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力量”的媒介表征:武术明星对受众品格塑造影响

2020-11-23陆小黑王艳艳

武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明星武术符号

陆小黑 王艳艳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1]电影媒介是当代大众最有效,最普及的传播方式,因此电影明星的符号价值对当代大众品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武术明星因其自身的特点,对受众品格的影响更甚。如《战狼2》自上映以来已经斩获 56 亿元票房 (截至当年 9月8日),开创内地票房最高纪录。需要强调的是这部电影在现实背景上不是动作、军事、好莱坞式硬汉的简单叠加,而是将传统中国功夫的武打动作与现代化的军事技能于一体,借鉴好莱坞的超级英雄模式与中国本土现实语境相结合,在个人情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融合的基础上创作的新型商业主流大片。影片现实背景、电影口碑和观众热情的叠加,引发了媒介舆情:不仅国内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自媒体等不同媒介形态间掀起了一场舆论狂潮,还在《好莱坞报道》《洛杉矶时报》、美国 CNN、英国 BBC等海外媒体间引发广泛热议。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处于《战狼2》文化消费所形成的媒介狂欢之中。以此看来,《战狼 2》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电影文化事件,更是在舆论传播和口碑传播中成为大众参与、互动的社会文化现象,影响社会文化思潮与媒介传播形态。影片在成为中国电影成功典范的同时,也用中国故事、英雄情怀和国家的道义与责任在传播中实现了对媒介文化市场的价值引领。[2]毫无疑问中国武术元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媒介形象:武术明星的价值表象

“媒介”的概念包含广义和狭义两种,“媒介形象”也有两方面的维度区别:一是指媒介组织自身的形象;二是指社会中的具象或个体(如公众人物、社会团体、国家机器等)通过媒介传播所衍生出来的公开形象。前一维度是“媒介的形象”,后一维度则是“在媒介上的形象”。[3]文中“媒介形象”中的“媒介”乃是狭义概念,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大众媒介、传媒或媒体,包括电视台、广播电台、通讯社、网站、报社等。基于此,本文所提及的“媒介形象”指“社会中的具象或个体(如公众人物、社会团体、国家机器)等通过媒介传播所衍生出来的公开形象”,即是指个体在媒介上的形象。媒介形象是根据人或事物的需要刻意塑造和追求,最终形成影响大众和表现自我的精神与物质的姿态和形象。众所周知,社会公众是评价者和感受者,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对媒介中的形象特征形成在整体看法和最终印象,并转化为基本信念和综合评价。

体育明星的媒介形象正是体育明星们在媒介上所展现的形象,扮演被传播者的角色,是一种“被传播者媒介形象”。[4]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媒体在传播体育明星正面形象的同时,一些负面状态也频频出现在荧屏之上。每个社会人与明星接触性活动增长显著,武术明星在媒体中的形象对崇拜明星的大学生影响深刻。因此,塑造好武术明星在媒体中的形象已经成为新时代迫在眉睫之事,更需要社会各方努力联合行动。国际的文化交流,本身就是符号的交流,它通过对信息的具象化和戏剧化,促成公众形成感情上的认同与眷属,不仅能提升他者对国家文化的认知程度,而且能够促进本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1.1 武术文化符号的特殊价值

在武打电影中,武术明星的身体呈现和动作设计是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产品,代表着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生产的亚裔人物形象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而亚裔武术明星也在好莱坞电影里寻求身份认同。[5]2011年初,“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滚动播放,意图用世界能听懂的语言来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用世界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拉进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法国符号学家巴特曾用符号能指的“换挡加速”形象地说明符号意义的生成和内涵。在他看来能指与所指构成符号的外延层面;外延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新的所指构成符号的内涵层面。对于武术文化符号而言,其外延是角色的实体,即媒体报道中聚焦的东方面孔,黄皮肤,出神入化的矫健身手;而武术文化符号的内涵其外延意义作为能指所指向的价值体系,即其所代表的中国身份、民族英雄等。

1.2 武术文化符号比其他文化符号更具备解读的优势

心理学理论认为,符号意义生产和传播的现实必须建立在符号互动的基础之上,即只有具备迎合受众心理的符号规则才能在传播行为上使受众产生选择性注意、理解和记忆,从而进行优势解读。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载体,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相比较,有着更加丰富的文化符号内涵。

以身体运动为载体的武术,本身具有体育的属性,体育是无国界的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政治与种族,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竞技和娱乐中达成全世界的共通共荣。这种隐蔽意识形态行使中国武术在世界文化交流成为“无权势文化符号精英”。时至今日,在有些西方民众看来,中国很远,但中国功夫却可以很近。

武术明星能在演艺事业取得特殊成就,其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天赋和魅力。在吴京,成龙等武术明星身上,其神秘的东方面孔、潇洒矫健的技击动作、顽强的意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都成为他们万众瞩目的前提。因此,武术明星所携带的武术文化符号与受众的认同关系容易建立。符号的接受过程本质是认同的过程,国家形象的接受就是对国家形象的认同,就是对其民族文化符号的认同。从认识和喜欢武术明星到认识和喜爱中国武术、中国文化再到认识和喜爱中国,由于武术特有的体育属性使其文化符号具有“去政治”特质容易使民众对武术明星产生“大胆去爱”的符号认同。这种现象在体育明星中常有发生,如在2013年2月4日WTA公布的女子网球运动员社交媒体的粉丝排行榜上,李娜力压莎拉波娃、大小威廉姆斯、阿扎伦卡等他国名将。可见,在价值观与文化迥异的国际传播中,体育明星的特质保证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在跨文化与国际传播中,信息的传播需要经历一个从意义到符号,再从符号到意义的二次转化,武术文化符号的特质有利于二次编码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建立。

2 武术明星符号的内涵解读

随着武术文化与体育产业的碰撞以及文化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博兴,武术以及与武术有关的产业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日益紧密。大众传媒通过图像、文字、视觉听觉刺激等符号的综合应用对武术文化符号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激发人们产生象征意义联想。大众传媒成为武术文化符号建构的主要操盘手。

武术明星的符号建构在中国并非始于当代。新中国成立前第一次国术代表团赴柏林奥运会(详细表述)武术明星符号的内涵经历了从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个体精英到肩负国家振兴、民族崛起的国家英雄再到极具个人魅力的凡人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只经历了单个角色扮演,而有的人则扮演了多重角色。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在全球化语境与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武术因其超越种族、语言、社会等障碍的特性及对公众的强大吸引力,成为推动国家传播、展现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武术明星符号成为国家传播的一个重要纬度,是国家形象传播快速有效的“名片”,其符号的内涵必然要超越英雄和凡人的个人层面而与国家联系起来。

2.1 武术明星“符号”——当代国民形象新时代的“代表”

武术明星符号对当代国民形象塑造过程是一个改变西方受众对中国国民刻板印象的过程。长久以来,受西方传教士、媒体影响,西方对中国人依然停留在懦弱、羞涩、死板、愚昧的刻板印象里。而当代武术明星在国际舞台上以其幽默风趣的言谈举止、率真得体的表达、流利标准的英语、潇洒精湛的中国功夫赢得了西方媒体与受众的赞誉与认可,让西方民众有机会了解到新时期中国人开朗健康、自信风趣、英勇果敢的一面。

2.2 武术明星“符号”——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吸引力的“象征”

文体产业如今早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武术明星便是这个行业最主要的带动者之一。经济学家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明星符号运用的就越成熟、高效。在国内,明星符号成功的案例有,丁俊晖带热了斯诺克,姚明让成千上万的国人成为NBA的粉丝,李连杰让多少少年把少林寺当初自己的功夫家园。因此,国内外媒体报道吴京成功时常隐喻中国经济与大国崛起的成功,其中并不缺乏合理性。

2.3 武术明星“符号”—民族文化的“表意”

武术明星的身份特征、社交礼仪、语言习惯、服饰特征、生活习惯等在大众传媒的传播与放大中成为民族文化展示自身魅力的平台,影响着文化的交流与渗透。借助武术明星符号,中文、中国品牌、中国传统武术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得以充分彰显,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因此,武术明星不仅仅是一个极富魅力的个体符号,在世界舞台上不仅仅是个人角色的扮演,他们还同时承担民族文化内涵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表意符号。它还扮演者塑造新时代国民形象、沟通文化交流的纽带、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助益国家形象的构建。

3 武术明星符号对受众品格塑造路径构建

3.1 “中国身份”——新闻报道强化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武术明星符号的价值在于其内涵是多元,那么,个体与国家形象的符号意义又是如何实现与凸显的呢?媒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对于西方媒体、娱乐界而言,“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本身就是诱人的新闻热点;另一方面,西方新闻实践中的故事模式也决定了必须对故事主角进行必要的描述,通常身份归属必不可少。在媒体报道中“来自中国的吴京”。对于国内媒体而言,一方面媒体人自身情不自禁的自豪感自然带动国民想象;另一方面,过往新闻是国家意识形态传播工具观念和思维逻辑惯性。粗略统计,《中国电影报道》《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娱乐文化媒体在《战狼2》大火以后的报道过程中,提及“中国的”“中国强大”“爱国、自豪感”超过200多次。恩格斯说过“重复产生力量”。“重复”的意义在于加深印象,这是产生好感的必经之路。高频率出现的、带有强烈归属指向的词汇频频提醒和召唤着西方受众对新时代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最终使受众在集体无意识中完成情感迁移。再加上媒体报道有意无意把武术明星的个体符号如“吴京”“成龙”等和“中国的”的捆绑在一起频繁出现,使武术明星着一符号成为抽象国家形象的一个具象。这样,武术明星的成功就成了国家成就的力据,武术明星的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也制造了国家认同。

3.2 “中国元素”——新闻报道凸显其象征作用以塑造中国国家认同

象征是用形象的、具体的实物替代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即通过外部物质世界中的符号替代内部精神世界中的符号,或用可见的物质世界中的符号替代不可见的精神世界的符号。

另外,具有特殊意涵的象征物如国旗、国徽、国歌等在《战狼2》中伴随着吴京的出场被醒目展示,以期唤起受众的共同情感,形成共属一个国家的族群认同。特纳对仪式的功能价值曾这样解释,“仪式是一套唤起性的工具系统,能够唤醒、引导和控制各种强烈的情感”。[6]武术明星明星们的特写镜头都会被塑造成一场“仪式”:如,《战狼2》中吴京以手臂为杆站着车顶高举国旗,车上国人充满自豪凝望着国旗的神情被镜头特写,战乱区外国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也会捕捉。这些镜头的组合配合着合适的背景乐,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意义就被系统有效地组织起来,在全球受众面前传达出意味深长的力量。

3.3 “虚拟战争”隐喻——武术明星符号与国家命运相勾连

娱乐媒体报道的常用桥段就是使用“英雄原型”这样的报道策略,明星往往被描述为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英雄,他们临危受命,克敌制胜,挽救国家声誉与民族颜面,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一方面现代媒体影视作品多以跨国事件背景为题材,演员之间有不同的国籍、民族、文化的区分,因此影视中的战斗打斗情节成为战争的完美替代品,成为服务国与国之间非暴力、非真实的军事斗争的象征性代表;另一方面是英雄故事的演绎和英雄形象的塑造能够满足普通受众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剧情和战场之间的剧情隐喻下,媒体对武术明星的报道常采用英雄为国而战的叙事模式,勾连个体与国家,把武术明星塑造成国家形象或民族英雄,对此中外概莫能外。

4 结语

武术明星作为明星符号中特殊的一种,他通过武术动作影像、表达了英雄气概、爱国情结可以给受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容易产生心理共鸣。武术动作明星通过自身的符号媒介,可以为受众在品格塑造塑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武术明星符号中的“中国身份”“中国元素”“虚拟战争”等可以在受众的“国家形象”“国家认同”“爱国情感”等品格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新时代我们要充分发挥电影媒介的价值“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充分发挥武术明星的符号价值、正面引导受众的品格塑造方向,助力“新时代公民道德刚要的建设”。

猜你喜欢

明星武术符号
中华武术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武术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