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之美
2020-11-24甘谷县新兴镇十甲小学
甘谷县新兴镇十甲小学
数学也是一门美学,数学知识中充满了美学的内容。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感受、欣赏数学之美,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挖掘美学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感悟数学之美
1.感悟图形美。比如,在教学“平面几何初步认识”时,可以通过操作、观察、度量、绘制等,让学生领悟直线美、曲线美和对称美。对称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匀称和对等,它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对称美是一种形态美,数学的对称美是侧重于形态的。
2.感悟结构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许多知识前后联系密切,可以由此及彼进行转化,这是数学结构美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利用结构美能促使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如,教学完“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采用图示方法,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图表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懂得:只要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就可以通过运用割补、拼合等方法得出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感悟数字美。阿拉伯数字看似枯燥,但它是从无数具体的物体数量中抽象得出来的,它们的美形象而具体。让学生认数、写数时体会数字美,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1”像根木棒也像火柴,“2”像小鸭,“3”像葫芦……数学计算中,也有很多美的地方,如“11×11=121”“ 111×111=12321”……计算结果是回文数,正着读与倒着读完全相同,而且还以中间数为基准对称。
二、渗透数学之美的策略
1.教学语言严谨化。学生的“向师性”“好模仿”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要富有严密的科学性、丰富的启发性,并且要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尤其要体现数学语言的简练和极富逻辑性。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体现极强的针对性,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总之,教学语言不仅要严谨,还有活泼有趣,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拓展。
2.数学过程情感化。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无疑阐明了情感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实践证明,学生心情愉悦,没有思想包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就会越快。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心情愉悦的教学情境,形成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与学生进行角色和心理位置的互换,设身处地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使学生和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思维产生共振。这是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3.教学手段形象化。教学手段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式,教学手段是否形象,是否科学合理,在很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可以采用边讲边画边演示的方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注意的方向。再比如,用图形和板书色彩的变化来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抽象中看到具体形象,在认识具体事物中了解一类事物具有的特征。
4.知识获取实践化。美在实践中产生,美感的获得离不开人们的实践。学生鉴赏数学之美,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画一画,不仅有利于新认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他们观察、研究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美和应用的广泛美。
5.教学形式合作化。新课改提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实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发挥集体合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最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