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回眸:一个基于文献的描述性统计
2020-11-23王莎
王莎
摘 要: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创刊于1987年。刊名“黄钟”为中国古代十二律之首,取“中国的标准音”之意,饱含着创立者对悠远而厚重的传统音乐文化的敬畏之情。
关键词: 《黄钟》;文献描述性统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6.221
自创刊以来,《黄钟》“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关注世界”,植根荆楚文化,坚守学科特色,以致力于反映音乐理论最新动态、博采学术研究前沿信息为己任。在历届主编与副主编的带领下,“黄钟人”本着尊重写作自由、提倡写作民主的原则,以注重前沿课题研究、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为宗旨,开设了“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史论研究”“楚音乐文化研究”“宗教音乐研究”“音乐考古学研究”等二十多个栏目,使《黄钟》成为:探索楚音乐文化和编钟古乐器的重要领地、记录西方现代音乐理论和计算机音乐的宝库、解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神韵的主要园地、首倡音乐编辑学研究的学术论坛。
《黄钟》刊出了不少老一辈学者的扛鼎之作,亦见证了许多青年学子的成长历程。在广大作者与读者的支持下,加上《黄钟》办刊的精品意识,使之得到国内外音乐学界以及期刊同行的认可和赞誉。从1992年至今,连续7次被鉴定、确认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多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黄钟》将继续在传播音乐理论的前沿成果、推动中国音乐学术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发文数量的统计
33年来,《黄钟》连续出刊124期(其中正刊120期,增刊4期),刊发文论3173篇,学术名篇不胜枚举,年均96篇。每年发文数量起伏较大,多则140篇、少则51篇,可谓因文而载、数量不均,各年度统计表如下图1。
2 发文基金资助情况
在《黄钟》发文中,署名各类科研基金资助或支持的文章有60篇,占总文献数量3173的1.89%,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6篇,占文献数量0.82%),湖北省教委科研基金(11,占文献数量0.34%)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6篇)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基金(3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篇)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1篇)湖南省科委基金(1篇)霍英东教育基金(1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1篇)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篇)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篇)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1篇)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1篇)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1篇)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篇)美国福特基金(1篇)
我国设立各类基金支持学术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此,在九十年代以前,很少有署名基金支持或项目资助的文章发表。这在《黄钟》发文中也得到了体现。从图2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黄钟》发文得到基金支持的文献量是保持一定的持续增长的,2013年和2018年到达最高值10篇和11篇。从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发表的文章署名基金支持,2018年最高值达到11篇。《黄钟》与国内许多期刊一样,重视有项目支持或基金资助的文章发表。现在在我国学术界,已经有一个潜在的趋势,有影响力的期刊都愿意发表署名各类项目支持或基金资助的文章。
结语:《黄钟》所发的文章,大都体现了作者超高的思想性以及他们对自己专业领域的超高敏感度和创新思维,甚至可以代表一个时间或者一类学科的学理主题和学术逻辑,亦或是为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提供很全面的参考文献,值得大家深入研究与剖析。例如它的主题词,与我国政治生活,与学术界的学术研究发展轴是一致的,可以通过《黄钟》,在梳理在某个领域这几十年,国内的发展现状和具体的发展程度,可以更加深入去探索中国音乐史、律学、作曲理论、音乐文献研究方面等主题的发展轨迹,以为更多学者的研究提供支持和前期的文献准备。《黄钟》对于研究音乐的学者而言,是一部参考价值非常高的期刊,也是广大学者值得学习和深入剖析的一部优秀期刊。
参考文献
[1] 中国知网数据库,http://www.cnki.net/.2018-12-25.
[2] 《黃钟》,http://www.cnki.net.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