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20-11-24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在小学教育阶段,受生理年龄和心智发育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容易在竞争压力和人际交往中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并进行正确引导应该作为当代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对校内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差异不能完全认知,易受到周围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健全的心理,在走向社会后,容易做出偏激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帮助小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竞争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情谊。因此,可从预防干预入手,对小学生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家庭重视不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等都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往往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对孩子学习成绩存在过高期望,但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度却很少,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存在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严厉惩罚的现象。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分关注和溺爱,容易导致孩子独立性差、骄傲自私、缺乏个性。而在农村家庭,因主客观条件和认知的限制,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学生在父母的严厉要求下学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学校的干预力度不够。学校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不同的校风和学风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在学业成绩占主导地位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之上,对学生心理干预力度不够;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前提下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少,不能正确认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设置的心理辅导课也较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无法及时有效地干预。
3.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在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师范院校的培养重心都倾向于主攻各学科专业,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即使各学科专业开设心理课,但受观念的影响,师范院校学生对心理课程的重视和研究远达不到目前的需求。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虽然在新课程改革后,国家为各个阶段的学生配置了较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学校和教师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度较以前也有所提升,但是教师在教学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研究不深。此外,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兼职,在实践中,多由团干部、政治教师或者班主任兼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辅导小学生。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家庭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这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应营造尊重孩子的家庭氛围,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避免随意性,处理好情绪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克服非理智的行为,避免盲目性。
2.学校应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首先,各地小学应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教育资金投入,采购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硬软件设施设备,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专项经费,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趋于正规化和科学化。其次,充分重视学校对小学生心理的干预和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与年终考核相关联,调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硬件设施建设、开展情况、学生反馈效果纳入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档案,形成动态机制。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在师资培养上,应提高教师待遇,在职称评定和培训教育上打通渠道,为教师成长成才提供健全的平台。在具体培养实践方面,应为教师安排一定数量的课程竞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与师范类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就业交流关系,为学校争取和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