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分析与就业规划研究
2020-11-23于淼
文/于淼
市场营销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市场营销能力与兴趣的基础课程。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方面与设置营销专业课程方面明显存在动力不足、课程教学滞后的问题。为此,文章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策略与就业规划问题进行研究[1]。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简单
伴随着社会发展日渐多元,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高端化,单纯围绕上述几方面人才培养计划的是无法匹配企业发展要求的。而且,院校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沿用传统教学方案,设计定位也非常简单。与市场营销课程对应的能力范围较广,容易与其他课程培养人才能力有所重叠。这样不仅会导致人才培养技能不精准,也会影响市场营销教学效果。
(二)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的师资队伍明显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年龄差距较大。年轻的市场营销专业师资由于授课时间短,企业实践经验少,导致授课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在校时间长、年长的教师虽然在市场营销理论课教学方面有极大造诣,但在实践方面仍然欠缺完整体验,给学生传授仍是多以传统理论知识为主。就导致毕业生毕业后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从而打击学生就业积极性,影响学生后续就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目前采用的人才招聘渠道较为单一。部分高职院校为保证学生获得较好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会从其他院校聘请。这种高校间人才互聘模式虽然保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学生也无法提高自身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能力与水平除此之外,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偏向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指导,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难以真正获取实践的专业性技能。
(三)部分教材内容滞后
当前,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采用的教材内容,多数高职院校多以美国市场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了现阶段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存在结构不固定、相应案例简单、补充不深入等问题,以及部分理论知识因年代问题而无法实现有效的参考。这使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实践课程会面临极大的挑战,甚至还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另外,高职院校之间选用的市场营销教材存在较大差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授课,导致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时,人才质量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四)教授授课方式不灵活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科,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然而,据相关调查了解到,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授课方式较为单一,仍然以“灌输式”的讲授为主。在此过程中,学生只能机械地听课做笔记,且在听课过程中没有接收到有效的认知与思考空间,从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地学习到市场营销课程的精华内容。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内容
第一,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学生在步入到大学校门之后,通常情况下对未来就业观念没有强烈的欲望,且对于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相关工作及具体内容没有准确的认知。该种情况下,学生就难以将市场营销与直销、推销相结合起来,从而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也无法真正地发展与成长起来。对此,针对学生入学时,院校及教师可以开展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职业培训与教育,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市场营销职业的特点,从而保证学生毕业后可以真正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二,结合专业教学内容与资格证书考试。院校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成功获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历证书之外,还应该积极考取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且教师也可以在教授市场营销课程时,可以将职业资格鉴定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降低学生考取市场营销职业资格证书的难度。
第三,将市场营销理论教学实践化。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版本内容不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打破市场营销教学教材的束缚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应不拘泥于传统教材内容展开教学,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模拟营销的环节,将理论知识充分、立体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提高学生对于市场营销课程的认知能力。
第四,实践教学真实化。真正的市场营销存在人际关系复杂、及工作岗位上压力与经济不确定性,这是学生在学校所经历不到的内容。因此,院校要通过与企业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认知与实际能力。这也会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步入社会展开实践,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另外,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园,让学生开展管理工作,真正地参与到市场营销的实践当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企业的发展当中。
(二)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将无效学习转变成有效学习。院校应通过培训或者鼓励的方式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而是逐渐主动的地进行学习。这样教师布置给学生相关的市场营销专业的任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更好地应对这些任务,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参与学习与活动的乐趣。而且,学生处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能够积极地去学习与了解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从而掌握其核心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根据结合一款真实产品,借助课上所学理论知识内容,进行营销工作。学生根据产品实际市场的营销情况、销售情况与竞争对手,分析顾客真实购买意愿。对此,学生可以制定出对应的产品营销策略,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长此以往,学生的营销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提升,且在遇到相关营销问题之后,也能够更好地同组内其他学生展开交流,互相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辩论赛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
(三)转变考核方式
针对学生的考核。多数高职院校多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相关考核,这既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市场营销课程的积极性,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此,院校要转变传统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根据学生日常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任务与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相关考核,充分提高学生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素质能力。针对教师的考核。传统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同样局限于出勤、课程完成情况等,这导致教师无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更不能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对此,院校除了要考核教师的基本情况,还要根据学生对于课程的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增加对教师的考核,从而促使教师更好地转变自身教学方式,引导与指导学生学习市场营销专业课程。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规划
(一)拓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载体
第一,从学习目标、专业素养等多个维度展开。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学生动力不足、学习自控能力差、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等的问题。基于此,院校要根据学生心理成长阶段与全面性要求,制定出能够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市场营销行业的职业规划生涯发展目标。而且,可以邀请成功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友回校开展演讲、报告会、交流会,从而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第二,丰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市场营销专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可通过设置“求职简历大会”“简历设计大赛”“模拟人才招聘会”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二)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从而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构建一套大学生市场营销课程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规划的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快组建大学生市场营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团队,引导大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率。通过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指导知识,以及积极展开职业生涯规划与市场营销教育方面的知识理论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团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最后,高职院校要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针对学生思想教育提升的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科学的教育体系,确保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