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路径探究

2020-11-23郭美娟李东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瑜伽人文精神体育

郭美娟,李东光

1 引言

教育的本质在于“树人”,“树人”根本在于“立德”。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改进体育教学实践的功能,强化其育人功能。”[1]同时,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课标也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倡导人文精神,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品质。”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关注和关心,是高校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体育意识,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逐渐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运行与提升有重要作用。

2 高校瑜伽课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2.1 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一直备受推崇,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对人本身的尊重,对人性的弘扬和体现,也是人类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精神信念和对人生志向的不断追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精神内涵也不断拓展,受此因素影响,高校教育也发展到人本、人文和人道的新时期。建构高校教育的人文精神体系,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的要求。

2.2 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

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身包含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中传播“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注重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传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的成长,耐心细致的指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技能动作,尊重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人文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和技能锻炼中体会到人文精神的关怀,感受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也是高校教学发展需要。

2.3 高校瑜伽教学发展的需要

高校瑜伽教学需要人文精神。大学生的理想、道德、情感、价值观、意志品质等等人文特征都蕴含在瑜伽教学体系中,瑜伽教学和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说教与感化教学不同,瑜伽从内部出发,调节身心,让学生自己体悟自身,发掘自身的潜力,通过拉伸美化体形、强健体魄、增强体质,通过冥想打开心扉、净化心灵、缓解压力、建立信心、改善人际关系。高校瑜伽教学符合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发展的需要,既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人文意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精神的关怀,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 人文精神与高校瑜伽教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文化价值的相互联系

3.1 高校瑜伽教学的理论思想与人文精神

瑜伽是一门哲学,乃梵语YOGA的音译,是印度六大正统哲学之一。瑜伽教学的思想基础是静思与冥想的超越性,通过提升意识,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在瑜伽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技能传授与情感提升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适应社会。瑜伽教学的理论思想和实践习得与人文精神内涵高度契合,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2 高校瑜伽教学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

瑜伽有着悠长的历史积淀,据考究,瑜伽起源于8000多年前的古印度,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5000多年了,被誉为“世界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被誉为瑜伽之父的“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将瑜伽定义为:对心理活动、精神活动进行控制与引导的修持。在高校瑜伽教学过程中,通过呼吸节奏的把控和体位动作的控制调节学生情绪,调节高校学习、生活给大学生造成的精神压力,在弘扬人文精神层面体现了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3.3 高校瑜伽教学的教育价值与人文精神

高校瑜伽教学以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为依据,以科学的锻炼方法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校瑜伽的教育价值和人文精神同属精神文化领域,体现了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高校瑜伽教学的育人价值明显,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力、意志力,使其成为一个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富有创意的人;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人;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一个适应力强的社会人[2]。

4 在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主要路径

4.1 明确人文精神在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的目的

体育的认知方式、运动行为和道德品质中都蕴藏丰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人本主义理念指导下,尊重学生价值和尊严,发展学生个性;二是在和谐理念指导下,促进学生身心、体质、头脑全面发展[3]。现阶段,人文精神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还没有被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先从教育思想理念入手。要以瑜伽教学理念更新为切入点,以“学生为本”制定人文精神的融入目标与目的,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体质、头脑和情感全面发展,通过瑜伽课学习真正理解体育中所包含的“真、善、美”的人文精神。

4.2 完善高校瑜伽融入人文精神的教学体系

完善的高校瑜伽教学体系是做好瑜伽教学的基础,在瑜伽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是对瑜伽教学的丰富。瑜伽理论博大精深,瑜伽体位技法寓意繁多,与人文精神高度契合。瑜伽理论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瑜伽的种类与文化背景,了解瑜伽的多元文化元素;瑜伽丰富的体位技法,能够科学的塑造学生体态,提升学生气质,增强自信心;瑜伽练习时的冥想环节,可以提高学生想象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升学生潜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瑜伽教学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满足高校体育人文精神培养需求。

4.3 改善高校瑜伽融入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

高校的瑜伽教学环境,会直接影响到瑜伽的教学效果,从而也会导致人文精神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效果。瑜伽教学需要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适宜的瑜伽教学环境,浓厚的瑜伽人文气氛,能够激励学生瑜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美的感受,使学生受到更深层次的体育人文精神熏陶和感染,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的人文教育。例如,瑜伽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能够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

4.4 优化高校瑜伽融入人文精神的教学手段

适宜的教学手段是融入人文精神,提升高校瑜伽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瑜伽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讲解、冥想与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融入和传播人文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移动新媒体等辅助高校瑜伽教学也要被高度重视,移动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这也为高校瑜伽教学融入人文精神提供了新的路径。

4.5 增强高校瑜伽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有效性

根据高校体育的教育目标,高校瑜伽教学一定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那么,瑜伽教学的最终评价也一定要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瑜伽教学要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表现出人文精神融入瑜伽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高校瑜伽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也要与时俱进,从单一型评价向复合型评价转化,在评价中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增强瑜伽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客观性。

5 小结

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高校瑜伽教师要把瑜伽课的实践教学、理论传授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独立进取、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瑜伽人文精神体育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Hello White瑜伽馆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迎接瑜伽日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练瑜伽,悠着点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