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课与就业指导课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2020-11-23于胜伟于慧敏
文/于胜伟 于慧敏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增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难度。通过与思政课程的结合,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将会在思想方面得到升华,在培养学生职业兴趣与目标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在就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最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上近年来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逐渐减少,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出现无法就业的情况。除此之外,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薪资及待遇不尽如人意,尤其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往往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同时还要担负着较大的买房、租房压力。除了进入校园招聘的大企业之外,社会中的很多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存在偏见,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岗位要求的能力,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另外,大学生对于社会就业形势不够了解,对于自身的能力以及局限性认知不准确,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二)地区就业差异明显
我国城市由于发展状况存在差距,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的形势最为严峻,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情况与就业质量都比较差。而对于我国的西部地区以及三线城市而言,它们往往急需专业人才参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却处于人才紧缺的状况,无法吸引优质的大学生。
(三)就业理念脱离实际
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往往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形势了解不深,准备不足。尽管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毕业季才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对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和了解。从毕业季到就业,中间只有很短的时间,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感到迷茫。大学生往往都在学校进行学习和生活,缺乏工作的经验,这也是就业发展的一个劣势。通过增加思政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让大学生尽早形成就业的理念,让学生面临就业时能够得心应手,减轻就业的压力。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课时都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有的学校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可以只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程,并没有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当中的作用与意义。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拥有很多相同点,但两者之间也存在很多的差异,不能相互替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的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够有效提高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的质量。
(二)缺乏对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的研究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就业市场出现饱和的情况,市场结构性矛盾逐渐加剧,迫使各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加大教育力度,然而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没有关注与思想政治的结合,在两者的融合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研究,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无法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在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尝试过程中缺乏实践的经验,很多教学方法还存在缺陷,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专业教师队伍水平不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并没有专门研究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途径的教师,大多数教师可能只具备其中一方面的专业能力,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欠缺,无法对学生进行切实指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课与就业指导课结合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从广泛基础理论型变成了专业实践型,希望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度思想觉悟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产业都开始了转型和升级,职业结构也进行了更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选择中出现偏差,同时还伴随着思想状态的波动,无法利用自身的思想储备进行自我疏导,如果外界也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不利于学生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状态。因此,高校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形势,以整体性以及发展性的目光看待时代的变化,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有具体的体现,能够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其诚信、敬业、负责等品质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
因此,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特点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敬业精神,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为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1]。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课与就业指导课结合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逐渐严峻,新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对人才的竞争,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对其专业技能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其心理素质的考验。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时,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尤其看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这些都是培养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因素。结合思政教育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就业观,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而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个人的价值[2]。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率
大学生因为缺乏工作的经验,在就业方面会受到限制,但是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文化素养,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时可以抓住大学生群体的优势,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其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方式面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
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课与就业指导课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在就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从大学生自身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大学生之所以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自身就业的局限性。基于此,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结合时,首先应该利用思政教育的理念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质,然后才是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实践的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包括大学生价值观与思想认知的提升、正确就业观与发展观的形成。在面对就业问题时,能够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清楚的认知,面临就业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大学生更加应该了解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对自身发展的方面进行明确,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一旦踏入社会开始就业,就应该将自己的能力投入到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去,面对困难更是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形成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将就业过程中的压力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形成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在此期间,高校的就业素质教育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与专业能力,为学生争取到更大的就业选择权[3]。
(二)在实践性就业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时,应该注意结合思政教育的内容,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实践性,从思想教育的角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就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就业的形式。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能够实现就业指导教育在专业就业实践方面的能动性,突出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大学生在就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受到专业的影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就业特点,面对差异化的就业需求,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对于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大学生而言,由于所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实际就业时能够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但是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完整的职业发展规划,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4]。
综上所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采取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结合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就业方面引导学生对自身能力形成正确的认知,根据现实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竞争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