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组织群众文艺创作
2020-11-24陈立深圳市文化馆
陈立 深圳市文化馆
文艺创作大多来源于群众生活,创作者将文艺与生活相结合,创作出一部有一部优秀的艺术品。文艺创作一个方面可以丰富我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满足大众对文学艺术的需求,促进文化的繁荣与昌盛。文学创作组织工作,可以尽可能激发创作者热情与灵感,促进文艺创作有序开展。
一、群众文艺创作及组织概念及原则
(一)群众文艺创作
文艺是文学与艺术统称,是指人文通过创作,表达对生活的升华与提炼。群众文艺创作则主要指文学艺术创作者,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艺术加工,将文学艺术以艺术形象或者语言材料表达出来,形成可供群众欣赏的艺术与文学作品的过程。群众文艺创作属于文艺实践的基本内容,其是群众文艺创作者对生活、社会等审美感受与形象反应,既涵盖了审美创造又包括了创作者对生活的一种审美认识。群众文艺创作具有多样性特征,不仅群众文艺形式多种多样,群众文艺创作者本身也多种多样。
(二)组织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原则
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文艺创作质量,为文艺创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协调群众文艺作品的整体效益。相关文艺创作组织部门与组织,需要调整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具体关系,最大可能通过经济效益促进创作者人热情提升,确保群众文艺创作有序发展。在调动创作者创作热情的同时,还要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加大宣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综合提升提供有力支持。(2)正确价值导向。在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开展中,相关部门或者组织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弘扬优秀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同时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多样化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的文学艺术品,满足群众对文学与艺术的需求。在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上,以正确价值导向促使文艺创作者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优秀作品,满足群众对文学艺术作品质量要求[1]。(3)突出工作侧重点。相关部门在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开展中,对不同题材的群众文艺作品总量进行控制,根据不同阶段性文学艺术发展主旋律,调整文学艺术作品比例,落实好重点文艺作品题材的组织工作,促进群众文艺创作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下去。除了对文艺作品本身题材需要控制外,还要控制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适当控制,要大力鼓励、弘扬与广大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相符合的文学内容与文学作品创作,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二、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中出现的不足
(一)群众文艺创作人才的不足
群众文艺作品与单纯文学作品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当前群众文艺创作人才的不足,影响了群众文艺创作事业的发展。文艺创作部门从事文艺创作的工作人员本身数量就不多,大多由一些在校的艺术老师、艺术创作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具备扎实的创作能力、文字功底、艺术思维,但群众文学与纯文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创作过程更加艰辛,发表的可能性更低,导致一部分作者对其避而远之,使得原本文艺创作人才数量不足的群众文艺创作人才稀缺,影响了群众文艺的发展与进步。
(二)群众文艺创作门类还不够全面
当前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的文学艺术门类主要侧重点在小品、音乐、曲艺、舞蹈、戏剧等门类上,这些门类对文艺创作者的吸引力有限。相比于曲艺、戏剧等文艺而言小说、诗歌这几个门类对文艺创作者的吸引力很强,因此很多人即使在诗歌、散文等方面成绩斐然,但很少在曲艺、舞蹈、戏剧等方面寻求突破。门类上的差别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质量提升,对群众文艺的协调发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三)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经费支持不够
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经费支持,当前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费不足情况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组织活动的经费不足。在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开展中,相关人员需要定期组织文艺作品笔会、研讨会、专家讲座、文艺采风等活动,而这些活动的举办都需要相应资金支持,对群众文艺创作造成不利影响。第二,经费来源不够多样。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使得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活动形式相对刻板,影响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质量提升。
(四)群众文艺创作者的流失
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是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其中群众文艺创作者的培养属于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群众文艺创作者培养对象主要是学生与社会文艺爱好者,其中在学生培养中,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进行并不是十分顺畅,一来是因为院校本身文艺生数量有限,二来学校在培养中还要为自身文艺刊物、表演舞台等考虑,导致群众文艺创作校园学生培养进行的并不是很顺畅。文艺创作者的培养需要长期进行,除了专业院校培养外,还可从文艺爱好者中培养。这些文学爱好者大多从事其他职业,受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影响很大,其中有一部分正在培养的群众文艺创作者出现转行流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表现更为突出一些。
三、组织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策略
(一)加强培训与交流扩大群众文艺创作人才队伍
在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开展中,相关部门加强对文艺创作人才培训重视程度,适当丰富培训形式,加强人才培训交流,促进群众文艺创作人才队伍打造。首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文艺创作培训工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创作者兴趣爱好,组织举办文艺培训、专家讲座、作品研讨等活动,充分拓展群众文艺创作者的视野,增强其文艺创作水平。其次,加强文艺创作人才交流工作。定期组织文艺创作人才艺术交流活动,可以就最近实事热点等,组织群众文艺创作者针对时事热点进行文艺创作活动,营造积极良好的创作氛围,促进文艺创作队伍建设[2]。例如,相关部门可以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与护士日,让群众文艺创作者自由创作与之相关的舞蹈、戏曲、诗歌、小说等,促进群众文艺创作发展。再次,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创作者积极性。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每一年度给群众文艺创作优秀者颁发相应荣誉、证书、奖金、奖品等,进一步调动群众文艺创作者创作热情,加强群众文艺创作队伍建设。
(二)以小说等文艺创作门类带动戏曲等门类创作发展
相关群众文艺创作组织部分可以通过小说、诗歌等艺术门类,带动戏曲、舞蹈等门类的创作发展,解决群众文艺创作门类不够全面的问题,促进群众文艺的发展与繁荣。首先,加强舞蹈、戏剧等门类宣传。可以针对一部分诗歌、小说文艺创作者进行戏曲、舞蹈等门类的宣传,增强创作者对舞蹈、戏剧的理解,提高创作者兴趣,为戏曲、舞蹈等门类创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调整不同门类的差别鼓励机制,凸显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的重点,调动文艺创作者创作相应作品的兴趣。在日常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增加戏曲、舞蹈等鼓励资金投入、社会宣传、创作支持等方式,为戏曲等门类创作者提供更多更为优质的条件,调动创作者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戏曲、舞蹈等门类的创作者的吸引力,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全面发展[3]。另外,相关群众文艺创作组织管理部门还可以适当构建与完善创作园地,为创作者进行群众文艺创作提供良好平台,通过特色文艺刊物等方式,激发群众文艺创作者的干劲和热情,为群众文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提升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质量
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确保群众文艺创作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拓宽资金渠道。在文艺创作组织工作中可以适当增加资金渠道,确保文艺创作活动资金充足,可适当与部分企业合作,举办多种形式文艺创作竞赛活动等,保障活动开展同时确保资金充足。其次,做好资金规划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多种群众创作组织资金规划工作,适当删减部分活动,确保其他研讨、交流活动可顺利进行,提升活动质量。
(四)巩固群众文艺创作者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在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开展中,相关部门要做好文艺创作队伍巩固,避免人才流失,确保群众文艺创作工作可以有序推进。首先,充分尊重业余群众文艺创作者的作品与成绩。相关部分需要充分尊重业余群众文艺创作者,给予相应的关怀与鼓励,主动与广大业余作者沟通联络,以文会友,让业余群众文艺创作者有交流学习的机会,保持积极性,促进群众文艺创作发展。其次,加强同学校的合作。相关部门与学校合作,组织多样的校园文艺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协调与院校在人才方面存在矛盾,有效提升校园人才培养能力[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组织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开展,需要先从组织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入手,针对性提升决绝策略,全面提升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工作质量,促进群众文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