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教师队伍培养

2020-11-23张雅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商务英语

文/张雅琳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各地各高校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众多教育研究型大学也纷纷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众所周知,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与发展在推动地方高校转型的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转型的大环境下,各地方院校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师资力量的引进,使其在数量上得到了扩充,教师结构也优化不少。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新兴学科的出现,基于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对标转型发展内涵的要求,应用型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像商务英语这样的复合型学科,在2012年才被教育部正式列入大学本科基本专业目录,因此,它的师资队伍建设起步就相对较晚。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步伐,探索适用于本学科的教师培训与发展的举措,是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教师队伍现状

(一)缺少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作为商务英语的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英语语言功底、商务相关从业经历这三方面能力缺一不可。教师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种能力,都会导致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相脱节,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地方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来源不一,教师能力差别也较大。不在少数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学主修语言技能,并没有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方面的积累,更不要说实践或从业经历。高等院校商务英语师资结构一般是留学生或是国内应届硕、博士生,基本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商务知识,对于学科涉及行业的发展现状也了解不多。因此,对于商务英语的专业课程基本上都要依靠其自身对教材的理解。

(二)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能力不足

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院校转型、学科建设升级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我国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硕士点、博士点数量相对较少,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上就很容易存在差距。加之科研能力有限,导致本学科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有些教师在教学任务、科研指标的双重压力之下,尽管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由于没有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引导,很难实现学术进展,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风尚,这些都导致了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除此之外,在商务英语应用型教师的认定、考评和激励制度上也存在诸多不规范、不科学之处。这些问题制约着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也影响着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体系的建设。

二、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教师队伍培养途径

与普通英语专业相比,商务英语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技能和素养决定着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故本学科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师资培养的关键。

(一)在校内针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分级分层培养“双师”

“双师”一词最早出现在2006年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文件中。2015年《意见》中也特别提出要通过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由此可见,国家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愈发地重视。虽然对于“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确定“双师”标准的核心,那就是实践工作能力。教师自身的实践履历,应用技术的研究,或是其实践教学建设方面的贡献,无一不是对其实践工作能力的举证[2]。

商务英语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一专多能”:“一专”——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为保证教学顺畅提供语言基础保障;“多能”——具备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国际物流或跨境电商等行业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参照如此的“双师”标准,在商务英语应用型师资队伍培养的过程中,就要客观地看到师资力量当中参差不齐的一面。首先需要对现有专业师资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考虑教师队伍的学历背景、职称结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情况,重点考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依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和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可将教师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的不同层次,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师资培养方法。

被列为初级的商务英语“双师”,其专业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商务知识相对匮乏,这些都会成为其教学短板。这类教师要增强专业发展的意识,可采用自主提高的方式,在夯实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找准职业方向,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相关商务知识技能的培训;针对中级商务英语“双师”,可采用校本培训的方式。校本培训即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是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3]。学校为其提供实践教学平台,这类教师可在其课余时间灵活自由地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从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不断开展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对于商务英语高级“双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校企双赢的方式。形式上可以选择校办工厂,或是实践基地。无论选择哪一种,其目的都是让教师有机会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外贸业务、商务管理、运作等相关工作,了解实践环节的各个步骤,熟悉贸易操作的各项程序,使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亲历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这一过程,真正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积累案例教学经验,以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4]。

(二)校外聘请行业专家,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整体科研能力

《全国教育人才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强调,要积极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即校企合作)培养高校教师的机制。利用转型背景这一契机,地方高校可以到企业中去挖掘、去发现,聘请一定数量的优秀兼职教师补充到现有的师资队伍当中,执行留有余地的弹性用人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与合作企业签订人才引进协议,聘用业内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商务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承担一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这部分校企合作范围内引进的师资实情。鉴于这部分业内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岗前培训,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他们在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就可能会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校方要经常收集学生对其课堂的反馈意见,多与兼职教师保持有效沟通,保证这部分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还要注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配合遵守学校的教学秩序。当然,这些人才引进的另一个优势就在于为专任教师创设了更多与其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深化专任教师的理论认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专、兼职共建的师资队伍配置,还可以起到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实现产、学、研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成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参与者们的科研水平。总之,充分发挥自有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各自的专长,努力促成专、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对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质量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考虑到需要调动商务英语应用型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更好地挖掘其自身潜能,校方应及时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对已经具备商务英语“双师”条件的教师,在其薪酬待遇和福利方面应予以区别对待;对尚且不具备双师条件的教师,用鼓励措施、奖励政策等激发起他们内心对专业发展的认同感,从而付诸行动,积极转向。

三、结语

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础,在如此大环境下,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断与时俱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商务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教师、学校、企业应建立三方联合,无论选择校内分层分级培养还是校外聘请、专兼结合的培养模式,都要正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校内外教学改革,完成专任教师的“实用型”转向,从而加快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进程。同时,各大转型高校也应建立长效机制,在政策和制度上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让教师打消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任何顾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形成“争当学科带头人”的学术之风,从而实现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商务英语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