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背景下武术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0-11-23庞德州

武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强国武术

庞德州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变幻、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数千年的智慧积淀与文化传承,为一代代华夏儿女提供精神支撑,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大国。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长远战略,意在使中国由“文化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核心是树立文化自信,拥有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品牌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无疑对于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武术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文化是武术的土壤,武术是文化的载体。总而言之,“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武术的发展于自身和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

1 武术与文化的历史渊源

1.1 武术文化的起源

中国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技击,但早在商周时期,武术就开始从单纯的技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不断受到哲学、政治、军事、宗教、艺术、伦理等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赋予了武术新的内涵,使武术的文化性得以不断得丰富,最终,中国武术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传统文化集合体。[1]在历代武术的传承过程中,无一不注重武术文化性的教育,“仁爱”“修身”“知行合一”“阴阳学说”“五行八卦”等,皆与武术相互依存,可以说,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缩影。[2]

1.2 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极深,与各种文化融会贯通,不可分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独特社会风貌,思想道德观念,人的审美和价值观等都在武术中有不同程度的反应。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息心忘情思行齐,天人合一归太极,文武双全、天人合一,这是习武者的追求,也是武术根本属性。大到军事与政治,小到戏曲杂技唱念做打,可以说武术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强国建设中武术应如何发展?反过来,武术如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要讨论这些,首先得认清武术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武术的文化属性,若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武术,武术便不能称为“武术”了,这也是武术与一般体育项目的本质区别。

1.2.1 武术文化与哲学

“天人合一”是古代哲学家们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之一;此外,中国古代哲学注重对人生、人性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认为天、地、万物和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中国传统武术也讲求整体性,习武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追求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最典型的是武术中所说的“内外三合”;此外,传统武术讲求修身养性,提升内在涵养与精神,这与儒家、道家重人性的哲学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

1.2.2 武术文化与文学

古代文学成就最高的要数诗、词和小说。诗词对于武术的表现大致有两种:一是从物质层面,以兵器、武艺为主要表现对象;二是从精神层面,使兵器和武艺等与文化意蕴相结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小说与武术的关系更为密切,很多武侠小说都是以传统武术为原型,同时武侠小说也使武术有了新的发展;此外,文武双全是中国古人的人格理想,文与武自古以来就是一体。

传统武术讲求正身、修心,这与文学的作用不谋而合;受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武侠小说,习武者都追求“侠客”的精神,梦想“仗剑天涯”,路见不平,行侠仗义,使得武术与文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2.3 武术文化与戏曲

我国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单从武打技术来说,主要是借鉴了武术中的套路;明清以后,京剧中的武行开始崛起,戏曲表演中的武打戏份更是较之以前增多。武术为戏曲中的武打提供技术手段,更为明清以后的武行培养了众多人才;对于一些戏曲演员来说,文武兼备是基本的技能。

1.2.4 武术文化与古代军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武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武术技击、格斗思想的形成。如“扬长而避短”“藏己而掩形”“知己知彼”“后发制人”等。武术的技击思想与古代军事思想密切相关。武术技击格斗讲求知己知彼,实战中要避实就虚,眼疾手快,才能攻其不备,一招制敌。

2 武术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契机

所谓文化强国,就是要国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要有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才能对其它民族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才能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成为文化强国。[3]文化强国的基础性指标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表现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强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公民文化修养等。[4]这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属性高度契合:

2.1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打练结合、修身娱乐是中国武术的特有属性

中国武术与现代体育运动有着一些共同的属性。体育的本质功能是通过运动愉悦身心、强健体魄。武术具有的娱乐、修身价值是武术之所以能保留、传承到现今的重要原因。[2]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流派、拳种众多,有钢强有力的南拳,有柔和缓慢的太极拳,也有灵活多变的器械,老少皆宜,适合所有人练习,且对场地没有要求,既简便又经济。除了参与武术运动外,还可以观赏武术表演或比赛,武术所具有的观赏价值,不仅仅是动作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能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带给观众积极的情绪。

除此之外,武术运动师法自然,很多动作都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而创作的。模仿不同的动物姿态,模拟大自然的变化,使练习者可以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内涵与魅力。这是其它运动所不具有的特性。武术运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与文化生活,以此来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与此同时,武术的自身属性与文化强国的基础性指标相契合,文化强国战略也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2 增强公民道德素质:爱国爱民、宽容仁爱是中国武术的传统武德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虽然最初的武术可能与武术道德没有本质的联系,但中国古代的特殊社会背景和重视做人的文化传统,使得武术道德渐渐地成为中国武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仁、义、礼、信、勇”的武德教育,传承数千年,早已与武术融为一体。

中国武术可以提高现代人的道德素质,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尊师重道、侠义济民、见义勇为,并号召习武者以振兴中国为己任,对朋友宽容仁爱,对敌人嫉恶如仇。[5]这些品行正是和谐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也是文化强国建设中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道德教育,首重躬行,人格发展,尤贵实践。空言道德,徒奖虚伪耳,安有几微之效哉。”[6]武术之所以能正德行、育人格,是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之有正确的观念,其次武术重实践,不空说理论,在实践中对习武者的品行进行教育。

2.3 提高公民文化修养:内外兼修、文武一体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特征

中国武术除了注重德行的教育外,更注重提升修养。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曾说过:“一个武术家,要想达到圆满的目的,成为一个良好的完人,非对‘修养’上痛下功夫不可,‘修’就是对于人格上的修养,‘养’就是孟子所说的‘养气’。总而言之,修养是包括品行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二种。”[7]可见,自古以来,习武者便追求自身德行与修养的提高。

文化强国战略要求不断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这与中国武术的特征高度吻合。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既是一项运动,亦是一种文化。通过武术的练习,除了可以强身健体,更能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正直良好的品行。只有人民自身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才能使国家和人民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促使中国文化传向世界,扩大影响力,最终跻身世界文化强国之列。

3 武术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路径选择

3.1 以教育为基础:学武兼学文,学文兼学武

古之圣贤,注重六艺,即“知仁勇”三者都要兼备。知是知识,仁是道德,勇是勇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文武双全来要求自己。而如今,文武各行其道,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武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便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国家振兴、民族昌盛的重要基石,武术的发展同样需要教育的支撑。有学者认为,武术的教育应站在世界的高度,致力于全人类的发展,同时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相联系,才是真正的对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8]而当今的武术教育,多以技术性为主,讲武术文化的少之又少。小到武馆,大到学校武术教育,皆有武术与文化脱节现象。现代竞技武术追求“高、难、美、新”,这是武术顺应时代发展产生的新特征,只是形式的改变,无可厚非,但文化是武术的灵魂,武术若脱离了文化性,便发生了质的改变,便与体操和舞蹈无异了。

所以,武术的发展要注重教育。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武术教育要注重文武兼修。一方面,武术教育要以武术为载体,通过武术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武术传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习武者的文化教育以及对成年习武者的武术文化熏陶,建立武术与文化,武术与品性的联系,才能让武术的传承与创新不单单停留在技术层面;另一方面,文人也要习武,特别是研究武术文化与历史的人,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有更深的体悟。

3.2 以传播为途径:发挥武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

文化强国战略为武术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中国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肩负着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中国需要有代表性的特色品牌文化,而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武术文化之所以现今仍是小众文化,是因为缺少大众广泛的传播,受传统的宗族、门派影响,武术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如今,武术要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就必须破除限制,使各拳种、门派之间相互交流,搭建平台,广泛传播。更重要的是,通过武术的传播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通过文武结合,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今社会各种文化交织,武术需要宣传,更需要传播。所以,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武术比赛、武术表演、民间传统武术交流、武术文化主题活动等,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关注到武术,通过武术动作的演练,体悟武术的文化底蕴;利用武术赛事的传播,展现武术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通过武术传播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武术是传统文化的集合体,但武术所能体现的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九牛一毛、沧海一粟。所以,要利用武术这一把钥匙,打开中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的大门,继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武术文化的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3.3 以强国为目标:促进武术文化与产业融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更新,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再优秀的文化也终将被淘汰。武术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创新,并能与新时代的产物相融合。武术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但现今的武术文化产品却相对薄弱。除了武侠类影视剧、武侠小说产业发展较好,其它产业都未曾兴起。所以,武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尚有很多大发展空间与方向。

促进武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一是要继续发展优势产业,如影视剧、小说等大众传媒产业,创作出更具影响力的作品;二是要给原有的衰落产业注入活力,如武术与健身娱乐市场、武术与商业表演市场、武术与赛事等,充分挖掘不同地区的武术文化资源,开拓更广的市场;三要促进武术文化与新的产业融合,如武术文化与建筑业、武术文化与艺术、武术文化与电子游戏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前景广阔。而西方的文化产业却到了瓶颈时期,西方的经济、文化危机正为中国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了契机。[9]为响应文化强国的号召,武术文化必须与各方产业融合,同时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等现代文化,与新时代融合,才能更好地激发武术文化发展的活力,更好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4 结语

文化是武术的土壤,武术是文化的载体。文以载道,武以振魂。文武兼备,强国之道。武术实在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若宝物不能尽其用,实乃主人之责。中国武术可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强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公民文化修养等,这些均与文化强国建设高度契合,所以文化强国战略为武术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同时,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承担了助力文化强国的责任。所以,正确的路径选择,不仅促进武术的发展,也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国为民、为天下、为苍生,这也正是中国武术的使命。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强国武术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中华武术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