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成果展示环节的有效性探究
2020-11-23宋济光
【摘要】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成果展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可大多数成果展示或缺乏深度,或流于形式,或教师观点干扰学生自主思维,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求知的欲望。本文将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成果展示环节有效性为目标,从课堂展示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入手,深入剖析学生如何充分进行成果展示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0-0076-02
【本文著录格式】宋济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成果展示环节的有效性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30):76-77.
《斯宾塞快乐教育全书》中曾提出:学生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生命为本的引导启发,就是以培养乐观、昂扬的生命为宗旨而进行设计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的作用最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是被大家公认的能够实现以生为本的最佳方式,因为它既能体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标要求,又能极大地丰富学生学习实践的方式。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一个环节却往往被大家忽视,那就是成果展示环节。很多人认为成果展示无非就是学生的表演,看看热闹就足够了,但这种想法往往就造成了一次原本十分高效的小组学习最后“落入俗套”。那么,究竟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一、成果展示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成果展示环节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环节,它重在提高学生的手、口、脑全面协调,而现今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和学生为本的意识,不敢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声,阐释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此,学生往往在此环节中缺少热情,让说、想、动都变得有拘有束,或饱受教师观点干扰。也正因为教师对此环节的“越位”和“缺位”,也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先进学习方式接二连三地“难产”“流产”。
(二)产生的原因
1.无效的“对话”,造成学生成果展示深度不够。
(1)一对多对话。特点是“我的眼里只有你”,教师只指派优秀学生进行展示,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感受。
(2)纠错型对话。特点是“快到我的碗里来”,也不管学生所思所想的究竟是不是他自己要的菜。
(3)无营养对话。特点是“高,你说的实在是高”,教师只管鼓励,不能在学生的话语中发现可贵的教学资源。
2.虚假的“繁荣”,让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1)肤浅的展示: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像背台词一样在台上表演,或在思维逻辑不清晰、没有组织好语言时便随意展示。
(2)无目的展示:学生没有明确的展示目标,单纯地为了展示而展示。
(3)自私的展示:学生在自己展示时尽情表演,却在他人展示时充耳不闻,自顾自地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
3.肤浅的“口头语”,让课堂失去求知原动力。
我们不妨仔细回忆一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是否在课堂上说过类似的话:(1)“我找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2)“你说得还可以,换个角度再想一下”;(3)“好,下一个”;(4)“你说错了,同桌回答一下”。以上这些教师不经意间的口头语其实都是个别学生的单一展示、教师展示和师生间的无效展示。所以,我们的课堂要真正以生为本,将“玩”“做”“说”“思”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组织、展示中明确学习目标,实现真正的思维创新。
二、提高成果展示环节有效性的策略
成果展示环节的实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结构、层次及效果,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高效展示呢?
(一)多维展示,组建科学合作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切忌随意搭配。在同一小组中,不仅要有成绩优异、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好学生”,还要有性格内向、不敢表达的“学困生”,旨在保证各小组成员间均衡性。同时,老师及各组组长要积极帮助“学困生”选择适合其表达、展示的主题做出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有参与动力,确保小组成果展示的多维化、有效性。
(二)寓教于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趣味教学往往是老师们不敢碰的难题,因为一旦把握不好尺度,过度使用,就会缺少课堂中的学科味道,很容易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但单一、乏味的知识点讲解却又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我们不妨改变成果展示环节的组织形式。例如,学习《中国茶》一课时,可以让每个小组领取一套茶具,小组合力泡上一壶好茶,透过课本中所学的知识来进一步感受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同时,再组织一次“说茶”活动,采用抽签的方式為每一个学生提供未知的展示机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又检验了学生自学的成果,让小组合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多元展示
现在大多数地区、学校已经开始使用教学一体机,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技术集合了视听、时空、动静等元素,能极大满足学生丰富的认知需求。因此,对于一些主题性较强的学习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展示。
例如,在教学长春版五年级上册的童话故事《骑在白鹅的背上》和《四时的情趣》两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童话故事的原著、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或是在网上感受我国四季各地的魅力风光。以此种形式使孩子们知晓了童话故事的深刻内涵,或看到由于四时节气不同和地域性差异,各地风光各有特色,及大自然规律带来的神奇的变化。
(四)疫情期间,结合网课进行展示
2019年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教育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则更为艰巨。因此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启了网络授课模式,同时结合现在各地打造未来学习中心的教育理念兴起,各地学校的网络授课内容、形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网络和屏幕链接师生、不能面对面讲授知识的情况下,如何延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及确保成果展示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了现在网络教学亟须解决的课题。
一是要充满仪式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老师在线上课堂会做出具体的要求,如: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记好课堂笔记、积极举手发言、对作业进行及时反馈等。这样的要求既是对课堂纪律的维护,更是让学生对课堂有敬畏、存戒惧、充满仪式感,会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不会因家长疏于监管而失去约束导致走神溜号,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专注力。
二是要延续分组制。学生在进行网课学习前,必定已经在线上课堂中分过讨论小组,小组多则10人左右,少则5人左右,老师便可以继续沿用这种分组方式,教会学生通过“钉钉”“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分成若干交流群,其形式及要求与小组讨论一致,任课教师加入到交流群中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
三是要增加思考时间。因为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必定要经过网络的传输,且网络授课不同于面对面授课,对于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思想碰撞会出现一段“寂静期”,部分学生会因缺少讨论环境而出现“不知所谓”和“不谓所知”的现象,所以在网络中的小组讨论环节,相比于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要耐心等待学生思考、发言和交流,在个别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
四是要丰富展示形式。因为网络教学本身就是结合当前疫情采取的一种新兴教学形式,所以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于这种教学方式都会产生新鮮感,能够很快对此种形式适应并进行后续的有效操作。所以当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音频甚至自己制作画面精美的视频来进行成果汇报。汇报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讨论成果发布在班级群中,或引导家长将每位同学的汇报成果发布在“朋友圈”中,以此获得社会中其他人士的关注和“点赞”,达到激励学生进步、肯定学生努力、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我对学生进行现代诗歌教学中,就曾运用到了这一方法。我所授课的年级是小学四年级,网课教学中,我和其中一个小组共同讨论“双语阅读到底对理解现代诗歌有没有作用”时,小组内的意见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最后我们通过“师生共读一首诗”的方式达成意见一致并进行了汇报展示。我和一名学生分别用汉、英双语朗诵了《未选择的路》这首现代诗,通过朗读情感的变化既让学生进行了英文展示,又对诗歌进行了更为深刻的解读,真正达到了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生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育人真理”。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灌输;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教师不越俎代庖;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表达出来的,教师不提示、不干扰。把课堂时间真的交还给学生,进而把学生由被传授、被提问、被学习的地位推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道路上。相信,他们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课堂里,在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成果展示中,会成为课堂的主人和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参考文献
[1]郑云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邱银,刘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2015(6).
作者简介:宋济光,1988年生,吉林省长春人,大学本科,党办主任,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