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小麦赤霉病病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2020-11-23张新艳
张新艳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西平县是小麦玉米连作区,赤霉病菌源充足、感病品种面积大,气候条件一旦适宜,就会爆发流行,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因此,本文对西平县2009—2020年12年的赤霉病病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赤霉病监测和防控提供有效指导,以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8
1 温度对赤霉病病情的影响
温度对小麦赤霉病病情起着决定性作用[1]。如果5月上旬遇到≥3d的高温天气,最高温度≥30℃,或者5月中旬遇到≥3d的高温天气,最高温度≥35℃,就会减小赤霉病的发生率。原因是高温会影响赤霉病病菌的发育,中断病菌的再侵染,能够对5月中下旬的病情起到抑制作用。
(1)2009年,小麦扬花期(4月18日—23日)降雨62.3㎜,有利于病菌初侵染;4月24日—5月10日连续17d无雨,且5月7日—9日连续3d最高温度超过30℃;虽然5月11日—29日降雨,出现6个降雨过程、10个雨日,最长雨日3d,但赤霉病发生率仍然较低,平均病穗率为0.4%。
(2)2013年,小麦扬花期(4月19日—23日)降雨29.8㎜,有利于病菌初侵染;4月24日—5月5日连续12d无雨;5月12日—14日连续3d最高温度超过35℃;虽然5月6日—26日降雨,出现3个降雨过程、7个雨日,最长雨日3d,但赤霉病发生率仍然较低,平均病穗率为1.1%。
2 扬花期降雨对赤霉病病情的影响
2.1 降雨少病情轻
小麦扬花期雨量小、雨日少,不利于病菌的初侵染;5月上旬麦田菌量少,不利于病菌再侵染;如果5月中下旬再遇到干旱、高温、少雨天气,赤霉病病情就会较轻。
(1)2011年,小麦扬花期(4月15日—25日)降雨0.8㎜,不利于病菌初侵染;5月5日—7日连续3d最高温度超过30℃,抑制了病情发展;虽然5月10日降雨71.3㎜,但此后直到小麦成熟基本没有有效降雨,赤霉病发生率较低,平均病穗率为2.3%。
(2)2017年,小麦扬花期(4月16日—25日)降雨9.3㎜,不利于病菌初侵染;虽然5月3日—23日降雨62.6㎜,出现5个降雨过程、7个雨日,但赤霉病发生率仍然较低,平均病穗率为2.7%。
(3)2019年,小麦扬花期(4月15日—25日)降雨6.8㎜,不利于病菌初侵染;5月无有效降雨,赤霉病发生率低,平均病穗率为0.2%。
(4)2020年,小麦扬花期(4月10日—19日)降雨15.5㎜,不利于病菌初侵染;4月29日—5月4日连续6d最高温度超过30℃,且5月2日—3日最高溫度都超过35℃,分别为37.9℃、39.8℃,有效抑制了病情发展;虽然5月7日—9日降雨29.4㎜,但赤霉病发生率仍然很低,田间调查未发现病穗。
2.2 多降雨对病情的影响
即使小麦扬花期(4月中下旬)降雨多,但若5月份气候条件不适宜病菌生长,赤霉病发生率仍然较低。
(1)2009年,小麦扬花期(4月18日—23日)降雨62.3㎜,出现2个降雨过程、4个雨日,最长雨日3d,非常有利于病菌初侵染;4月24日—5月10日连续17d无有效降雨,不利于病菌生长,且5月7日—9日连续3d出现30℃以上高温天气,抑制了病菌的再侵染;虽然5月11日—28日降雨119.3㎜,出现6个降雨过程、10个雨日,最长雨日3d,但赤霉病发生率仍然很低,平均病穗率为0.4%。
(2)2013年,小麦扬花期(4月19日—23日)降雨29.8㎜,出现2个降水过程、4个雨日,最长雨日2d,有利于病菌初侵染;4月24日—5月5日连续12d无有效降水,不利于病菌生长;5月11日—14日连续4d出现30℃以上高温天气,且连续3d超过35℃,很好地抑制了病菌的再侵染;虽然5月6日—26日降水多达99.9㎜,出现3个降水过程、7个雨日,最长雨日3d,但赤霉病发生率仍然很低,平均病死率为1.1%。
(3)2014年,小麦扬花期(4月15日—25日)降雨70.7㎜,出现3个降雨过程、7个雨日,最长雨日5d,非常有利于病菌初侵染;4月26日—5月9日连续14d无有效降雨,不利于病菌生长;5月10日降雨24.1㎜;5月11日至小麦成熟没有有效降雨,赤霉病发生率较低,平均病穗率为2.3%。
(4)2015年,小麦扬花期(4月18日—19日)降雨23.6㎜,有利于病菌初侵染;4月20日—30日连续11d无降雨,不利于病菌生长;5月1日—11日降雨55.9㎜,出现3个降雨过程、6个雨日,最长雨日2d;5月12日至小麦成熟无有效降雨,赤霉病发生率较低,平均病穗率为2.1%。
小麦扬花期(4月中下旬)及5月份降雨多,会导致赤霉病发生率较高。
(1)2010年,小麦扬花期(4月18日—21日)连续降雨43.9㎜,非常有利于病菌初侵染;5月4日—27日降雨114.1㎜,出现6个降雨过程、11个雨日,赤霉病发生率较高,平均病穗率为22.9%。
(2)2012年,小麦扬花期(4月23日—25日)连续降雨29.1㎜,非常有利于病菌初侵染;5月7日—29日降雨28.9㎜,出现4个降雨过程、6个雨日,赤霉病发生率较高,平均病穗率为20.2%。
(3)2016年,小麦扬花期(4月16日—26日)降雨14.8㎜,对病菌初侵染无不利影响;5月7日—9日连续3d光照时数为0h,麦田结露,非常有利于病菌再侵染;5月8日—28日降雨79.1㎜,出现5个降雨过程、10个雨日,最长雨日3d,赤霉病发生率较高,平均病穗率为36.3%。
(4)2018年,小麦扬花期(4月12日—26日)降雨52.6㎜,出现3个降雨过程、6个雨日,最长雨日3d,非常有利于病菌初侵染;5月4日—27日降雨133.6㎜,出现5个降雨过程、14个雨日,最长雨日5d,赤霉病发生率较高,平均病穗率为23.7%。
3 赤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麦赤霉病的病情与4—5月的温度、降雨有密切关系[2],提高4—5月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可以有效提高对赤霉病发生程度研判的准确性。本着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关键,调整生育期以避开危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应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穗形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
(2)做好栽培避害。根据当地常年小麦扬花期雨水情况适期播种,避开扬花盛期,避开阴雨期。做到田间沟渠畅通,增施磷肥、钾肥,促进麦株健壮生长,防止倒伏早衰[3]。
(3)狠抓药剂防治。一是要掌握好防治时期,于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若天气条件适宜病害发展,5~7d后再喷施1~2次药,以保证效果。二是要选用优质防治药剂。选择内吸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和持效性较长的药剂,如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或其混合剂等。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于晴天或阴天喷雾,若施药后3~6h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4]。
4 结 论
(1)科学监测、准确掌握病情发生趋势是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重要前提。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完善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制度和病虫情报报告制度。对于小麦赤霉病监测,尤其要加强对田间病残体带菌率、病原菌子囊壳成熟度的监测,及时掌握小麦扬花期短期气象预报,以提高控制病害的主动性、前瞻性[5]。
(2)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小麦扬花期遇雨后易爆发流行。在品种感病、菌源充足的情况下,只要遇2d及以上连阴雨或雾霾天气,就可导致该病爆发流行,且对其的有效防控时间短。能否在短时间内将预防药剂及时施入田间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关键,建议县及各乡镇鼓励群众积极行动,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适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
(3)做好防治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应根据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小麦抽穗扬花期天气情况和根据气象局5月份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制订防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
参考文献
[1]喻璋,郭天财,陈志申,等.小麦赤霉病及其防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1-39.
[2]王艳晓.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J].北京农业, 2012(18):78-79.
[3]吕国强.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9.
[4]商鸿生,李修炼.麦类作物病蟲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5]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 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