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策略
2020-11-23田杏莲
田杏莲
摘 要:本文笔者以建筑工程造价作为出发点,围绕其动态管理控制展开探讨,总结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与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相适应的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类因素带来的影响,提升建筑单位对于造价管理控制的主动性,为最终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提供保障,使其与预期要求相符,给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顺利开展创设优良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在充足成本支持的基础上,因此造价动态控制工作尤为关键,及时总结造价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必不可少。基于建筑工程情况组建造价管理部门,具体构成如图 1 所示。伴随施工作业的持续推进,需及时调整财力、人力等各项工程资源,处理好各项因素间的关系,尽可能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综观行业发展现状,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常见有价格变化、变量因素等多个层面,针对建筑工程造价实行动态化管理措施极具现实意义,是确保工程效益的必行之举。
1 现状分析
1.1 理念落后
有一些施工企业因为在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方面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视野而造成其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例如,有些企业认为尽可能压缩工期以及适当降低安全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其没有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的系统性问题和动态性问题,从而产生了错误的理念,甚至最终还会得不偿失。
1.2 体系落后
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需要企业从投资决策、方案设计、施工过程管理以及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开展成本控制,因而需要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三个层面建立起完善的成本和造价控制体系。然而,实际工作中常常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导致其体系建设的不完整或者体系结构比较落后并最终制约了造价管理工作。
1.3 过程管理效果差
在造价控制工作中复杂程度最高、意外情况最多的就是施工过程控制,例如,人员的流动、材料的管理、质量的检查、安全的保障以及进度的控制等环节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进而导致其过程管理非常繁乱。很多时候成本和造价的增加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
1.4 相关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建筑企业在展开动态管理时忽略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在针对可行性报告展开编整工作时,并未全面考虑到关键的投资估算指标,定额与指标的确定过于随意,缺乏统一标准的支持,最终取得的结果存在明显偏差。此外,缺乏可靠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此情况下易出现造价信息真实性不足的情况,形成的造价结果精度欠佳,相较于实际情况而言存在明显差距。
2 控制措施
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一个从开始到结束贯穿于整个过程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从决策、方案设计、合同管理以及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按照其在项目造价管理中的时机可分为三个方面,如下:
2.1 事前控制
(1)控制投资决策。在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就应该对其造价管理的整体策略、组织结构、管理内容等进行详细的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造价管理方案。例如,建设单位可以借助不同岗位的专业人才对项目中各个部分的造价进行评估,也就是采用岗位分工控制。在项目决策之前应该收集好项目选址区域的地质水文情况、电力资源供应、建材的价格以及相关设备材料的供应来源资料。工程造价的大小与工程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息息相关,因而需要在决策阶段通过详尽的资料收集和市场前景分析,以此来确定以上两个重要因素,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完成立项报告。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多种方案的对比来确定最优选择或者是将多种方案进行综合从而形成更加优秀的设计。例如,可以在满足企业生产目标的情况下对原本的工艺流程进行精简从而达到控制造价的目标。通过编制工程预算的方式进行造价管理且要充分考虑价格变动、工期拖延等因素对造价的影响。
(2)优化设计方案。如果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存在问题就有可能在后期的施工中产生工程变更进而造成工程造价的上涨,因此,通过对图纸的审查来优化项目设计方案是一种控制工程造价的预防性措施。首先,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当地的图纸审查中心来对设计单位的图纸进行质量审核从而对潜在的设计问题进行事前控制,同时也要充分调动本单位的技术骨干对图纸进行内部审查。其次,通过专业机构对设计概算进行全面的审核,以达到规避设计人员故意扩大设计规模来扩大其获取设计费用的取费基数。再次,在开展项目图纸设计时要采用限额的方式来限制设计工作从而控制住项目的整体规模和成本。最后,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应该尽可能采取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设备以便于利用技术进步来提高效益和降低造价。
(3)把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在项目进度控制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而施工材料的质量、价格、供应能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甚至安全方面的管理,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应该对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从而避免因为材料或者施工问题增加最终的造价。首先,建设单位应该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公开、公正地开展招投标工作,且要尽可能避免高水平的企业中标后再层层分包给低水平企业的问题,因而需要建设单位对各个竞标企业过往的施工经验、管理方式、社会声誉等进行一定的调研。其次,在招标工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工程量计价报价清单的方法来量化竞标企业的报价依据,并据此来进行最终的选择,结合施工企业的资质和实力以价格低者中标为原则。
2.2 事中控制
(1)加强质量、安全与进度的协调。首先,工程项目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会在后期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环节暴露出来,进而造成项目整改或者返工之类的问题,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施工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材料,进而拉长施工的工期并增加最终的成本。在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必须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从而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必须加强对防雷接地、管道施工、电缆敷设等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督。其次,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就松懈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而有可能催生出很多安全隐患甚至酿成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就会在安全管理部门的强制要求下提工整改进而拉长工期,增加成本和造價。再次,实际上质量安全管理和项目工期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工期的方式来降低造价。
(2)工程变更管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会因为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或者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等问题,需要对已经订好的方案进行变更。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需要设计单位重新出设计图纸,然后再由施工单位根据新的图纸确定新的施工方案,项目工期就会在这一过程中被拉长从而增加最终的成本和造价。施工企业、业主和设计单位在项目变更方面应该通过紧密合作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此类情况,从而避免工期延长对造价的影响。另外,工程变更一旦产生,就需要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进而产生新的工程费用,因而需要技术人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签证的管理工作。
2.3 事后控制
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竣工且经过建设单位的质量验收并达到合格标准后,就可以根据总的工程量与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这一阶段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双方首先都要对工程量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确认且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图纸设计的工程量、变更以及签证等做全面的统计。其次,就是要在把握好各种材料价格的同时,严格控制取费的程序进而避免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等问题。最后,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结算材料进行审核且没有异议之后将其再呈报给审计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核。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项目投资决策、招投标、施工过程控制以及项目结算等各个环节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需要采取系统化的思想,从项目开始到结束这一整个过程中开展动态化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一个环节发生的时机将其大致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进而可以更加清晰地开展造价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白娥.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现状问题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9(05).135-136.
[2]李金.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152-155.
[3]阳双应.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129-130.
[4]陈庆花.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125-126.
[5]高天平.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现状与提升策略[J].智富時代,2018(05).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