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生态移民土地利用方式的减贫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23陈万明畅冬妮邰秀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态移民影响因素

陈万明 畅冬妮 邰秀军

摘要: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2市432份移民户调研数据,采用FGT贫困测度方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测度及分析移民安置区移民户土地利用方式的减贫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比土地传统家庭经营的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的移民户总体贫困程度相对较低;金融资本和心理资本是影响移民户接受土地新型集体租赁方式的最显著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次之,自然资本的影响不太显著。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移民安置区的土地利用和移民生计恢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移民;减贫效果;土地利用方式;生计恢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8-020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41

Analysis on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use

patterns of ecological immigrants in Ningxia

CHEN Wan-ming1, CHANG Dong-ni1, TAI Xiu-jun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1106,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4, Shanx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32 migrant households in two cities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his study used the FGT poverty measurement method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use patterns of migrant households in resettlement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amily management of land, the overall poverty level of the new type of collective lease of land was relatively low; the financial capital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igrant households to accept the new type of collective lease of land,followed by mater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and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capital was not very significan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and use and livelihood restoration of the resettlement areas.

Key words: ecological immigrants;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land use patterns; livelihood restoration; influence factors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宁夏回族自治区自1983年对宁南山区贫困人口实行异地搬迁后,累计搬迁移民130余萬人。土地是移民户恢复生计和实现脱贫的重要生产资料,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移民户搬迁后经济收入和生计恢复的重要因素[1-4]。基于迁入地的土地资源禀赋与生计资本实际,移民户搬迁后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是以土为本、以农为业,主要有种植业安置、养殖业安置、兼业安置等[5,6]。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户将土地集体出租给企业或承包商,不仅可以整合土地资源,还可以提高经济收入,家庭劳动力也能选择外出务工另外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非农收入的增加可以降低移民户的生计风险,提高生计可持续性[7-10]。然而,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要视区域和当地的资源禀赋而定,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移民户的生计问题,但不利于土地规模经营,并且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有可能无法维持移民户的家庭生计,因此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亟待改革创新[11,12]。

鉴于此,本研究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和吴忠市移民安置区的移民户进行实地调研,探讨生态移民土地利用方式的减贫效果,并在生计资本的基础上加入心理资本,深入分析影响宁夏生态移民土地利用方式的因素,以期为移民安置区的土地利用和移民生计恢复提供借鉴。

1)心理資本。生活水平提高程度、生活环境满意程度和村里政治活动参与意愿均在1%的水平上对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移民户搬迁后生活水平、生活环境满意度、对生计恢复的自信和抗压性提高,更愿意参与村里的政治活动,更愿意接受土地新型集体租赁方式,从而选择外出务工或其他方式来提高生活水平。

2)金融资本。是否有贷款和家庭支出变化均在1%的水平上对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移民户搬迁后家庭支出较多,且需要偿还贷款,为提高生计水平,更愿意接受土地新型集体租赁方式,从而获得一定租金。

3)物质资本。房屋结构和房屋质量对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存在一定正向影响,说明不同房屋结构和质量的移民户搬迁后物质生活水平可能不一,接受土地新型集体租赁方式后,可以选择其他的生计方式,提高生计恢复能力和生活质量。

4)人力资本。身体状况对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睡眠状况对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身体状况较好的移民户会更有精力经营土地,进行种植、养殖等方式来提高生计水平,而不愿意接受土地新型集体租赁方式;睡眠状况较好的移民户可以选择外出务工或其他方式增加收入,接受土地新型集体租赁方式后,可以有更多的生计选择。

5)社会资本。与邻居和村、镇干部交流对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搬迁后与邻居和村、镇干部交流较多的移民户,能更多地了解土地新型集体租赁的好处,从而更愿意接受这种方式来提高生计和改善生活水平。

6)自然资本。耕作方式对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说明耕作方式越差会越影响种植农作物的收益,移民户会更愿意接受土地新型集体租赁方式,寻求更多样的生计方式,从而提高家庭收入。

4 小结与启示

本研究以宁夏移民安置区移民户为研究对象,探讨移民户土地利用方式的减贫效果,并在生计资本基础上加入心理资本,分析影响移民户土地利用方式的因素,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土地新型集体租赁的移民户贫困发生率(H)、贫困缺口率(PG)和贫困强度指数(SPG)整体均低于土地传统家庭经营的移民户,相比土地传统家庭经营的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的移民户总体贫困程度相对较轻。

2)心理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的最显著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次之,自然资本的影响不太显著。其中,生活水平提高程度、生活环境满意程度、村里政治活动参与意愿、是否有贷款和家庭支出变化,均在1%的水平上对移民户土地新型集体租赁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土地是移民户恢复生计和实现脱贫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宁夏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后备资源不甚充足,要兼备移民户生计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使移民户获得更多的生计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引导移民户接受土地新型集体租赁方式,获得更多的生计恢复和提高方式;对移民户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非农就业能力、生计恢复和脱贫速度,丰富其生计选择方式;关注和引导移民户的心理适应与变化,针对不同生计水平的移民户制定差别化政策,提高移民户的心理抗压能力,增强其生计恢复自信,加快脱贫速度。

参考文献:

[1] 任 立,甘臣林,吴萌,等.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的移民安置区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8,40(8):1539-1549.

[2] 陈银蓉,徐 琴,张 苗.非自愿性移民生产安置中土地公平补偿研究——以湖南皂市水利枢纽工程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9):36-43.

[3] KAREN V H,KEN C S,et al. Immigrants as settler colonists:Boundary work between Dakota Indians and white immigrant settlers[J].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2017,40(11):1919-1938.

[4] 周 风,莫敏道.彭水水电站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补偿到户”实践[J].人民长江,2007,38(12):67-68.

[5] 卞莹莹.生态移民区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效率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8):1950-1954.

[6] 王文涛,饶怡冰.控制性水库移民的综合型生产安置方式探析[J].人民长江,2015,46(15):101-106.

[7] 刘 洁,王瑷玲,姜曙千,等.胶州市胶北镇10个村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244-249.

[8] 倪建伟.快速转型期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变迁——一个东部沿海村落的个案解析[J].学术研究,2011(12):57-60.

[9] 胡业翠,刘桂真,李 静.移民安置区农户土地利用与生计变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0):29-36.

[10] 王建鹏,李 杰,杜金平,等.西藏水利建设征地移民畜牧业生产安置规划探讨——以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为例[J].人民长江,2013,44(2):38-41.

[11] 蔡依平,施国庆,刘为民.水库农村移民种植业安置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42-1744.

[12] LAURA A,MINKOFF Z. Race, immigration and the agrarian question: Farmworkers becoming far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2017,3(8):1-20.

[13] 李 聪,柳 玮,冯伟林,等.移民搬迁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基于陕南安康地区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3(6):31-44.

[14] 袁东波,陈美球,廖彩荣,等.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生计资本视角[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3):25-33.

[15] 张润君,张 锐.社会治理视角下西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112-119.

[16] 侯石安,谢 玲.贵州农村贫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1—2012年贵州农村FGT贫困指数的多维测度[J].贵州社会科学,2014,295(7):122-126.

[17] 王宏丽.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县贫困程度的测度与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2(5):37-43.

猜你喜欢

生态移民影响因素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