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理念渗透于高职体育教学的探索
2020-11-24代一帆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代一帆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所受重视度明显不足。体育教育中的思政教育价值没能得到发掘,这也增加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难度。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重新审视和分析体育教育,摆正其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寻找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以体育为载体来推动思政教育在高校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体育课程教学价值和思政教育效果,实现“一箭双雕”的共赢。
一、高职体育思政理念的渗透价值
高职院校已在积极推进将思政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学生的成长空间得到拓展。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总结,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如何坚守本民族文化阵地,树立文化自信显得至关重要。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实践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在思政理念的影响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十分必要,要通过体育的学习为国家培养优质体育运动员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国争光。更要通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让体育课程思政可以发挥作用。其二,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而言,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让这一群体普遍存在以“个人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缺乏合作意识。将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堂实践中,要积极开设各类团队活动,如拓展训练、定向运动、拔河比赛等,以团队的能力获得胜利,发挥出课程思政教育的构建价值。其三,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这一群体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相比于传统的体育课堂训练模式,体育课程思政的搭建使得学生在体育参与中能够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在思政理念引领下培养进取精神。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学校教育环境中,与体育课堂的融合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但需要注意,目前的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正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如何持续推动体育教育的进步与发展,还需要做好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打造明确的融合目标。
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阻碍
(一)教学理念落后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理念,也是教育不断改革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在国内高职的教学工作中,很多学校的德育、体育教学都存在碎片化和边缘化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对学生的德育和体育教学,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很多高职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理念都比较落后,对于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对两项教学工作存在明显的重视不足,最后导致学生对体育精神、道德都缺少深刻的了解。多数高职学校的教学工作重点都是技能教学,在教学系统中并没有将体育和德育融入进去。在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的情况下,也很难满足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二)教学能力相对较弱
对于高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重组。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并且通过组织体育活动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思政价值观和认识,以及在介绍体育项目过程中穿插奥林匹克精神、终身锻炼等内容。但是在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工作模式下,很多体育教学工作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能力也不能满足改善教学方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上都有待提升。
(三)缺少全面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和对学生的了解,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都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课堂考勤为评价标准,但是在思政发展水平上缺少系统的评价,不利于反映思政和体育的融合效果,并且也会出现教师不重视思政教学的情况。同时,教学评价缺少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的评价,很难反映学生的体育精神是否得到发展。也有一些学校因为对体育教学的轻视,目前还存在体育教学评价考核工作无法落实的情况。
(四)教学模式单一
开展体育授课时,很少有教师会主动对教学模式进行拓展,这会导致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下,从而对体育课程活动失去兴趣,这会阻碍教学改革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效果。此外,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心生厌烦。据了解,在体育课程结构安排上,准备活动会用去五分之一的时间,技能传授占据五分之三的时间,自主训练占据了剩余的五分之一。这种固化的教学手段,会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也会消失殆尽,对于体育教师课程改革建设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三、高职体育思政理念的渗透策略
(一)依托资源优势,挖掘“体育思政”教育元素
当前围绕课程思政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思政理念渗透到体育课堂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学生的成长空间被激活。与传统的体育教学不同,思政理念的渗透使得目标更明确,研究方向更具体。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利用多渠道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如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资源,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获得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除此之外,还需要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和挖掘,如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现出的积极性、在面对国际性的比赛时对于中国运动员的支持和助威,都能够从中挖掘思政元素的内容。资源优势的挖掘,本质是对“体育思政”教育元素的深度挖掘,定位各项基础要素,让研究方向可以更明确,侧重点更鲜明。资源的充分整合,使得思政元素的挖掘更有深度,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教师现阶段教学工作、后续教学工作的反馈和参考。课程改革视角下,高职体育教师要立足教育育人特点,把握现阶段学生学情,依托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制定以课前、课上、课后为节点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评价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全方位发展。首先,教学评价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以课前、课上、课后为节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技能动作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价,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制定教学方案;课上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手臂与下半肢之间协调性、摇绳速率、跳绳连贯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教学重点设置比例进行打分,以每节课/每周为节点,进行成绩公示,对其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汇总;课下作为学生知识复习、巩固的关键阶段,教师可以结合课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专项练习方案。对于身体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教师还可组建课下学习小组,并增加热身活动、“跑步刹车”等团队游戏,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同时,充分发挥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作用,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运动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倡导学生个性思维的发散,体育素养的多元提升。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情感认知的不同,教师在制定评价内容时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贯彻“因材施教、因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身体协调性、体育精神发展情况,设置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并将其贯穿于学生运动过程中,根据其学习进度实时更新,提高评价可靠性的同时,促进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内容一般分为常规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和总结3个环节,为融合思政内容,体育教师可以以这3个环节作为教学内容的结构,向其中穿插思政内容。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明确教学内容,让学生知晓教学目标和关键点,以保证学生形成自觉,配合教师参与相关活动。然后,在基本内容的教学工作中,穿插一定的竞技类活动,并明确活动的规则、目标,严格按照规则约束学生。参加活动的学生会有比较高的热情,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自觉接受了思政教育,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品德。在教学工作结束时,也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进行反思,强化思政培养的作用。
(四)传承优秀的思政教育文化
体育教学中有着各式各样的思政理念素材,在体育教学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中,其运用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也不同。高校体育教师应在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传统的同时,将这些优秀成果不断传播下去。例如,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而体育史就包括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素材。无论是古代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还是近代中国体育的沧桑变化,以及中国体育一直以来获得的骄人成绩,这些案例都是高校思政教育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建立民族自信心的真实题材[1]。
(五)学生应亲自参与到思政理念下的体育活动实践中
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把学生从所谓的“说教”中引领出来,进行身体力行的真实感受。体育教学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思政理念的素材,具有较强的身体实践性,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肩和取代的特征,亲身参与和体验为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学生通过实践不同运动项目,体验不同运动强度带给身体的压力,能够清晰感受运动员为达到一定水平、取得一些成绩所付出的艰辛与不易,于无形中磨炼了个人的意志品质。现今的高校思政教育体验环节不足,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其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而体育实践活动可作为一个有力的补充[2]。
(六)提升教师思政素养,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言传身教,这都是以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思政素养为前提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大多专攻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思政教育内容接触较少。这使得其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没有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使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是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对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进行测试,结合具体情况来设计针对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方案。其次,邀请思政教师参与到体育教师的培训当中,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来培养和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让其熟练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知识。最后,体育教师可以协同思政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寻找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点,增强体育课程的思想深度。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秉承思政教育的要求,严格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融入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引导下,学生也能够正确看待和理解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在体育活动中自觉遵循相应的道德或者规则要求[3]。
(七)搭建专题,开展课程思政创新
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切入,围绕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做好思政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充分融合,打造和开展课程思政的专题设计工作。例如,在开展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开设“体育强国专题活动”,在专题活动中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充分认知,让其充分了解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激活这一群体的爱国热情。又或者,在开展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开设团体活动专题,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如“拓展活动专题”,通过将拓展训练内容融入学校体育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体育课堂内容,让传统的课堂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激活,展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专题活动的搭建,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阶段重在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育实践中将展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效果,为了突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价值与功能,则需要明确思政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渗透策略,持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