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多分层教学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

2020-11-23张玉红吴华博

体育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认同度实验组体质

王 辉 张玉红 吴华博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多分层教学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

王 辉 张玉红 吴华博

(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引入体制监测反馈联动机制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分析其多分层教学改革效果的相关问题。主要结论:(1) “补差”效果明显提高,“提优”有待加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的基本实现,《标准》得分优秀人数比例没有达到预期。(2)“认同、支持、满意”程度较高,后续任重道远。教师对本次教学改革实验持较高认同度,访谈的管理者都支持实验的进行,学生对其的满意度较高,但内、外部条件现阶段还不能满足其需求,只能徐徐图之。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多分层教学;改革;效果

2019年是五年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年[1]。前7次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状况和发育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但其的体质健康水平(特别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老”病“少”得、运动性猝死等情况屡见不鲜,其原因主要有健康认识不够、行为和生活习惯不良、学业繁重等,但学校体育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也是其主要成因之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管理趋于松散,“放羊”去松山现象也经常可见[2]。上体育课变成了形式上的“上课”,其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功能缺失。只有改变现有高校公共体育以兴趣为主的单分层教学模式,引入体制监测反馈联动机制,以数据为核心,形成多层教学模式。《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根据监测数据所反映的大学生体质状况,兼顾兴趣、体育能力、年龄、性别等开设体育课程,并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3-6]。本文以体能为主,技能为辅的分班模式,把体质监测联动机制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并进行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为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多分层教学改革效果为研究对象。实验对象为参加江苏科技大学篮球、排球、乒乓球、特色班体育选项课的二年级的男女大学生各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抽取特色班的报名人员,其按意愿选择自己要上的选项课,把各选项课的学生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简称《标准》)测试得分排序分为人数基本相等的体能班和技能班。把这些男女大学生为实验组,并选取采用现有模式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特色班体育选项课的二年级的男女大学生对照组,人数各为195人。实验组和对照组都经历1学年的选项课教学,结束后对获取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实验组内前后、对照组内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后的对比分析。验证课程教学改革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作用。

1.2.2问卷调查法

选取大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质促进、高校体育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5位专家,对内容设计、度量设计、总体评价等方面对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其选择均为很高和较高(有效性较高);选取男生女生各20名,教师5名作为检验对象,经过三周后进行调查,得出的系数R分别为0.83和0.86,可信程度较高。

对实验组的大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任课教师发放问卷,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外体育活动、成绩评取方式等方面。学生问卷共发放400份,有效回收3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50%,教师总共发放八份,有效回收八份,回收率为100%

1.2.3访谈法

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质促进、高校体育公共体育教学改革、问卷的科学性、实验的方案设计等问题,对江苏科技大学大学教学改革方面较权威的专家及管理者进行访谈。

1.2.4数理统计法

用SPSS22.0软件对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对比

《标准》得分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其高低变化能较客观反映大学生体质的变化。根据数据可得,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实验前同期测试中得分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实验需要,按照要求抽样的样本,以便于对比分析)。实验组在实验后的《标准》得分均大于实验前,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在同期《标准》测试得分后均大于前,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说明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都能非常显著的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对比两组教学后同期数据,可得实验组的得分大于对照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说明实验组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结果

分组测试时间数值p 实验组总分(分)实验前66.68±13.240.000 实验后70.42±12.03(0.259) 对照组总分(分)前66.79±13.450.003 后68.55±12.98(0.000)

2.1.2 实验组男大学生各指标变化

技能班虽然在50m跑和1000m跑成绩中分别有非常显著和显著提升,但其他5项成绩及总分都没有显著提升。体能班除坐位体前屈、50m跑、立定跳远成绩有显著提升除,其他4项成绩及总分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特色班除肺活量成绩有显著提升外,其他6项成绩及总分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见表2)。分析可得三个班的男大学生各项指标成绩及总分均有提升,但体能班和特色班的提升更为显著,特别是特色班的增幅更为明显。

表2 实验组男大学生各指标变化情况

指标实验时间技能班体能班特色班 数值p数值p数值p 总分(分)实验前75.71±7.970.06956.34±10.880.00050.09±10.870.000 实验后76.69±8.54 61.09±+10.66 59.67±10.49 BMI(kg/㎡)实验前20.91±2.720.15422.51±2.370.00728.99±3.920.000 实验后20.59±2.67 21.89±2.20 25.31±2.94 肺活量(ml)实验前4183.63±747.440.3753019.65±645.740.0033223.15±673.600.041 实验后4216.77±712.77 3156.77 3360.93±693.26 坐位体前屈(cm)实验前14.49±2.830.0743.59±0.570.0191.32±1.990.007 实验后14.83±2.98 4.05±0.63 2.05±2.14 50m跑(s)实验前7.61±1.590.0009.17±1.830.01510.19±1.950.005 实验后7.32±1.48 9.04±1.76 9.82±1.74 立定跳远(cm)实验前237.15±20.750.269203.68±18.360.048195.93±18.970.010 实验后239.88±21.03 209.85±16.62 201.76±19.44 引体向上(个)实验前5.89±0.940.0771.83±0.550.0000.73±0.210.009 实验后6.03±1.15 2.41±0.69 1.13±035 1000m跑(s)实验前237.03±23.690.045288.20±20.680.000307.33±23.350.000 实验后224.42±20.03 269.31±19.36 288.18±19.73

2.1.3 实验组女大学生各指标变化

技能班除BMI指数成绩没有显著提升外,其他6项成绩及总分都有显著提升,其中肺活量800m跑成绩有非常显著提升。体能班出。指数成绩有显著提升除,其他6项成绩及总分都有非常显著提升。特色班各项成绩和总分都有显著提升,其中BMI指数、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800m跑得到非常显著提升(见表3)。分析可得三个班的女大学生各项指标成绩及总分均有提升,提升增幅体能班>特色班 >技能班。

表3 实验组女大学生各指标变化情况

指标实验时间技能班体能班特色班 数值p数值p数值p 总分(分)实验前78.35±7.860.04559.12±10.890.00069.78±11.030.000 实验后79.19±+8.25 66.34±10.67 75.92±10.63 BMI(kg/㎡)实验前20.79±2.500.27823.23±2.970.15827.94±4.320.008 实验后20.86±2.91 23.06±2.92 23.16±3.52 肺活量(ml)实验前2863.21±317.390.0002079.51±335.340.0001999.93±326.940.020 实验后2890.11±328.71 2101.17±359.30 2085.25±351.27 坐位体前屈(cm)实验前15.98±2.750.2696.57±1.160.0006.58±3.010.004 实验后16.17±2.91 7.28±1.40 7.79±2.71 50m跑(s)实验前9.01±0.980.04210.47±0.970.00011.24±0.800.018 实验后8.80±0.83 9.81±1.04 10.68±0.88 立定跳远(cm)实验前173.43±7.000.029149.73±11.610.000140.01±9.630.049 实验后175.25±6.10 157.86±9.67 150.45±8.21 仰卧起坐(个)实验前39.54±5.470.02923.61±3.900.00022.09±4.860.006 实验后40.17±4.56 25.99±3.59 25.10±3.47 800m跑(s)实验前226.010.000284.430.000298.920.008 实验后223.17 277.14 288..72

2.2 师生对多分层教学的评价

2.2.1 对教学内容教师的认同度和学生的满意度

教学内容是关系课程教学效果好坏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在课程中能学到“什么”的关键,即因材施教。本研究先在兴趣分班的基础上,再进行体能分层并辅以技能分层(分班),以首要解决班内学生体质差距过大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因为采用体质为主的分层模式,现有的课程内容并不能适应目标人群(大学生)的需求,所以在课程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把同一项目的内容分化为偏体能和偏技能的教学内容适应需求。同时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单独成班,重新进行教学内容的修订。同时注重理论课的教学,其内容不但有技术相关内容,更有促进学生健康观和终身体育观养成的内容。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度方面:调查结果表明,87.50%的老师对教改后的教学内容持认同态度,且认同度较高。只有12.5%的教师对其不认同(见表4),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内容意味着新适应,要迈过旧模式的“心理槛”。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方面:76.96%的学生对教改后教学内容表示满意,但也有8.11%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见表5)。了解后得知是因为“体能为主”的分层(分班)满足不了学生想学更高层次“技能”的要求,特别是偏体能的教学班,它也是学生满意率最低的研究部分。

2.2.2对教学方法教师的认同度和学生的满意度

教学方法(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要素。本研究在教学中改变原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模式。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讲解示范法、分解与完整法、重复练习法等基础上,注重游戏与比赛法、合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的引入与应用。同时注重教学互动,因为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需要师生有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同度方面:所有被调查的老师对教学的方法持认同态度,且认同度较高(见表4)。因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遇到过学生学习热情不足、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并需亟待解决。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方面:81.41%的学生对教改后的教学方法表示满意,但有2.5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见表5)。主要是学生面临新的教学方法,有点“怵”思维跟不上节奏,接受能力差。

2.2.3 对课外体育活动教师的认同度和学生的满意度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和教育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原有俱乐部、早操、各类比赛等形式的基础上,强化体育社团作用,重视课外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注重课后的延伸教学,利用微信建群方式促进课后师生的反馈联动。使之成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丰富业余体育文化生活、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的有效手段。

教师对外体育活动的认同度方面:有50%的老师对教改后的课外体育活动持认同态度,但认同度一般,有25%的教师对其不认同(见表4)。一方面,教师认为微信建群互动、发布和检查课后作业等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认为课外体育活动调整涉及到其他制度(统一性)的问题,缺乏政策支持,实施难度大。

学生对外体育活动的满意度方面:有78.53%的学生对教改后更加注重质量的课外体育活动表示满意,但有6.0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见表5)。这与平时“混惯了”的学生,突然要求严格(检查完成情况)了,心里不适应有关。

2.2.4 对成绩评取方式教师认同度和学生满意度

成绩评取方式是成绩评定的途径,其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教学目的、任务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并影响教学活动消息的反馈。良好的方式选取并运用可以判断教学质量(水平),在教学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等。本研究在原有方式(课内、课外综合评定)的基础上细化附加分和学习态度功能、增加自评与互评内容,使其能较正确的反映教改的效果,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成绩评取方式的认同度方面:有 87.50%的教师对教改后的成绩评取方式持认同态度,却认同度较高,只有12.50%的教师对其不认同(见表4)。原因是方式的确更合理了,但实际操作时较繁琐,加大了工作量。

学生对成绩评取方式的满意度方面:有79.32%的学生对教改后的成绩评取方式表示满意,但也有6.55%的学生不满意(见表5)。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生发现体育成绩“不好拿了”,要得到想要的成绩课上、课下都得下真功夫。

2.2.5 对课程总体教师的认同度和学生的满意度

课程教学改革是否能取得成功,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是决定因素之一。只有任课教师尽心尽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课前认真备课、课中严谨教学、课后尽心辅导,才能为课程教学成功保驾护航。而要发挥其最大效能就需要教师的认同和管理者的支持。同时作为课程主体的学生也是其决定因素之一。只有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穿好运动服装、充足睡眠等)、课中积极配合教师和积极投入、课后认真锻炼,才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障。而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就需要学生的课程教学感到满意。

教师对课程总体的认同度方面:通过前期的沟通与讨论任课教师基本了解研究的相关内容,在推进过程中实时交流互动确保课程教学顺利开展。有87.50%的教师对多分层教学改革持认同态度,且认同度较高。只有12.5%的教师对教学改革持中立态度(见表4)。一方面,让这部分从现有模式中走出来接受新的模式,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课程教学改革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新的大纲、教案等编写),必然会有抵触而影响认同度。同时对课程及教学改方面的五位管理者访谈得知,他们对教学改革方面都表示支持和肯定。但对全面进行改革存有顾虑,主要是现有场地、人员、管理、资金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特别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

学生对课程总体的满意度方面:通过分班前的说明和指导学生们能接受并参与教改研究,推进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反馈联动,在不影响其他体育课程教学的情况下达到研究既定目标。有80.37%的学生对多分层教学改革感到满意,且满意度较高。只有5.76%的学生对其不满意(见表5)。一方面,试验性的改革因为样本量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自主需求”;另一方面是从“老套路”到“新模式”学生心理较难接受。

表4 教师对教改后课程各及总体的认同度情况

方面选项人数(百分比) 十分认同基本认同中立不认同完全不认同 教学内容5(62.50)2(25.00)0(0.00)1(12.50)0(0.00) 教学方法5(62.50)3(37.50)0(0.00)0(0.00)0(0.00) 课外体育活动2(25.00)2(25.00)2(25.00)2(25.00)0(0.00) 成绩评取方式3(37.50)4(50.00)0(0.00)1(12.50)0(0.00) 总体4(50.00)3(37.50)1(12.50)0(0.00)0(0.00)

表5 学生对教改后课程各及总体的满意度情况

方面选项人数(百分比) 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中立不满意完全不满意 教学内容148(38.74)146(38.22)57(14.92)18(4.71)13(3.40) 教学方法154(40.31)157(41.10)61(15.97)6(1.51)4(1.05) 课外体育活动146(38.22)154(40.31)59(15.45)13(3.40)10(2.62) 成绩评取方式148(38.74)155(40.58)54(14.14)16(4.19)9(2.36) 总体149(39.01)158(41.36)53(13.87)15(3.93)7(1.83)

3 结论

3.1 “补差”效果明显提高,“提优”有待加强

教学改革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体能班和特色班的学生。“补差”——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基本实现,与现有模式教学班比,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证明实验的有效性。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标准》得分优秀人数比例没有达到预期,这可能和实验时间短、以补差为主目标等有关,后续有待加强。

3.2 “认同、支持、满意”程度较高,后续任重道远

超过八成的教师对本次教学改革实验持较高认同度;访谈的管理者都支持实验的进行;超过八成学生认可满意度。说明教师、管理者、学生对促进体质健康水平和上好体育课有共同的认识,但同时也对打破现有模式存在一定的顾虑。还有就是场地、人员、管理、资金等外部条件现阶段还不能满足其的需求,只能徐徐图之,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1]教育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查复核工作实施方案[Z].教体艺函〔2019〕4号,2019-07-10.

[2]贾于宁.上海市大学体育个性化课程改革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19-03-18.

[3]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体艺函〔2002〕1号,2012-03-21.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12〕53号,2012-10-22.

[5]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2009-08-30.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国办发〔2016〕27号,2016-05-06.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ulti-tiered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 Public PE Courses

WANG Hui, et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Jiangsu, China)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16YB060);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9SJA1918)。

王辉(1978—),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体质促进。

猜你喜欢

认同度实验组体质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