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0-11-24甘谷县八里湾镇八里湾小学
甘谷县八里湾镇八里湾小学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因为这与语文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都有关。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应一方面注意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对学生文化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所在,每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提炼出该校的文化,一所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训等组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旦拥有了对学校发展有用的先进的办学理念,那么这所学校就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保证着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课程之间的联系,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真正地把握好学生核心素养的特征,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的认知程度
现今教育界的理念已经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身的关键技能与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因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决定着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核心素养,自己课堂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提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知程度,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舍弃陈旧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围绕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设计,使学生愿学、会学、爱学,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都获得大幅度增长。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最根本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要记住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来引导备课、上课以及评价。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遵循核心素养的发展规律,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教学情景,为学生设计更多的问题与项目。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中,真正实现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性发展。
四、跨学科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明白原理、意义和准则并不是核心素养的唯一要求,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自己去发现,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应该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完成跨学科学习,把原本就有的定理和公式融入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找出它们。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并非易事,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发挥不了作用,如何巧妙地构思出学科活动才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学科活动并不是课堂活动或是简单的动手操作,它要与学科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整个学科活动过程中都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找到最终的答案。在设计学科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演绎”的干扰,将学生的学习形式真正地转变为归纳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但是这种方式却给教材的编撰者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原本教材只要能够做到直观地体现学科知识就可以,但现在不仅要精确体现学科知识,还要按照核心素养的形式去编撰。将核心素养的观念加入到教材之中并非易事,这要求教材编撰者在编撰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发散性活动以及跨学科活动,要想完成这些活动,学生们必须把各个学科的知识都了然于心,只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是无法完成学科活动的。设计这些学科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因此,教材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恰当,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只针对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教材应该由知识的再现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引领者,让学生在教材的帮助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习得新知。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科化的具体反映,是个体通过语文学习活动所形成的、能在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中发挥语文自身价值、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只有将核心素养融于学科核心素养之中,并贯穿于学科教育的始终,学科素养的培育才不会迷失方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