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教育发展的实然现状与路径探析

2020-11-23李世宏李卓嘉崔梦丽张宇程翟苏妹

武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民族

李世宏 李卓嘉 崔梦丽 张宇程 翟苏妹

1.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2.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3.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学校作为武术教育发展的起点,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武术的育人功能逐步凸显出来。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宏观支持和引导下,武术正式作为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武术进校园”成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焦点。[3]其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下,武术逐渐走向“体操化”和“竞技化”,武术的价值取向也因倾向于“金牌主义”,而逐渐丧失武术的民族性、本土性,在西方体育的强势挤压下发生“异化”。

1 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1.1 新时代武术教育发展的“横向”拓展

武术文化集技术器物、制度习俗、思想价值于一体,是中国民族精神集中体现,通过武术教育传播武术文化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4]武术教育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体魄、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对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证中国武术的完整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今,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侵袭之下,既为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5]也为武术教育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环境等条件。[6]事实证明:民族文化只有勇敢的走向世界,才会为世人所共享,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才会更具有民族的生命气息。

1.2 新时代武术教育发展的“纵向”延伸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外来武技文化对武术文化造成强烈冲击。1942年秋,特纳在美国对外文化工作的政策纲要备忘录中指出:“对外文化工作必须根据国家的需要,同政治、经济、外交等相关政策保持一致,配合进行。”[7]当前各种外来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肢体语言,[8]而是一种文化的渗透,一种新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侵蚀,一种文化的侵吞,长期以来必然导致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削弱。法国总统密特朗先生就曾讲到:“如果一个民族将失去自己语言的国粹,其必将走向灭亡。”因此,武术界有识之士应当密切关注这种文化渗透,并提倡加强中华民族武术文化教育,以此来消除各种外来武技文化对武术文化的吞噬。

2 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教育发展的实然现状分析

2.1 学校武术教育开展现状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武术教育在学校中的普及与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武术在中小学中的教学与实践,早在1956年我国便将武术的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但是在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尤其是家长、学校和老师们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使武术教育在各中小学中“名存实亡”。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被国家提上日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对武术的重视程度加深,加大对武术的宣传力度和普及工作。然而,我国武术课教学的开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学校不仅没有增加对武术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9]反而通过削减课时以增加其他文化科目的课时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武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0]

2.2 学校武术教育任务完成现状分析

学校武术教育的开展存在区域性差异的特点,其在学校内的教学任务和计划的也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掌握武术技能的程度较差,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教师在从业时并未进行关于武术的专门的训练,学校方面也并未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武术培训和训练,使得武术教师的专业技能较低,对武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差,[11]严重阻碍武术教育在学校的发展进程,在现实情况对武术教练员要求很高的情况下,武术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这同时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推广武术教育的一大阻碍。

2.3 学校武术教育教学课程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注重学生武术技能的培养与忽略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相关教育机构和武术培训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12]武术教育注重的是对技能学习的掌握与完成结果,武术教育中文化传承比较侧重于多维度教育。[13]单纯的技能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恶的情绪从而降低学习武术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成为影响武术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武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而不仅仅是学会一套拳,更重要的是要领悟到这套拳背后蕴涵的文化、精神、以及个人的感悟,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在实践中感悟、升华个人的思想境界。

2.4 学校武术教育教学内容现状的分析

武术动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但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武术技能的同时,难以掌握武术真正的内涵和精髓。其教学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特色,但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目前,学校武术教育主要存在着“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同时,武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例如示范法的一直沿用和频繁的单一运用不利于学生对武术技法的把握。因此武术的内容需要创新,武术的技法需要改进,武术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需要重视,武术的育人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武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需要再次修订和改善。

3 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教育发展的路径探析

3.1 树立武术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

新时代武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武术对外交流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我们要敢于树立把中国武术教育推向国际化的发展观念,使世界上不同国家深刻认识到中国武术教育的特色,并且有计划地派出我国武术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学者将武术教育推向国家化发展。同时,积极发挥留学生的作用,对其进行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学历的武术专业人才培养,使这些外国留学生将来成为武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生力军,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3.2 坚守武术教育发展的民族特性

在全球化文化发展的浪潮下,彻底打破过去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格局,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受到世界不同人民的认可,大众文化将以潮水般的势头,冲击着精英文化,我们应知道,外来文化的冲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地模仿西方文化内容与形式。武术属于中国,同时也属于世界。武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坚守自身的民族特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4]虚心学习和借鉴外来武技文化的优点以弥补自身不足,逐步提升自身的武术文化品味。加强以武术的中华民族性为主体的文化选择,学习和吸收外来武技文化优秀成果,树立中国武术教育科学化、大众化的根本教育理念。

3.3 创新武术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式

武术教育基本方式的创新,必须开创武术教育理念与方法的综合创新,积极吸收外来武技文化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农耕社会,师徒传承、言传身教作为中国武术教育传承发展的基本方式,如今随着时代的更迭与社会的进步,以往的武术教育方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在继承中国武术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摒弃武术教育陈旧的观念,吸收外来先进的武技教育理念与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免犯“买椟还珠”的错误,创新崭新、融中外武技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为一体、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的中华民族武术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

3.4 完善武术教育发展的课程建设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不仅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而且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糟粕成分。为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武术文化,既要看到武术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要看到其中糟粕部分。既不能全盘地肯定武术文化,也不应全盘地否定武术文化。我们应当积极开展武术文化的拯救工作,号召优秀科研工作者,对武术文化进行全方位“诊断”,“扬”其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发展形势的优秀部分,“弃”其与时代背离、不符合国情发展的糟粕部分。并在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下,绘制适合武术民族文化教育的蓝图,规范与强化武术文化教育。

4 结语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造就了中国武术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化,其所包含的技击特征、拳理拳势和不同风格的拳种与套路,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学校武术教育作为中国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前沿阵地,其作用不可忽视。如今学校武术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因此,文章从树立武术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坚守武术教育发展的民族特性、创新武术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式、完善武术教育发展的课程建设等角度出发,对学校武术教育所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从而正确认识武术,理解和懂得武术,充分发挥学校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使命,促进武术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15]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武术
多元民族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