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究

2020-11-23马鑫一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本互联网+思政

文/马鑫一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个社会群体均具备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但同时也极易受到网络信息对自身的干扰。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主宰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群体。在当下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心智尚处于未健全的阶段,为此如何良好地运用互联网成为了教育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现下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理念,高校便将对人才的全面培养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互联网这个大社会背景下,为每个学生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一名学生均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1]。同样,社会中也潜藏着无限的商机有待学生挖掘,为此学生需具备能动意识,主动获取市场需求,发挥自身在市场的最大价值。思政教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载体,与创业教育在高校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两者在实际教学中,具有相互促进且相辅相成的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均会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为此,高校教育部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意识到教育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尽管一些高校已探索两者融合的教学策略,但融合教育的工作仍停留在表面,没有根本的改变学生对创业教育与思政知识的看法。为此,本文将整合当下高校教学现状,基于“互联网+”时代为教学提供的方向,开展校内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在实现两者融合的同时,推进教育产业与经济市场的协同发展。

一、创新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思政教学内容

为了避免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融合中出现孤岛现象,应在教学中树立学生创业的认知,并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思政观念在就业规划中的重要性,为此,要创新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思政教学课堂,改变传统思政课堂形式化的教学模式[2]。

其一,更新思政课程课本教材,课本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其作用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是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直接展示框架。为此,在替换教材的过程中,可参照复旦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内容,重新规划高校思政教学课本。并在此基础上,将内容中融入现代化创业观念,为学生诠释当下社会直接就业困难的现状。并参照“三十百加一”试点教育工程,加大建设“三个课程思政”模范专业。同时要注意在建设课本时,延展教育内容的涉及深度与广度,引入第三方综合评定机构进行融合教育内容权威性的鉴定,在确保课本内容具有多样性的同时,满足不同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需求。

其二,增设创业教育的“思政课程”试点教育班,在课本教材内容完全敲定前,需要高校对课本内容进行审核与评定,以此保障两者融合课本适用于绝大多数学生[3]。评定的内容包括:内容综合框架、教学顺序安排、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等。

二、打造一体化线上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无论是思政教学课程或是创业教育均要求学生具备面向社会实践的能力,尽管传统的教育同样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但大多数教育拘泥于形式化,与民办高校学生的兴趣相违背,长期教学势必会使学生出现厌倦心理。为此,基于“互联网+”社会背景下,整合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打造一体化线上融合实践教学平台[4]。

将线上与线下内容整合,并且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同时,平台的建设是面向全社会的,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能力,能够使学生潜在能力迸发、天性得到释放。一方面,高校可在平台上建立学生与市场企业的直接交流渠道,通过平台企业可直接将项目招投标信息或招聘面试信息传递到学生个人,使学生进一步地掌握市场创业就业的真实趋向,并保障了市场信息的高时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平台,可引入主流文化,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具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要接轨于“5G”时代的文化精神。

三、制定推进教育融合制度

为了确保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并驾齐驱,高校应严格遵循政策先行原则,在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的带领下,尽快完善推进教育融合制度,明确不同教育范围下的高质量双创人才培养计划。例如:对于优先推行融合教育的高校给予其资金支撑;提供优先创业学生项目与市场支持等[5]。基于此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制度的实行需要遵循下述原则。

其一,制度的提出应以教学实践为方针,为此,无论是任何一项制度的提出,都需要经过在市场的试点检验,只有检验合格或与政策的提出有助于推进市场,才能予以实施。

其二,借鉴一流创业教学院校,引入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框架,在此基础上填充思政价值观。同时,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安排思政教授进行线上授课,以此为完善政策提出指导。

其三,鼓励民办高校一同参与到融合制度发行与制定的工作中,在工作找那个给予小型高校资金或项目奖励,通过集思广益丰富政策内容。此外,在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应规划不同高校对不同区域融合教育工作的责任,在责任到个人的制度要求下,确保政策内容在校内的全面落实。

四、成立校内思政与创业教育综合管理部门

为了提高融合教育管理的严谨化程度,在政策发行的支撑下,首先,成立校内融合教育领导部门,需要领导部门提供教学实施工作的支撑,并通过其自身的规范行为,带动专业教师开展创业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联系,鼓励院系教师参与到融合教育工作中,并由优秀学生带领教师进行创业项目研发。包括: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程教学活动策划、教育资源收集等[6]。其次,在校内成立融合教育专项办公区域,两者的融合研究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一项长期且影响久远的事业。为此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办公区域提供教师工作需求。最后,利用校园内网,成立融合教育数据库,数据库中存储历届学生个人身份信息、创业成果项目、教学方案规划、融合教育资源等。并安排专门的计算机教师进行多元化数据的管理,负责教师工作的对接、数据的生成与导入、计算机系统的定期维护等工作。

五、建设思政意识向创业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

在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本质精神,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创业的能动意识,为此在融合教学工作实施中,需要一个完善的保障机制对学生的创业成果进行转化。为了提高校内教育工作的可持续运行能力,首先,应保障校内计算机系统在工作中安全性,为此需在教学平台与资源管理库中安装病毒查杀软件,并定期开展计算机的保密检查工作,以此保证学生学习信息不受到外界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干扰[7]。其次,对学生创业能力与思政精神实施多维度评价方式。例如,采用弹性化教学评价方式、增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等。并允许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觉调整学业进度,在学生休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学习成果抵扣学分,以此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将过程停留于理论层面。最后,在融合教学中引入三方专业评定计划,安排市场人员对校内教学融合方法进行科学评估,检测方案的提出是否与市场发展具有同向性,并及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工作计划。

六、结语

将面向学生的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课堂进行融合,不但是当下教育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是与时代发展相适配的重要环节。经济市场急需大量的优质创业人才为其提供发展的动力,教育市场也急需制定一种与互联网时代协同的人才培养战略计划。为此,在后期的教育调研工作中,将精准定位市场的发展需求,把握发展机遇,及时调整高校自身的特色化办学与招生方式,加强对创业型人才的关注程度。在教学实践中将线上平台与线下课堂进行有效的整合,增强思政教育引导能力的同时,发挥“双创”人才在社会上的价值,以实现能力向成果的转化,切实做到向社会推送的是高质量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课本互联网+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