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性研究

2020-11-23李茹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协调性

李茹

摘要:以浙江省义乌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同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2023年和2028年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结果表明,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二者协调度较低,近年来处于调和状态,尚未达到协调水平,未来10年不会出现较大改变。最后提出促进社会经济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建议,以期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社会经济发展;耕地面积变化;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8-017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35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changes in Yiwu city

LI Ru

(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China)

Abstract: Taking Yiwu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research use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changes in Yiwu city from 2006 to 2018, and used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predic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changes in 2023 and 202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obviou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changes in Yiwu city from 2006 to 2018.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was low. In recent years, it was in a harmonious state and had not reached the coordination level.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changes will not change greatly in the next 10 year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social economy an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Key words: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ivated land area changes; coordination degree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耕地非农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必然趋势,不断扩张的建设用地导致社会经济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1]。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耕地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其动态变化和利用狀况直接影响农业甚至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2]。客观来说,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大必然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但是中国耕地具有面积占比小、后备资源不足的特点[3]。因此,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性,对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资源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基于此,本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研究对象,结合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数据,运用协同度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协调性,并预测2023年和2028年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协调性,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金华市下辖的县级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随着小商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义乌市经济增长较为迅速,成为中国较富裕的地区之一。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       1 248.1亿元,同比增长7.7%;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1亿、409.5亿和81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9.0%和6.0%;三大产业比例优化为 1.7∶32.8∶65.5,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18年,义乌市土地总面积110 546.01 hm2,其中,农用地80 847.86 hm2,建设用地26 783.74 hm2,未利用土地2 914.41 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3.2%、24.2%和2.6%。

2 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动态分析

2.1 构建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006—2018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义乌市的耕地面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探究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性,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4],从经济发展实力、经济结构弹性和经济发展潜力3个准则层,选取常住人口等10个评价指标,构建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5],各评价指标及权重见表1。

2.2 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的动态变化

义乌市2006—2018年10个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表1和表2,计算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得到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的动态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由表2和图1可知,2006—2018年,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不断增加。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为2006年的4.80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为2006年的3.55倍,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06年的4.55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006年的2.11倍,粮食总产量为2006年的40%,说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第一产业产能下降明显,近年来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重心逐渐转向高效率的第三产业。

2.3 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

义乌市2006—2018年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除2010年和2011年耕地面积少量增加,其余年份耕地面积整体上呈减少趋势。2006—2018年,耕地面积由22 398.53 hm2 减少到19 771.00 hm2 ,人均耕地面积由0.032 9 hm2 减少到0.025 6 hm2,耕地占比由20.27%减少到17.89%。反观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的逐年增加,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义乌市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资源压力越来越大[6]。

3 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分析

3.1 协调度模型

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7]。本研究的协调度是指在不同时间段上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协调关系。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2,3],本研究将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模型[8]设定为:

[Cxy=x+y/x2+y2]    (1)

式(1)中,[Cxy]为协调度,取值范围为[-1.414,1.414];x为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率,y为耕地面积变化率,协调度分类如表4所示。

3.2 计算结果

为进一步探究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协调性,根据协调度模型以及协调度分类,计算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2006—2018年,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最高为2010年的1.001 5,达到基本协调;最低为2012年的0.604 1,达到基本调和;大部分处于[0.8,1.0)这一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当耕地面积增加或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小,则该年份协调度上升;当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则该年份协调度下降。根据协调度类型来看,2006—2018年,协调度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的有2年,处于调和状态的有9年,处于基本调和状态的有1年。总体来看,义烏市耕地面积变化保持在可承载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为调和状态,尚未达到协调,也说明近年来义乌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耕地资源为代价的。

3.3 阶段分析

进一步分析可知,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呈现出一定的时序性特征,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2011年。这一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处于调和或基本协调状态,且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这一阶段义乌市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原有的建设用地足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现象并不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矛盾较小。

第二阶段:2012年。这一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降至最低水平。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显著下降,此外,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扩张,越来越多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因而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出现明显的下滑。

第三阶段:2013—2018年。这一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保持在调和状态,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一方面,义乌市正面临产业转型,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不可避免地对耕地资源造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义乌市开展城乡一体化行动,计划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得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速度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在这一阶段不断下降。

3.4 协调性预测

由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与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图2)可知,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和耕地面积变化基本呈直线型,故采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9]对2023年和2028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协调性进行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的基本模型为:

Y=a+bt    (2)

式(2)中,Y为因变量,即预测值;t为自变量,本研究中代表年份;a、b为模型参数。可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b=[nxY-xYnx2-xx] (3)

a=[Y-bxn]  (4)

根据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与耕地面积变化的数据,分别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指数Y1和耕地面积变化Y2与年份t的回归模型。社会经济发展指数Y1与年份t的回归模型为:

Y1= -39 263.113+19.627 t    (5)

耕地面积变化Y2与年份t的回归模型为:

Y2= 385 914.331-181.605 t  (6)

测算得到2023年和2028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分别为382.542和480.675,耕地面积变化分别为19 072.71 hm2和18 164.69 hm2。根据协调度模型,得到2023年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为0.855 9,处于调和状态;2028年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为0.800 7,处于调和状态。这说明未来10年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不会出现较大改变。

4 促进社会经济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建议

4.1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义乌市的产业主要为小商品,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且利润率较低,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措施推动传统小商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生产力布局优化。要根据义乌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调整措施,引导企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用地的经济产出效益,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4.2 加大农业投入,提升耕地质量

就义乌市而言,农业发展的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第一产业投入远低于第二、三产业。对农民来说,从事农业脏累苦、收益低,缺乏增加农业投资和改善设备条件的动力,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耕地质量退化。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变革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精细农业、立体农业等,提高耕地的规模经济效益。此外,土地利用必须与土地保护相结合,应在保障土地生产功能不退化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增加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

4.3 减少耕地流失,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义乌市商业、工业、交通业等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会对耕地数量造成严重威胁。一方面,应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另一方面,必须促进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消除土地闲置现象,在规划建设用地时还应充分考虑提高容积率的要求[10]。如义乌市目前正在进行的旧城区有机更新工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将使义乌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5 小结

本研究以义乌市为研究对象,结合义乌市2006—2018年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数据,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2006—2018年,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与此同时,耕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

2)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偏低,大部分年份处于[0.8,1.0)这一范围内。总体来看,义乌市2006—2018年耕地面积变化保持在可承载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为调和状态,尚未达到协调水平。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小的年份,协调度上升;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的年份,协调度下降。

3)通过预测义乌市2023年和2028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协调性,得到2023年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为0.855 9,处于调和状态;2028年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为0.800 7,处于调和状态。这说明未来10年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协调度不会出现较大改变。

最后提出促进义乌市社会经济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农业投入,提升耕地质量;减少耕地流失,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

参考文献:

[1] 任 平,吴 涛,周介铭.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模型与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4):786-795.

[2] 胡何男,胡宝清,田 涛.耕地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0(24):12255-12256.

[3] 田 华,陈 杰.河南城镇化与农业耕地资源协调性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学,2016,27(5):26-28.

[4] 郭芙梅.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乐山市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 李秀英.铅山县耕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4.

[6] 李丛颖,张 果.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0):57-61.

[7] 黄忠华,吴次芳,杜雪君.我国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2):192-198.

[8] 付文凤,沈 非,欧名豪,等.芜湖市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协调性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6,37(1):76-88.

[9] 古丽美合日·阿巴斯,阿里木江·卡斯木.新疆南疆地區城市化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2):267-274.

[10] 曹 飞.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困境与创新[J].社会科学,2015(5):120-125.

猜你喜欢

协调性
博物馆扩建设计的环境协调性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宁波市土地利用结构协调性评价
试论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协调性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长江经济带生态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及协调性分析
一种基于非协调性跳频通信的高效密钥协商方法
基于DSGE模型的经济与生态协调性研究
南通水利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分析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