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教学现状与改革构想

2020-11-24

运动精品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类田径院校

莫 静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

田径是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总称,其历史悠久,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田径运动囊括四十多个小项,强调运动员的跑、跳、投等技术能力。我国的田径教学始于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田径课程建设以前苏联为模板,注重培养运动员的田径运动技术,使其拥有过硬的运动技能。但是这样的培养模式目的和方法都过于单一,忽视了运动员的教学实践和知识运用。1952年起,我国陆续在各地建立了体育学院,设立体育人才培训班,这些机构和培训班也是我国现代体育专门院校的早期雏形,同时国家还聘请外国田径专家来华讲学,传播西方先进田径专业知识。这样的良好田径教学风气给我国带来了不少早期田径教学、田径训练和田径科研专业人才。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专业教学计划 (草案) 》,这一文件中包含了“田径”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这也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径教学模式得以落成[1]。在往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经过数次修改和完善,已经成为涵盖田径理论与实践的田径教学纲领性文件,极大推动了各体育类高校和体育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教学活动。国内关于体育高职高专田径教学方面的研究尚少,本文拟通过分析当前该类院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改革的必要性和构想,为更好地开展田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1 我国田径教学开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田径运动发展蒸蒸日上。一方面,我国的田径生力军中涌现出刘翔、劳义、苏炳添、谢震业、韦永丽等出色人才,在奥运会、世锦赛等赛事中摘金夺银;另一方面,由于田径运动涵盖项目多,人群基础广,田径教学规模的扩大势在必行。目前田径教学的重担主要落在各体育类高校和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肩头。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99所大学设置有包含田径课程的专业(如运动训练专业),有14所体育类专门高职高专院校,其中每一所院校都专门设置有田径课程,一般针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设置,田径运动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近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教育部要求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方向的学生掌握“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担任田径教学、训练和裁判等工作。另外,《方案》指出,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教学应以让学生掌握以田径运动为核心的健身方法为目标,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应该由田径运动基本知识、田径运动基本技术原理、田径教学和训练、田径比赛的组织与裁判法等组成。

笔者以所在的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田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主要覆盖体育教育(师范类)和运动训练(田径方向)专业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田径理论与实践能力为目标,文化知识与田径训练技巧并重。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田径项目,特别是田径体能类项目的训练、竞赛及社会体育知识和基本理论。此外,学校亦为《田径》课程安排了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为《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此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在接触田径运动各项目专业课程之前,具备一定的运动与人体基础知识,以更好接受和理解《田径》课程内的专业知识;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着重要求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校通过与自治区内中小学校、体育相关职能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学生输送到单位进行实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总体而言,该课程给予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由此,学生对未来道路的选择面更加广泛,有能力和自信自主选择继续进行学术深造或踏入社会寻找工作。

我国其他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发达地区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也将田径课程放在体育教学的核心位置。

2 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已将田径教学视为提升学生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但是一些问题依旧困扰着田径教学的深入发展。通过调研,笔者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总结归纳出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1 学校方面:教学内容设置单一、考核制度单一缺乏综合性

我国的14所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虽然都有设立田径课程或田径方向,但是教学内容设置都较为单一。首先,目前田径教育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跑、挑、投等基础运动能力建设上,对应的长短跑、立定跳远和投掷实心球项目从初中甚至是小学就已经开始伴随学生的运动学习生活,不免会让人感到疲惫、枯燥。其次,学校对学生强健体魄的要求少有提及。在设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时,一个问题容易遭到大家的忽视,那就是学生必须首先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达到目前田径教学所设立的目标。此外,当前田径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制度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性[2]。在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中,田径课程的期末考试往往由固定的几个考核项目组成,如50米、1000米和引体向上等。而这些考核项目的评分标准往往也相对固定,如男生50米跑进6.6秒(含)为满分,9秒(含)为及格;1000米跑进3分15秒(含)为满分,4分30秒(含)为及格;引体向上完成11个为及格,完成26个或以上为满分。这样的刻板评价标准无法正确反映学生的优势,也无法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长远发展。有的学生爆发力较强,能够在50米跑中夺得高分,但由于耐力较为欠缺,无法在1000米跑中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腿部力量较强,能够在跑步考试中拿到理想成绩,但是由于上肢力量较弱,引体向上完成次数无法达到标准。而在考试中呈现“偏科”的学生很容易丧失对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甚至有可能对田径课程和教师本身产生厌恶情绪。

2.2 教师方面:教师教学方法刻板,缺乏吸引力

目前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退役运动员组成,多数具有体育院校学习背景或赛事参与经验,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但是其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适时而变,将刻板的要求千篇一律地施加于体型、个性和目标各不相同的学生之上[3]。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难形成自己的思考。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鲜有融入自身对田径运动的思考。许多学生初步接触田径课程时,认为田径课程只是为了学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置,但事实并非如此。此时的学生亟需教师的引导,向他们解答诸如“为什么要设置田径课程”、“为什么要学好田径课程”、“学好田径课程的我能够获得怎样的进步,对未来发展有何好处”等问题,从而将学生正确地引导到田径学习之路上来。

2.3 学生方面:学生重体训、轻文化课学习及对田径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普遍轻文化学习,重体育训练。而文化知识的欠缺容易造成学生对田径训练缺乏正确认识。有的学生对田径课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田径课程只是对自己之前所学内容的机械重复,无法提高自身的实际运动能力。心怀这样的想法进行田径训练的学生,有时会在课程学习中钻空子。例如,只在一学期课程的头几次课出现,或是只在老师点名时到场,点名结束后便“逃课”[4]。这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不仅无法真正利用好田径课程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训练技巧,还难以形成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田径教学的成功不只需要学校重视、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学生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3 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的必要性和改革构想

目前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中存在问题,适当的改革不仅有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更有利于三者,甚至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将日常教学与研究进行总结,笔者将在本部分阐述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构想。

3.1 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的改革依据

3.1.1 田径运动的基础性

田径是运动之母,也是现代体育运动的基石。田径运动所包含的跑、跳、投技术是人体运动能力中最基础的几项。也正是因为这样,田径运动在我国拥有广泛的运动员基础,各类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内容都与这些人体基础运动能力息息相关[5]。田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体力、耐力和爆发力,从而使运动员在其他专项训练中能够充分发挥实力。半个多世纪的田径教学已经给我国的田径教育者们带来了无数宝贵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多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学生难以得到业界的关注。

3.1.2 全民健身思想的普及

健康是人类所有快乐的保障,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2009年1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举行“全民健身日”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每年的8月8日设为“全民健身日”。这一节日的设立不仅与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日相呼应,让中华民族铭记中国体育的辉煌时刻,也是我国第一次从思想高度上将北京奥运会精神遗产全民化和社会化。“全民健身”思想的传播使得包含田径在内的各种基础运动再次走进了大众生活的主舞台,各地中小学校、体育科研机构和运动队对于有田径训练学习背景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这不仅是社会对于田径人才的认可,也拓宽了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田径人才的就业渠道。

3.1.3 新时代体育理念的要求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需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需达到2.5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需达到92%以上。文件还指出,要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协调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将中国建设成为新时代体育强国。而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进步都离不开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田径人才,他们能够成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扎实推进田径教育改革,提高田径教育质量是响应时代号召的举措。

3.2 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的改革构想

3.2.1 学校引导改革方向

目前各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都非常重视田径教学,但是有的学生基础身体条件不突出,阻碍他们在田径道路上的发展。学校应持续重视学生基础身体条件的发展,在开展田径教学的同时,考虑开设健身课程,将主要锻炼动作传授给学生,并督促学生自行练习,加强身体条件建设。此外,如前文所提,这些院校对于田径教学的考评指标都较为单一,有时难以引导学生正确发现自身优势和最优发展方向。各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应不断完善田径教学考评体系,适当在期末考核中加入选考机制,让学生能够选择自身优势项目进行考试,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提升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容易在体育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3.2.2 教师推进改革措施

教师是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应认识到部分学生对田径课积极性不高和怕苦、怕练、怕累的特点,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注意培养学生训练学习中的成功感和获得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训练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着力创造一个放松、和谐、包容的训练学习环境,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允许学生表现其独特个性。另外,教师应主动学习田径运动和教学相关理论,并及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应紧跟时代脚步,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各种田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在与他人的思维沟通中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

3.2.3 学生积极配合改革

任何成功的教育改革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应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和配合田径教学的改革,对不理解、不适应的方面要及时主动与教师和学校沟通,寻找解决方案。另外,学生要改变以往重体训、轻文化的思维,主观上愿意接受各种先进理论知识,学会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训练和实践。学生要认识到认真完成学校、教师安排田径教学任务能够对自身未来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运动训练田径方向的学生,更要对田径训练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够主动明确如“为什么要练好田径”和“怎样练好田径”等问题,从而找到自己的训练目标和未来规划。

4 结语

以锻炼人体各种基础运动能力为核心的田径教学课程在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一直受到重视,但只有不断求变,积极改革,才能使田径教学持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来发展。而改革的顺利推进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做出努力。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改革的必要性,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提出的思路和措施,为我国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体育类田径院校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计数:田径小能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体育类非物质化遗产的角色定位
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类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