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探讨

2020-11-23党俊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摘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这其中,更是包含着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民族象征,还是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初中教学中,语文一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融入,是教师思考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有效融合

经济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相辅相成的。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中,文化的重要性。我国有着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像唐诗宋词、戏曲艺术、明清小说等,都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语文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其中蕴含的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为背景,分析了传统文化和初中语文课堂结合的有效策略。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语文是典型的文字类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字音字形,语句,阅读等是教学内容的中重要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教师在台上将,学生在台下听。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主,教学方法采用的也是自己的主观思维。初中生本身就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每一个人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从而降低学生的思考能力。

1.2  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文言文,更是代表。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只是围绕着书本上的教学素材展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流传,除了自身具备的文化知识之外,还有其蕴含的文化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将书本素材作为基础,学生根本就不能真正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对于语文教学的展开,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1.3  传统文化教育过于表面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推动语文的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必须要深入。但是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仅仅只是将文字的含义进行讲解,其中更深的含义并没有进行解读。以“文言文”为例,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将课文进行翻译,对于其中更深的文化背景和源于,却没有深入的阐述,这一情况是因为教育过于表明化而造成的。

2将传统文化和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融合的策略

2.1  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的教学

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被区分为唐诗宋词。以“观沧海”为例,在这首诗中,有这样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教师在进行这一知识讲解的时候,不能知识阐述诗词的意思,而是对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在当时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象征,自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的优秀诗人。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的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有责任和義务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2  将传统文化融入文言文教学

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文言文一直都是典型的代表,也还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要将传统文化和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的融合,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以“木兰辞”为例,“阿爷无大郎,木兰无长兄。”这一句阐述的是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说道花木兰的故事,所有人第一反应想到的都是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是对于其替父从军的原因却无人深究。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便要对文中的思想和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渗透也是全方面的,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2.3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除了文化知识之外,还有很多其它元素。像戏曲、古典乐等,也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将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的融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桃花源记”为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桃花源记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于社会的美好期盼。在教学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融合古筝或是琵琶的古典乐,让学生可以切实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美好。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的教学中,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学的发展,也能推动传统文化的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结合。这样既可以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又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语文课内外,2020(12):92.

[2]   乔克强.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语文课内外,2018(35):103.

[3]   郑国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8(29):58-58.

作者简介

党俊(1976.05.07—),男,汉族,籍贯:陕西合阳,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