材,传承本地区、本校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同时还要尽量将本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思想、风土人情、民俗传统等纳入校本课程之中。体育校本课程不同其它课程,它的开展普及推广离不开场地、器材。因此,开发创编校本课程时要多以学生日常玩耍、娱乐的体育民间活动和体育传统项目为主体,结合本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整合而成,所编的校本课程一般只能适应本地区、本学校,换个地方、学校往往无法实行。因此,它的本土性更为明显。
二、突出兴趣性
实践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欲望的良方和催化剂,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时一定要注意选材内容和结构编排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校本课程内容具有活力。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整合。因此,体育校本课程选材方向一定要科学合理,在开发初期以培养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根据学校场地条件、教学特色,从学生的爱好、兴趣出发,尽量选一些学生感兴趣、喜爱的活动和运动内容做“母本”,避免“高屋建瓴”。例如:我校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民间体育游戏,就以学生课下常玩的民间游戏、民俗体育活动为“母本”。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进行有选择性的改编、拓展、升华,把它运用于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作为一些学习内容的辅助教材或游戏教材,由于学习内容多取自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旧知,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身心“共鸣”,无形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突出独特性
“校本”即以“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文化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因素综合形成了本校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而校本课程多是学校自主开发,针对学校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量身订造”,这必然使校本课程带有明显的独特性。
众多创建特色学校成功经验证明,体育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因此,各校在创编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独特性,充分认识到本校的特色,挖掘创编出具有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与学校办学思想、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交汇点”,使之成为学校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凸显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形成本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独特性。例如:我校开发的体育校本教材——《民间体育游戏》,将民间体育游戏——推铁环、竹竿舞、抖空竹、跳房子等十余个民间游戏引入我校大课间活动,作为各个年级、班级活动内容,由于这些活动内容多取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之中,推广普及非常容易,而且简捷、有趣、有效,深受学生们喜爱,活动效果非常好。因此,大课间活动成为我校对外宣传一个独特的“窗口”,也得到来我校学访、参观领导的好评和认可,多次被大港电视台、天津教育报给予报道。
四、突出实用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实用有效,只有做到这点所编的校本课程才有意义。我们都知道开发任何一门校本课程,对于任何学校、教师都是一项重大“工程”,它不同于写一篇论文一个人就可独立完成,而是需要众人通力协作和学校提供各方支持才能完成。即使部分学校和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其使用范围、周期和效率也都是很有限的,会大大提高校本课程成本,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况且多数学校和教师目前在客观上还不具备编写课程的资格和条件。因此,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本校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科研能力,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挖掘、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使所编校本课程实用、可行、有效。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还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一门以室外运动为主的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能力,更离不开器材、场地和具有这方面特长的师资力量,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所编课程如同“空中楼阁”。因此,在开发创编体育校本课程时,在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要选择与场地、器材和师资水平相适应的教材内容,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动作技能学习有机结合,根据校本课程的难易、特点、学生基础和运动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进行合理、科学规划,以求获得适应学生运动发展水平、师资专业水平和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相匹配的校本课程,求得最大效果的发挥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五、突出主体性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具有引领指导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双主体教学,既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作用,又强调重视学生作为“学的主体”的发展,把“教”与“学”看似对立统一的两个活动转化为师生主体性互动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开发、创编校本课程时也要体现这一理念,一方面教师应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教学法建议、评价方式等内容编排设计上,有意识地多加入学生参与的“元素”,以求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促进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尽量让学生在自我学习构建过程中获得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校本课程在开发创编过程中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应考虑到体育校本课程多以室外体能运动为主的特点。因此,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初期,首先要关注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和已有的运动体能基础,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汲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兴趣点”和“交汇点”,尽量使所编、所选的学习内容能适应于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运动技能基础,避免学生不感兴趣、学习内容过难、强度过大,不能使多数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影响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总之,在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过程中,要想使所编的校本课程科学、合理、有效,一定要做到:关注本土性,使之在校园这块“沃土”得以滋养;关注兴趣性,使之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得以生发;关注独特性,使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以“一支独放”;突出实用性,使之对学生身体得以行之有效;突出主体性,使之在课堂学习活动师生之间形成“共振”。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校本课程在国家、地方课程之林中得以“一席之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