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路径的探索

2020-11-24郭庆选河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课程思政思政

郭庆选 河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课程思政”简单来说是统一结合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如果想提高思政课程效果,必须将其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主动转变思路,挖掘各科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体育课程作为我国高校公共必修课程,不仅能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体育精神,是培养意志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将“课程思政”正确的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一、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弊端

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较直观,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使学生能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校对于课程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致使教学成果不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学逐渐重视起来,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关注人性、生活、实践以及学科融合方面。在如今,高校思政课程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点,只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德育主体社会性实践。第二点,将思政教学只是单纯的开展了思想政治形式的课程,未能考虑到应在其他教学课程中融合,全方面发展思政教育,使德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开发。第三点,缺乏对思政课程的教学评估,对于思政教育课程不重视[1]。因此,为了广大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将其融入渗透到所有教学课程中,从而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二、“课程思政”融入合进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2017年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的讲话中强调“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上三点重要指导思想指出: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不断进行加强和改革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育中,才能推进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体育课程作为大学重要的教学项目之一,有着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影响,应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提高学生人品修养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除了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功能外,还需要注重学生品行、修养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思政教学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发现体育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课程、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信念理念,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全面发挥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带来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不仅强身健体还能逐渐引入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实现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教学

(一)围绕体育强国梦教学信念

从我们体育在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承载的不仅是运动员的融入,更是人民健康的状况、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信念的发展体现。无论是从曾经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到现如今的百年奥运梦想成真,还是从曾经被世人称为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体育强国,都体现了体育对于我国人文精神的发展的重要作用[3]。因此,学校应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体育强国梦”的观念与体育教学相融合,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程不仅是一门强身健体的学科,更是促进“中国梦”实现的有效途径。

(二)在体育历史中教育文化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孕育出的体育文化更属于世界文明的重要内容范围。比如古代的“六艺”教育中的“射、御、舞”就包含了丰富的体育项目,将体育与美、德育的形式完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4]。所以体育不仅是指各项体育运动,更代表随着人类文明进化而总结出的宝贵知识与经验,侧面体现出体育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受到德美教育的重要学科。

(三)利用体育理论教知识

现如今的体育教学课程只是单方面的进行身体锻炼的教学,教师在教课时往往只注重体育形势的锻炼过程,忽视了体育中蕴含的重要知识理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模式单一。而体育教学课程最开始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理论与健康常识,做到锻炼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5]。且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理念和体育运动技巧都在不断的创新和研发,其中相当一部分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讲解。所以学校在教学体育课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方式和技巧,更要教授其正确专业的知识理念支撑,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习会体育的理念和其中的健康知识。

(四)运用体育锻炼教精神

体育教学的核心目的除了让学生展开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外,还需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习和体会到宝贵的体育精神。由于学校课程对于体育教育的不重视,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忽略重要的体育精神,失去了体育教学的灵魂和支柱。体育精神是人们通过从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精神食粮。其中包括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团结友爱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队友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在体育竞技中对手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尊重、和平竞争的精神等。体育精神作为体育教学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更能加强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体育精神贯彻整个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理解体育精神,并将其传承发扬。

(五)做到让学生全面融入体育教学

若想让学生全面融入体育教学中,需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合进教学过程中,做到思想政治融合进教学目标、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合理的制定教学设计、科学布置体育教学课程中实践与理论课程的比重,在教学中将体育精神紧密的与之相结合,将教学思想巧妙融入课堂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六)提升体育教师德育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向的核心关键。因此教师只有先自己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上有高水准,才可以将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教育观念高效率的传授给学生[7]。学校也应注重教师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培养,在注重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对其进行定期的思想政治道德培训,树立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教师价值观教育能力,增强教师人格影响力,使学生能信任教师传授的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七)增强课堂的教育效果

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渠道。教师在策划课堂教学相关内容时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准,观察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注重平衡发展,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的体验、通过团队协作竞争等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更高学习成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体会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和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八)在课外丰富德育形式

体育教学在众多学科中有一个独特的优点,那就是为数不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愿意自觉广泛参与的学科。因此,学校应利用好体育课程这一特色,有效的将“思政课程”理念融入现有的体育教学中去,除了日常体育课程教学外,在课余时将其融入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中,提升德育覆盖面。例如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组建体育社团,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喜爱上体育锻炼,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学习体育知识与文化,领略体育精神,让学生们在愉快的范围中了解到体育真正的内蕴与作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8]。除此之外,也可以开展“走下床、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体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坚定其毅力和信念,把推进“三走”活动与肠道健康生活方式相融合,加强学生的综合体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为我国培养建设健康、合格和有正确价值观接班人的重任。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需将“课程思政”贯彻融合在每一科教学中。尤其体育教学在我们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巧妙融合和创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培养体育精神,增强自身综合素养、培养正确价值观,实现体育课程的真正价值。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