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下射击混合团体项目运动员的心理应对
2020-11-23李四化
李四化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2017年6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项目设置,旨在减少运动员总数,增加女子项目比重,推动实现男女平等[1],取消了男子卧射、男子慢射和男子双向及多向飞碟,增设了10 m气手枪、10 m气步枪和多向飞碟等3个混合团体项目。根据国际射击运动联合会2018年启用的规则[2],气手枪和气步枪团体项目,资格赛时每名运动员打40发,男右女左站位;2019年,国际射击运动联合会又修订了比赛规则[3],资格赛按环数产生前8名,1对8、2对7、3对6、4对5比赛,按环数产生前4名,进而决定决赛的2对选手和争夺铜牌的2对选手。在奖牌争夺战中,每次击发比较环数,胜者得2分,打平各得1分,先达到16分者获胜,并建议在决赛时出现噪声。新规则大大提升3个混合团体项目的观赏性。本文总结新规则下射击混合团体项目的特点,提出运动员心理应对建议,为我国射击运动员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
1 射击混合团体项目特点
与个人项目相比,射击混合团体项目运动员的技术和心理定向不变,增加了配合。射击项目向来重视技术和心理相结合的研究,缺少战术研讨,普遍认为战术对比赛的重要性不大。2013年竞赛规则对观赏性要求的提升和混合团体项目的出现,使战术对比赛产生的影响开始受到重视。根据心理控制点理论,自己、现在和动作操作是可控的,而他人、过去、将来和结果是不可控的。混合团体项目由于搭配了队友这个重要他人,使得不可控因素大为增加。
1.1 心理定向不变
技术不变,对运动员心理的最初要求不变,以往所倡导的射击心理在团体项目中同样适用,其核心是心理定向,即注意的指向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4]。从动机理论角度理解,操作性心理定向(亦称任务定向)的运动员强调“我字当头”“活在当下”“为所当为”,因此更容易在比赛中发挥。坚守正确的比赛心理定向,有助于运动员赢取比赛胜利。此外,以时间为顺序的心理科技服务工作包括赛前的比赛方案、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比赛动机等,赛中的积极思维、心理调控、信息应对、临场支持等,赛后的比赛总结、心理恢复等。这些心理工作同样适用于射击混合团体项目。
1.2 默契配合凸显
与体能类、开放性技能类等混合项目不同,射击不需要太多的技术配合,没有直接对抗,缺少空间交集,无强弱点之分,是一种无形的配合,更多的是运动员心理上的默契。奥运冠军、国家队教练员杜丽的观点是“很多人都以为混合团体项目交替打,快的先打有优势、慢的后打有优势,但实际操作起来不是这样的,还需找到2个人的那种感觉,毕竟射击是前后站位,站在前面靶位者没办法看到后面靶位的操作过程,需要感应和默契程度”[5]。因此,需有意识地锻炼2人的配合,增进信任和默契度。
1.3 战术应用增多
竞技战术是指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6]。以往,射击项目的封闭技能性和个人静力性等特点,战术几乎不被需要。现行的射击比赛规则要求比赛更具观赏性,越来越倾向于开放,需要合理运用战术。混合团体项目凸显配合的重要性,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因此,应增多技术和心理之外的内容,战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包括队员交流、节奏变换、精力调动、决赛站位等,起到制约对方、争取主动、正常发挥的作用。
1.4 可控因素消减
混合团体项目由于重要他人的介入,使不可控因素增加,如队友的竞技能力、身心状态、比赛态度等,以及与队友的关系、对队友行为结果的认知、2人的组合效应、对其他队伍水平的评估等。这使得比赛复杂多变,不可预测性进一步增大,教练员的比赛安排和运动员的比赛执行也充满变数。
2 射击混合团体项目运动员的心理应对
依据射击混合团体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要做好的心理应对包括自己、队友、对手和其他等4个方面。其中,自己是可控的,队友、对手和其他是不可控的。可控和不可控信息的应对方式不尽相同,策略和方法也不同。
2.1 对自己
正如庞伟所言:“其实射击就是自己和自己比,只要把动作做好、打好,就不会有人能战胜你。不管规则怎么变,做好自己最重要。”[7]做好操作性心理定向才有可能真正享受比赛,理解和应用“打好是我、打坏认可”“打一发丢一发、发发从零开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等经典暗示语。自己始终是射击心理应对的核心,也是最大的“对手”。对于可控的自己,要关注与比赛直接相关的内容,如自己的射击节奏,不要关注与比赛无关的内容,如左脚先进入场馆等。
另外,运动员对自己充满信心,客观认识自身的能力和状态,不争功,不诿过,保持适中的情绪唤醒(不走低、不贪高),加强对情境变化条件下时间知觉准确性训练(不着急、不迟疑),不可因一发打好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一发脱靶而怨天尤人,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表现出进退自如的竞技状态。
2.2 对队友
为了达到配合默契,2人需理念一致、志趣相投、荣辱与共、相互支撑。队友是团体项目运动员心理应对的重心,是不可控因素,但可通过共同目标,与队友形成合力。对待队友,应有交流、有认识、有接受、有分工。
交流方面。平时围绕同一训练主题进行探讨,确定比赛中的交流形式和内容,如暗示、非语言交流等代表的含义。飞碟运动员在完成射击后移动到下一个靶位前还可进行不影响他人的言语交流。平时训练时,2位运动员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事前有告知,让队友有心理准备;事中有汇报,让队友有心理缓冲;事后有反馈,让队友有心理慰藉。这些做法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交流。
认识方面。包括了解和理解。要了解队友的心理和技术,理解队友的思维和行为,如遇事习惯性焦虑、脱靶下意识叹气等。人际交往在此扮演重要角色,最好达到“亲朋好友”间的交往程度和亲密关系。太近,目标容易转移;太远,目标容易分散。平时的合练必不可少,尽管只是模拟训练,也需按规则开展,有助于了解队友。
接受方面。要谅解和接受队友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被队友的失误干扰,避免产生消极连带作用。有的运动员经常担心失误,害怕连累队友。试想,你会接受队友的失误吗?往往担心失误远比失误本身更可怕。
分工方面。应根据运动员的射击特点确定站位,加强合练,尽快习惯对方的节奏。混合团体比赛2个人配合打,如果先打的人留的时间少会打乱队友的节奏,如果打得太快,自己的稳定性可能下降[8]。此外,确立主导队员,如从成绩上考虑,气手枪和飞碟以男运动员为主导,还可以以年龄大、有经验者为主导,以性格果敢者为主导,以心理稳定者为主导等。这样有助于训练中统一意见,比赛时稳定发挥。
2.3 对对手
就射击项目而言,做好自己最重要,对手的表现往往关系不大。但运动员还要做到2点:其一,正视对手,不能觉得对手高不可攀,也不能觉得对手不足挂齿,并且了解对手的基本情况和近期比赛状况;其二,敬畏对手,尊重对手,戒骄戒躁。这样才能真实感受对手与自己没有太大关联,对手的任何行为表现都不会轻易影响自己。
2.4 对其他
射击项目中还有不少其他因素影响比赛,如教练员、官员、亲友、观众、媒体、规则、天气、场地、时差、寝食等。这些是不能控制和改变的信息,运动员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最好做到信息认可,其作用有减少心理损耗、体现积极转变和展示正念认知等[9]。
3 对我国射击项目奥运备战的启示
3.1 科学确定人选
一是确定参赛人员。参加混合团体项目需强强联手,有效配合。首先,筛选人员通常使用积分的办法,这是客观的做法,体现了合理性。有一种现象是某些运动员积分少,但近期状态好且稳定,与队友配合很好。建议运动队在设定积分制度时,根据情况制订世界杯赛等重大比赛获胜者的积分,增大临近奥运会选拔赛成绩的权重等,既合理又合情,取得好成绩也在情理之中。其次,建议设立专门的教练组,进行项目探讨,加强平时决赛模拟与合作练习,能够感知和适应对方的节奏,清楚队友节奏出现变化时的表现,做到随机应变。
二是确定射击顺序。多向飞碟混合团体项目,资格赛男运动员先打、女运动员后打,运动员清楚队友的状况和成绩。气手枪和气步枪的资格赛站位是男右女左(气步枪男子在前,气手枪男子在后),决赛站位由教练员指定后上报(遵循左位先击发原则),特点是前面的运动员不了解后面队友的情况。依据比赛规则,可以从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年龄结构、击发快慢、人际关系等方面确定射击顺序,建议多血质、果敢、年龄小、击发快、智商高者先射击,黏液质、稳定、年纪大、击发慢、情商高者后射击。当然,这些均是假设,需要后续实证研究佐证。
3.2 协商设置目标
目标是用来统一思想的。目标要得到2人的认同,如果2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或相距甚远,则无法同心协力。建议目标专一,不能设置既要过程又要结果的目标。过程是实体,结果如同影子,抓住了实体也就抓住了影子。对要做的事情(如参赛决心、站位顺序、作战安排等)有统一的认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自己脱靶、队友失误、交流不畅等)有一致的见解。这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协商,协商是统一思想的过程。
另外,建议运动员降低期望值,即便是团队排名世界第一,也不能说明什么,站在靶位前,机会人人均等。降低期望值有助于始终维持拼的态度,而不是保的顾虑,有助于正确认识失误,鼓励队友,原谅和相信自己。
3.3 巧妙利用规则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关注竞赛规则变化,积极作出应变。熟悉竞赛规则能为布置战术提供依据,例如:教练员结合运动员的特点,指定左右站位;资格赛时,教练员可以进行非语言指导;飞碟混合团体决赛可以根据情境申请使用暂停,教练员在轮到本队运动员射击时有1次叫暂停的机会,暂停不超过1 min。
规则对任何选手都是平等的。当对手利用规则使用战术时,切勿受其干扰,做到不为外扰、内求于己。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理活动即战术意识,需要进行专门的战术训练,教练员引导运动员领会战术实质、明确战术意图等,促使其掌握最合理的战术行动方法,培养其解决战术任务的能力[10]。
3.4 正确处理信息
促进射击运动员比赛成功的心理定向是关注自己、关注现在和关注过程,对这3个可控因素,建议运动员脚踏实地地做好控制;对于其他能控制的因素,建议运动员不过多关注,因为它们与比赛无关,没有必要担心。
对于无法控制的因素,如他人、过去或将来、结果,许多运动员的成功都得益于对这些信息有意识地不看、不听、不问。国家射击队原总教练赵国瑞将其概括为“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把好动作关”。
由于比赛规则的改变和信息传播途径的丰富,运动员已无法回避大量的信息,且比赛时允许干扰信息的涌现,因此,建议运动员做到信息认可,即平心静气地看待信息,与信息保持共存关系,认可信息存在的合理性,接纳其发展的可能性[9]。信息认可包括能力提升和缓冲期提速[11],力争做到“随遇而安”。
4 小 结
与个人项目相比,射击混合团体项目的特点是心理定向不变、默契配合凸显、可控因素消减、战术应用增多,运动员的心理应对包括对自己、对队友、对对手和对其他。对我国射击项目东京奥运会备战的启示是:全面确定人选,协商设置目标,巧妙利用规则,正确处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