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念减压辅助情绪管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20-11-23陆文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0期
关键词:入院出院情绪

凌 艳 陆文玲 李 曦

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护理部,广东深圳 518036;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深圳 518036

tory bowel disease,IBD),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暂未确定,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调研结果显示,1990年全世界有5.5万例患者死于IBD,2013年有5.1万例;中国每十万人中有11.6 人患UC、10人患CD[2]。该病病程较长,会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统称为炎症性肠病[1](inflamma-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且难以根治,从而降低生存质量,造成不满意感。生理症状与情绪障碍之间息息相关,情绪障碍致使疾病反复出现,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正念减压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 是当今国内外常用的一种调节情绪及干预心理的方法,指的是当下能够清楚地觉知目标,可以进行自身调节的一种训练方法[4]。国外学者Kabat-Zinn对MBSR 的定义为:“包含重视此刻(in the present moment)、目的性察觉(on purpose)及不轻易断论(nonjudgementally)三个方面,是一种有意识的感知方法[5]”。MBSR 的目的主要是治疗心理问题、实现情绪管理、纠正亚健康状态,也被应用于辅助干预临床疾病导致的各种生理不适,并取得了显著效果[6]。国内研究表明,MBSR 在治疗慢性疾病等患者时已有使用,并且疗效显著[7]。本研究运用MBSR 对IB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者是否可以有效调控情绪,并评估MBSR 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55例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46.3±14.2)岁;观察组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45.9±13.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达到我国法定成年年龄;②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的IBD 诊断标准(2012)[2];③患者具备小学以上文化水平,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④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等病史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②无法合作或具有严重智力缺陷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宣教的方法,在院期间为患者及家属讲授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等;给药前告知药物名称、作用、剂量等药品知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穿插日常作息的生活指导,时间为8周,与观察组同期进行。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同时增加MBSR 并辅以情绪管理的方法。入院后完成首次相关量表的填写后即刻开展MBSR 训练,院内采用教室集中训练的方式,院外采用电话或网络咨询的方式进行指导和帮助。训练课程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观呼吸、观想法、观躯体、家庭作业、讨论等。训练课主要内容:①回顾讨论上次训练课的家庭作业并进行练习,自愿分享感悟,对患者在训练中的疑问进行解答;②对本次训练课的内容进行介绍讲解,强调患者在练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③布置当日课程的作业。训练总时长为8周,每周训练1次,每次训练2.5 h。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n(%)]

第1次课程内容:①组织患者填写相关问卷和量表;②开展IBD 相关内容的健康宣教;③观呼吸,呼吸空间练习时间一般为3 min,强调在练习时要注意的事项(如如何处理练习过程中分心的状态),注意区别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④家庭作业,看训练手册相关内容;告知患者坚持练习观呼吸的重要性,每天的练习任务分为早、中、晚3次(每次练习3 min)。

第2次课程内容:①答疑,讨论上次的练习情况及家庭作业;②观躯体,3 min 躯体及内脏扫描,接受躯体及肢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学会察觉自己的躯体感觉和运动,例如异常生理现象(腹泻、腹胀、腹痛等),了解身体每天如何运行及自我调整。症状产生会导致消化系统机能下降,但依然努力维持着每天身体的运转需求,告知患者有必要积极关注身体的每一部分,从而在练习后感受到躯体的渐进式放松;③交流本次课堂练习的感想、收获并提问;④课后作业。内容为观呼吸3 min/次及观躯体3 min/次,练习3次/d。

第3次课程内容:①讨论上次训练课后布置的作业并答疑,鼓励患者积极分享记录生命线及愉快事件的感受;②观想法,利用3 min 来专注自己的想法,教会患者注意分辨现实和想法的差异。如果出现消极情绪或心态,注意冥想想法、事件、感受之间的关系。同时,教会患者客观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可以使患者更快更好地对心身事件或负面情绪做到觉知和接纳,保持对心身事件或负面情绪客观的觉知和接纳;③引出对负面情绪新的处理方式,观呼吸;④指导患者按顺序进行3种练习,每天早、中、晚各练习1次,每次30~35 min,每次的练习内容包括观呼吸(15 min)、观躯体(15 min)以及观想法(3~5 min),最后整理思绪,继续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⑤家庭作业,告知患者三种练习每天都要坚持;平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其他简易练习;记录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事件。

第4次课程内容:①讨论上次的课后作业,患者分享练习中的感悟,反馈交流问题并解答;②按照自主意志将三种形式结合,进行MBSR 训练,需通过指导将所学内容真正付诸于实践,结合到日常行为习惯当中,开始对负面情绪和负面态度体验进行有力的回应。如果感觉到自己感到压力剧增,心态失衡,无法判断当前环境,此刻就可以练习呼吸空间(3 min);可以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室外锻炼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对待问题时能提供很大助力;③察觉消极的、积极的情绪,探索内心的担忧或困境;④可以选择并确定一种适合自己的、能够融入日常生活的非正式练习模式。

训练时间为8周,共开展8次培训课程,第5、6、7、8周课程内容重复第4次课程内容。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24周后的SAS、SDS及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评分。问卷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24周后发放,对回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本次调查共发放155份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

①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由研究人员查阅文献后编制,包括患者的个人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的类型、疾病的活动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内容。疾病活动程度划分标准:使用Limberg分级法,该分级与疾病活跃程度成正相关,Ⅰ、Ⅱ期为缓解期,Ⅲ、Ⅳ期为活动期[8]。疾病严重程度划分标准:轻度表现为起病缓慢,症状和体征少,腹痛较轻,没有包块、梗阻,没有腹部压痛,排便次数的增加较少,脓、黏液和血不多;中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重度表现为起病急骤、贫血、便血、体重减轻、剧烈腹泻、腹痛、厌食、发热、心跳过快等并发症。②SAS:1971年由W.K.Zung 编制并发表,该量表使用四级评分法,1~4分别代表“没有”“轻度”“中度”及“严重”,共20个条目,其中正向有15条,反向有5条,分数越高代表焦虑症状越严重[9]。③SDS:1965年由W.K.Zung 编制并发表,共20个条目,其中正向10条,反向10条,53分为分界值[10],分数越高代表抑郁症状越严重[9-10]。④IBDQ:1989年由加拿大学者Gordon 编制,共32个条目,分数范围为32~224分,四个维度分别是“全身症状”“肠道症状”“社会能力”及“情感能力”,患者的评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11]。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信度较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由两名经过统一培训的录入员同时使用Epidata 3.0 软件录入调研资料。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4周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SAS SDS对照组(n=78)入院时出院24周后t值P值观察组(n=77)入院时出院24周后t值P值54.74±0.71 54.81±0.73 0.063 0.950 54.79±0.74 55.17±0.62 0.385 0.701 t 入院时组间比较值P 入院时组间比较值t 出院24周后组间比较值P 出院24周后组间比较值54.73±0.69 39.70±0.50 17.520<0.001 0.017 0.986 16.960<0.001 54.47±0.78 43.32±0.63 11.160<0.001 0.305 0.761 13.430<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BDQ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及IBDQ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及IBDQ 总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4周后,对照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及IBDQ 总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及IBDQ 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CD的患病率约为1.4/10万,UC 的患病率约为11.6/10万[13]。由于没有特定、有效的IBD 治疗方法,生理、心理的双重折磨使患者负面情绪激增,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明显影响。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BDQ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BDQ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肠道症状 全身症状 情感能力 社会能力 总分对照组(n=78)入院时出院24周后t值P值观察组(n=77)入院时出院24周后t值P值55.88±0.67 55.97±0.70 0.094 0.925 22.53±0.50 21.88±0.45 0.939 0.351 56.45±0.79 58.78±0.90 1.968 0.053 22.95±0.48 21.92±0.55 1.366 0.176 157.90±1.25 158.60±1.42 0.451 0.653 t 入院时组间比较值P 入院时组间比较值t 出院24周后组间比较值P 出院24周后组间比较值56.79±0.68 65.03±0.77 8.059<0.001 0.952 0.343 8.711<0.001 23.74±0.48 28.27±0.51 6.488<0.001 1.751 0.082 9.464<0.001 54.75±0.53 63.39±0.74 9.474<0.001 1.772 0.078 2.408<0.001 21.62±0.57 26.52±0.53 6.289<0.001 1.773 0.078 3.945<0.001 156.90±1.29 183.20±1.42 13.75<0.001 0.544 0.587 12.300<0.0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理解和关注也不仅仅只停留在生物学方面,而是提倡更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Rasika 等[14]的观察性研究表明,170例IBD患者中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8.6%、34.3%,焦虑抑郁与IBD的活动度成正相关。Yongwen 等[15]的调查结果发现情绪障碍会增加IBD患者自主神经的兴奋性和腹痛程度。心理压力会增加IBD的疾病活动,而不良生活事件、慢性压力和抑郁症会增加IBD 静态患者复发的可能性,Narula 等[16]的研究发现具有不同程度焦虑症状的125例IBD患者较其他无焦虑症状的289例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结局,比如高复发率、高疾病活动度、高住院率等,IBD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社交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针对抑郁、焦虑的IBD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我国针对IBD患者的心理干预主要有团体认知行为治疗[17]和连续知识支持[18]等方式,通过加强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用健康、积极的态度重建患者的认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缓解IBD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虽然以往研究的干预方式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但是长期干预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宣教和指导,并且会受到患者认知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MBSR 始创于1979年,是以正念为主对压力采取系统管理的心理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身体及心理压力[19]。MBSR 不仅能改变冥想者的思维模式,在长期随访中还能改变其非适应性的、逃避的行为模式[20]。起初,它是为慢性疼痛患者计划而开发的,在过去30年的演变过程中,它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对许多精神及身体疾病都获得较好的效果。目前MBSR 主要运用于高校教师、护士、患者等多个群体,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知觉压力及职业倦怠等[21-23]。MBSR 对于患者没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要求,易被患者接受,可融合于日常生活中,患者依从性较好。因此本研究采用MBSR 对IBD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出院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入院时,IBDQ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IB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李思慧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IBD患者的心理健康能够通过MBSR 及情绪管理改进,生存质量得以提升。本研究的局限之处为样本量较小、干预时间短,无法观察MBSR 对于IBD患者的长期影响效果,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量、延长干预时间、提高研究质量,有利于提升临床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MBSR 可以有效缓解IBD患者的消极情绪,提升IBD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本研究方法在我国的发展还未成熟,应用时应结合具体研究背景设计可行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开拓MBSR 的应用领域。

猜你喜欢

入院出院情绪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