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及路径选择

2020-11-24齐莹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毕业生疫情政治

文/齐莹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受到了极大冲击,各行各业及各个群体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此次疫情更是加剧了当前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关乎每一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找准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切实服务于大学生的就业。

一、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

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着社会就业的情况,而经济下行直接导致了劳动市场需求减少。受疫情影响,当前全世界经济衰退不断加剧,国际贸易壁垒不断显现,这对于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我国各行业和企业势必产生不利影响,国际经济的颓势也必然深刻影响到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同时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以往能够大量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陷入了困境,导致国内劳动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由于疫情而停工停产,原本岗位工作无法正常启动,很多企业削减用人需求,减少岗位分配数额。不仅企业用人需求减少,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录工作也相对延后。总之,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传导和反映到就业环节,造成劳动市场需求减少,传统理念下的就业岗位数量下滑,这也必然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难度增加。

(二)毕业生就业渠道缩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出于防控要求,国家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限制各类人员流动。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各大校园招聘活动也随之暂停,毕业生就业的常规进程被阻断。疫情之下,数字化就业、远程招聘等新型就业形态大量涌现,但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显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还有部分大学生有考研和出国留学的计划,研究生复试工作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工作流程和测试环境都有所变化,适应这种全新模式对于大学生而言亦是一大挑战。同时,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之下,各国均加强了对出入境人员的限制,出国留学难度攀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与选择空间。

(三)毕业生自身心理压力剧增

疫情持续数月,正值应届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的高峰期,也是大学生冲刺完成在校学习任务、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期,而疫情给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大学生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客观层面来说,求职过程停顿,工作落实延迟,必将带来就业压力[1];从主观层面讲,毕业生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的悲观性增强,自身心理压力剧增。如:有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但疫情使得单位无法正常运转,学生无法正常到用人单位面试,而一些企业的招聘计划也随之更改,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部分大学生各种心理压力堆积放大,难以排解。2020 年,高校毕业生总体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整体上的就业竞争人数增多,以及毕业生竞争方向趋同化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种种不利因素叠加,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

二、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领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政治倾向,强调思想的力量,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前途命运,更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大学生就业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增强社会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从而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顺利实现就业。

(一)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使命责任担当

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大学生使命责任担当的重要任务,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一些大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奉献意识淡化,过于功利化,不能很好地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使命责任担当。疫情暴发以后,中国社会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从逆行的白衣天使到建筑工人,从社区工作人员到快递小哥等等,无数鲜活的感人事迹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党和国家对疫情积极有效的应对,更是能够使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鼓励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觉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亦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社会事业中,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使命责任担当。

(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02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而原本便面临多重压力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面临当前形势,是否拥有正确的就业观对于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面对着复杂化的社会现象和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对于复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往往很难做出科学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对自身的定位也往往不够准确。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就业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在此情况下,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抓住机遇、找准目标、坚定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可以调整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指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现实,提高鉴别能力,进而纠正大学生的消极心理。通过就业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把满足国家的需要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2]。建立起符合主流社会价值的正确就业观,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成效的改善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则是指人们依据一定道德行为准则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方式等。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激起他们强烈的事业心。由于疫情暴发,今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道德品质是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道德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一种道德的提炼与升华,它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最有价值的思想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对塑造大学生的品德以及促进大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而良好的道德品质必然成为大学生职业稳步前进的动力和保障。

(四)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

疫情打乱了毕业生求职和就业的节奏,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焦虑烦躁的情绪陡然上升,如何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创业以及未来个人的发展。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常常忽略了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其遭受挫折时的心态调节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完善,当其在就业过程中身处困境时,能够查找原因、自我调节,从而积极应对,使其在发挥个人潜能的同时,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思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选择

疫情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应更加积极深入的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宗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3]。

(一)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变革提供了广阔空间。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技术既是一种挑战,又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触发了一次大规模在线教育考验,将教学的主阵地从课堂转移到了线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积极探索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建设。覆盖面广和服务性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大显著特性,依托这两大特性,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要融入就业相关信息,引导大学生更新求职理念;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QQ等大学生喜爱的网络交流服务载体,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要紧密联系当前就业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大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的系统化、常态化。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冲击可谓是史无前例的。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思想状态以及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就不能只局限于以往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必须要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高校关于就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多是单向性的和理论性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法和手段,一方面应明确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针对大学生关于就业的种种困惑,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注重各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形成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如对话教学法、榜样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的融合运用。要注重线上引导与线下教学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的结合等,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更加深入化,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更具实效性。此外,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可针对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等,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

(三)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教育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单纯注重理论教育,而不注重联系实际,则很难展现其自身的现实性价值,进而制约着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实践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为大学生日后工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自身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重要体现。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均属于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理论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及就业时自身价值要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大学生群体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组织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联系,积极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高校应大力建设创业园、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业教育基地,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基地的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还应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如引导大学生参观社会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此类活动促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与就业理论内容以及就业实践的紧密联系,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当中[4]。总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以及相关职业的性质,进而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疫情影响下,社会发展受到重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发展模式,如“互联网+就业”、网上直播带货,以及以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生鲜电商为代表的线上经济等,可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塑造人才的核心就在于对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进步的需要。同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其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的质量。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拓展其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指导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和自身,提高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创新品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给予大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给予大学生个性上的一定包容,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进而调动起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能力。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在教育中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出相应工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自我肯定的状态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促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与就业理论内容以及就业实践的紧密联系,让大学生真正能够找准定位,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当中,从而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毕业生疫情政治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战疫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