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时,如何读《水浒传》

2020-11-23吴建华

风流一代·青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决口武大郎水浒

吴建华

民间曾有这样的说法,“少不读水浒,老不讀三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忠告”,说到底,是担心年轻人血气方刚,读了《水浒传》后,缺乏理性,模仿效法,小则聚众斗殴,大则犯上作乱。显然,这种论调是站不住脚的,人们在阅读中往往寻找的是一种代偿与平衡,与庞大的阅读基数比起来,所谓的“效仿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当某一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到“少不读水浒”这个“命题”时,只能说明他对《水浒传》的阅读和研究还是“入门级”,甚至“未入门”。因为,当我们阅读一部名著却仅仅只关注书中的故事情节时,可能意味着,我们还有继续精读的空间。在这方面,宋史名家虞云国先生的《水浒寻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依托其数十年宋史研究的成果,将《水浒传》复原为一幅立体、动态的《清明上河图》,重现活色生香、斑斓多彩的大宋王朝。

这样的视角,马上就激发了读者心中的阅读记忆——《水浒传》就是一部以梁山好汉兴灭聚散为主线的宋代社会风俗史。小说中借由鲁智深与林冲相识,摹绘出东京市井的人情风光,如御街、大相国寺、东岳庙与东京第一酒楼樊楼等,读者宛如置身其中;武松杀嫂与斗杀西门庆,则让阳谷县社会诸阶层栩栩如生;其他诸如花荣清风寨的烟火、大名府的城市风貌、泰安州的庙会与集市……伴随着情节的推进,逐步展开了宋代政治历史与社会风貌的文字长卷,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令人叹为观止。阅读者只要在《水浒传》里细心梳理,认真发掘,宋元时期的制度衙署、法律宗教、社会经济、衣食住行、戏曲杂技、体育游戏等等,都留有弥足珍贵的吉光片羽与毫不经意的雪泥鸿爪。如有兴趣研究,则足以获取还原宋代制度风俗或典故名物的学术性资料。即使无兴趣研究,作为一种阅读和消遣的乐趣也是别开生面的。

比如,在地名方面,读者对“梁山泊”印象深刻,小说里形容其为“济州管下一个水乡,方圆八百里”。但是这个方圆八百里的梁山泊,如今却未见踪迹,难道完全是作者的虚构吗?虞云国先生明确告诉读者,不是虚构。原来,梁山因西汉梁孝王曾在此打猎而得名,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黄河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决口,河水东漫数百里,积水环绕而形成巨大湖泊,后又经历宋代黄河决口,水域面积不断扩大。在最盛时期,梁山泊生态环境和谐,荷花满望,渔歌和唱。直到入明以后,因对黄河决口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治,梁山泊陆地化趋势加快,到清代,已“仅余十里上下”,让无数《水浒传》的读者惆怅。

又比如,在饮食方面,很多人在知道“武大郎”这个角色的同时,也肯定知晓他的谋生手段——卖炊饼。根据书中的交代,不仅阳谷县的老百姓爱吃炊饼,李逵、戴宗等好汉也爱这口。那么,武大郎卖的这种炊饼是我们现在的烙饼或者肉夹馍吗?根据作者的考证,实际上炊饼是蒸饼,实心无馅。如果我们穿越到北宋,一眼就看出来,武大郎是一个卖馒头的。那么,当时的馒头又是什么样的呢?根据书中的介绍,馒头反而是有馅的,有糖馅、肉馅、辣馅、笋丝馅,甚至还有蟹黄馒头。换一种更形象的说法就是,当时母夜叉孙二娘在十字坡卖给武松的人肉馒头实际上是“人肉包子”。这么看来,在宋代,馒头比炊饼金贵。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

猜你喜欢

决口武大郎水浒
四大名著趣解
真正杀死武大郎的,不是潘金莲
村翁雨中田间排水
武大郎是如何变矮的
武大郎乃堂堂七尺男儿
有多矮
社会 “水浒”化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