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我国三叶木通研究现状

2020-11-22蔡国俊张丽敏李安定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发文检索论文

蔡国俊, 张丽敏, 李安定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1)

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a)是木通科(Lardizabalaceae)木通属(Akebia)落叶或半常绿藤本植物,又名“八月瓜”,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木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1];三叶木通的果实营养成分丰富,维生素含量较高,味甜爽口,风味独特,属优质保健型第3代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消费结构的改变,三叶木通果实作为一种保健水果越来越受大众喜爱,多地甚至将三叶木通进行产业化发展,但由于前期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三叶木通产业面临着资源缺乏、栽培技术落后、产品开发滞后等瓶颈问题。虽然国内学者对三叶木通的野生资源调查[3]、生物学特性[4]、药用及营养成分[5]、栽培种植[6]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也有学者对这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总结,但未从文献进展角度对三叶木通整体研究情况进行追踪评述。文献计量学是针对学科发展趋势、文献量变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定量分析研究,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学科研究产出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和比较,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相关机构的科研实力和学科优势等[7]。鉴于此,笔者等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http://www.cnki.net/)对三叶木通相关的研究进行检索、分析和评述,分析现阶段三叶木通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今后三叶木通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范围包括自知网建库以来库内收录的文献数据,论文发表年份自1960年1月至2018年1月。

1.2 方法

以主题、篇名和关键词为检索项,以三叶木通、八月瓜为检索词,检索语句:主题=三叶木通+八月瓜OR 标题=三叶木通+八月瓜OR 关键词=三叶木通+八月瓜进行检索。

利用中国知网自带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检索论文进行逐年统计,并统计各研究机构的发文量、论文引用频次等,同时将检索到的文献按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研究主题进行分类统计。

使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及年代分布

特定时期的特定领域研究论文的发文量和年代分布反映了该时期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年代分布及其发文量是文献学特征分析的基础指标[8]。研究共检索到三叶木通相关论文323篇,1960年,安徽大学周翰儒教授发表了第1篇三叶木通相关的论文,直到1988年才连续有三叶木通的相关报道,但年发文量较低,2000年之前,年发文量均未超过5篇,2000年之后关于三叶木通的报道逐步上升,这可能是由于自2000年以来,木通的主要原材料关木通(Aristolochiamanshuriensis)植物所含的马兜铃酸造成人体肾损害及致癌事件的频繁出现,木通属中的木通(Akebiaquinata)、三叶木通等植物逐步取代关木通后[9],三叶木通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总体上看,三叶木通相关研究文献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文献总量和年发文量均较低,年发文量为1~33篇,其中,2003年前的年发文量均低于10篇,2004—2017年的年均发文量为14篇。

2.2 研究机构分布

在某一领域的发文量反映了某一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学术成果数量,是衡量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该领域核心研究机构的重要参数[10]。从表1可知,发表论文数量在前20位的研究机构的发表论文数量占总检索论文数量的53.87%,地域特征分布明显。

发表论文数量前20位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中南地区的湖南,西南地区的贵州、四川,以及东南地区的江西,这些地区也是三叶木通的主要分布区。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发文量最多,为32篇;其次是吉首大学和湖南文理学院,其发文数量分别为19篇和18篇。不同的研究机构研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主题较为广泛,也相对系统,从三叶木通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生理生态及利用等均有所涉及;吉首大学主要是成分分析方面的研究;湖南文理学院的研究主题主要是生物学特征及生产技术;贵州大学的研究主题偏向于基因工程。

2.3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划分为农业、医学、园艺、生物学、工业、经济、化学和其他研究等8个领域。从图2可知,在研究领域中,农(林)业领域的文献数量最高,达110篇;其次为医学领域,为70篇。表明对三叶木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和医学2个领域,其他领域对三叶木通的研究相对较少。

表1 三叶木通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机构地域分布和数量

2.4 引用频次高的论文

引用频次较高的论文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热点和主要研究方向[11]。从表2可知,三叶木通相关研究的文献中,引用频次大于20次的论文共19篇。其中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是“三叶木通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引用频次较高的论文中,成分分析相关的论文最多,共有12篇;其次是有关资源调查的论文和研究综述。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三叶木通主要作为药用植物在利用,其研究主要倾向于药用成分及其药效方面的分析。

表2 引用频次较高的三叶木通相关论文

2.5 三叶木通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划分为栽培技术、开发利用、种苗繁育、成分分析、生物学特性、资源调查和病虫害防治等7个主题。从图 3可知,关于成分分析的论文最多,有50篇;其次是栽培技术方面的论文,共46篇;各个主题发文量排序为成分分析(50)>栽培技术(46)>开发利用(32篇)>资源调查(26篇)>种苗繁育(25篇)>生物学特性(16篇)>病虫害防治(4篇)。

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后发现,在7个主要研究主题中,成分分析是目前学者比较关注的方向,特别是药用成分及其药效分析是关注的重点。栽培技术、开发利用和种苗繁育3个主题虽然发文量相对较多,但是研究深度不够,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定性描述上面,缺乏深入的高效栽培技术、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而对三叶木通的贮藏保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滞后。三叶木通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由于三叶木通药用需求量剧增,而主要原材料主要来源于野生采收,从而导致了木通属特别是三叶木通的野生资源紧缺;且目前木通市场资源比较单一,主要以三叶木通为主,对其他木通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

二是三叶木通果实作为新型保健水果开发尚在起步阶段,缺乏优良品种和规模化栽培种植;

三是相对于三叶木通较大的市场需求量,目前对三叶木通资源开发力度、引种驯化、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严重滞后。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我国三叶木通研究文献的计量学特征分析表明,我国关于三叶木通相关的研究自1960年就有相关报道,且随着关木通被禁用后,三叶木通逐渐受到学者关注,但总体看,关于三叶木通相关的研究较少,关注度不够, 1988—2017年发表的研究文献仅323篇,虽自2004年左右关木通被禁止用作木通的原材料后,对三叶木通的关注度有所上升,但发文量、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均不高,2004—2017年的年均发文量为14篇,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营养及药用成分分析、栽培技术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描述性报道及资源调查等方面;研究机构也主要为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较强的研究实力机构和团队。

从已检索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来看,目前我国关于三叶木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营养及药用成分分析、栽培技术描述和开发利用的探讨等方面。随着三叶木通果实作为第3代新型保健水果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对三叶木通的水果性状、优质新品种及贮藏保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对三叶木通水果特性开发、少仔不裂优质新品种选育及储藏保鲜等方面的研究仍比较滞后。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除对三叶木通药用价值进行开发研究之外,应加强对三叶木通果实水果特性的开发、新品种选育及贮藏保鲜等方面的研究,为三叶木通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发文检索论文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