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综服企业数字贸易探路
2020-11-22
为适应数字贸易的发展需求,外综服企业需要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增加投入,同时还需不断完善服务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加速迈向数字贸易时代。作为传统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拓展与延伸,数字贸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实现了传统实体货物、数字产品与服务、数字化知识与信息的高效交换。站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下称“外综服企业”)的角度,数字贸易时代的来临一方面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外综服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综服企业在数字贸易下的机遇
在外综服企业出现之前,国际贸易多是由跨国公司主导,因为只有大型公司才有足够多的资源来完成复杂的贸易流程。而随着外综服企业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得以借助外综服企业所提供的“一站式”服务(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以及保险等)参与到国际贸易中。而随着全球贸易向数字贸易的不断迈进,贸易碎片化的特点越发明显,贸易主体的构成和权重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中小外贸企业有望在国际贸易份额中占据更大的比例。在此背景下,重点面向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服务的外综服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支撑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有望进一步降低外综服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数字贸易的背后是包括云计算技术、智能物流、数字工具、专业服务市场、微型制造、创新市场等在内的一系列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可显著降低外综服企业协助中小外贸企业搜寻贸易合作伙伴、识别目标市场的成本,继而扩大外综服企业的潜在服务范围,为外综服企业提供快速成长的机会。
从实践情况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贸易活动的背景下,数字贸易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一些外综服企业以此为契机,开始加速向数字贸易的方向发力。2020年6月,第127届广交会在线上开幕;与此同时,相关跨境电商平台也推出了线上跨境贸易服务节等活动,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工具来为外贸企业搭建线上展台,促成其通过数字化方式与客户签署订单。这其中,一些走在数字化前沿的外综服企业开始通过自身较为完善的技术设施和管理机制,帮助外贸企业实现了全流程顺畅履约,在协助外贸企业抵御疫情影响的同时,也为自身在数字贸易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
应对数字贸易下的挑战
在数字贸易时代,外综服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短期来看,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综服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全球贸易环境的波动,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继而使外综服企业的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从中长期看,数字贸易对外综服企业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数字贸易的发展需求,外综服企业需要在信息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增加投入,同时还要在服务模式和内部管理上顺应数字贸易的发展需求。鉴此,建议外综服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
数字化平台是促使外综服企业与数字贸易相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外综服企业扩大服务范围的重要抓手。通过数字化平台,外综服企业不仅可以将自身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完全线上化,进而突破地域限制对业务拓展的约束,还可以将自身的通关、金融、外汇、税务等业务予以集成化,实现流程可视、操作可追溯。与此同时,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起来的数字化平台,外综服企业一方面可对贸易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采购和代理计划,并根据国内外双方的产品和需求情况进行数字化匹配,实现贸易全流程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借此实现报关流程的全程数字化,并降低报关信息的出错率。从实践情况来看,某些外综服平台已开始了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尝试。以“阿里智能关务SAAS平台”为例,其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云端科技建设,实现了外贸企业、货代、报关行的一站式通关,外贸企业和报关企业的通关成本和差错率均得以显著降低。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贸易活动的背景下,数字贸易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图为位于山东青岛科技创新园的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营销人员,通过广交会直播平台推介出口到土耳其、乌克兰等“一带一路”国家的花边产品。
以数字化为依托进行风险管控
在数字贸易时代,外贸企业更多面对的是国外小型采购商和个人消费者,外贸订单的碎片化特征更加明显。面对贸易频次增加、单笔贸易价值缩减背景下的纷繁复杂的数字贸易信息,外综服企业原先纯人工的风控方法耗时耗力,难以满足数字贸易对速度和效率的要求,因此亟需向数字化风控手段转型。在风控体系的整体设计层面,外综服企业应结合平台客户的特点,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从企业主体、商品信息、物流信息、历史贸易数据等多个角度,对业务的合规性进行判断,建立起符合平台客户特点的风控体系。在风控体系的技术手段层面,应做好模型算法技术、自动化决策技术乃至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最终,外综服企业应能通过自身的数字化风控体系对任何一笔贸易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实施“全链路”风险防控:(1)在事前阶段,力求从业务源头控制风险,通过政务大数据和商业大数据对客户进行资信审核,包括但不限于对客户资质证照进行审核,对客户资信进行调研及评级,通过第三方评估公司调研信息、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核查信息、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等,最大程度地严格客户准入,以避免客户资信信息不实的风险。(2)在事中阶段,基于对客户所处行业及相关产品、法律法规、贸易实务等信息的了解,建立起商品的风险筛查模型,并由外综服企业内部的风控中心对每笔订单进行风控扫描,对货物的归类等要素进行核实,对出口产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进行判定,并根据相应标准对每一笔订单进行风险评级,实现自动化决策。如发现不规范、不准确的信息,应第一时间要求相关平台客户予以整改,并对存在风险的订单及时发出预警,对客户提出风控建议并密切跟进,尽可能将潜在的业务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3)在事后阶段,根据订单的实际通关情况再次对订单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并据此不断优化风控规则:对守法企业的订单进行相应的低风险调整;对不诚信的企业,一方面协助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稽查,另一方面通过客户分层、限制权限、终止合作甚至诉讼等手段进行应对。
重视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在数字贸易时代,跨境数据流动愈发频繁,且数据的平台化集中、智能化处理成为趋势。对此,如何在确保贸易活动平稳顺畅的同时,满足各经济体对于数据安全的要求,是外综服企业需要审慎考量的问题。目前,不同经济体对于贸易诉求和安全诉求的取舍各有侧重:一些国家在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提倡数据的跨境自由流动;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则出台了相关数据保护法规(例如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还有一些国家,虽未出台具体的数据保护法规,但受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数字化支付手段使用率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对数字贸易抱有一定的不信任态度。对此,外综服企业需要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进行自我审视和完善:在国内,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所构建的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合规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探索形成既能便利数据流动、又能保障数据安全的机制;与此同时,外综服企业也要密切跟进相关国家和地区对于数据安全问题的立法动态和实施进展,关注当地监管部门对消费者信息收集、披露、分享、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必要时可通过采用本地服务器或者本地产品服务商等方式来适应数据安全管理的要求。此外,外综服企业还应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可用于数据确权和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同时可提升数据的流转和协同,在避免数据遭遇泄露的前提下获取数据计算的结果。从实践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或将成为未来外综服企业夯实数据安全建设的利器。
另一个需要外综服企业格外重视的问题,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数字贸易时代,贸易量的增长与贸易场景的复杂化并存。这其中,隐藏在特定贸易场景背后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是影响企业稳健经营的一大隐患,加上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版权、商标、专利权等受保护的创新软件和数字内容)已成为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类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侵权规模和侵权范围可能会非常大(例如相关侵权文件的在线交易次数可能以每分钟上万次来计算),因此如何避免知识产权保护纠纷,是企业在数字贸易时代面临的一大挑战。从现有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处理情况来看,虽然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可能源于外综服企业所服务的客户的不规范行为,但外综服企业往往会被等同于“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而遭到处罚,难以和客户之间明确权责。鉴于此,在现有的监管政策下,外综服企业亟需做好对客户潜在知识产权风险的监控。实务中,外综服企业的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其往往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和专业能力,例如对知识产权侵权存在侥幸心理,无法分辨何种商标使用为侵权行为,以及在接到代工订单后不清楚如何排除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等。对此,外综服企业一方面要坚持对知识产权侵权的零容忍态度;另一方面,还应加大对客户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力度,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申请海关备案,同时将知识产权风险纳入业务风控体系,以海关公布的知识产权备案信息为基础,对客户出口的商品和品牌进行比对,找出风险订单并及时予以核实,降低服务对象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而一旦客户发生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应主动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
协助外贸企业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往往隐藏在貌似合理的条款和技术要求之中,旨在以输入产品不能满足本国特定技术要求为由取消订单,或对货物采取扣留、销毁、退回、口岸处理、改变用途、降级处理等措施,为国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设置障碍,达到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和市场的目的。我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而在数字贸易时代,交易双方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成交速度加快,外贸企业因此往往更容易忽视商品本身所需的技术指标认证,为实际履约埋下了隐患。目前,国际市场中实行的技术认证品目繁多,不少国内生产企业对相关技术认证规定掌握得并不全面。特别是不少长期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受贸易模式和思维方式的限制,认证参与度较低,仅满足于被动地生产而并不了解国外的技术发展水平,容易因他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蒙受损失。外综服企业长期处于服务中小外贸企业的第一线,对相关行业的认证信息,例如认证品目、认证周期、认证费用等较为熟悉,可协助中小企业客户主动申请相关技术认证,以切实维护其自身利益;同时,还可以作为相关监管部门与中小外贸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主动收集相关企业在技术标准方面的需求,并将其反馈至海关、商务等部门,推动我国在相关行业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根本上来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
加大对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
与传统贸易相比,数字贸易在贸易形式、技术设施、贸易相关方上都存在显著不同,对贸易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与传统贸易有较大差异。传统贸易一般需要固定的经营场所,并通过纸面单据等方式完成贸易;而数字贸易则可以通过互联网乃至手机APP等载体完成洽谈、合同签订甚至资金支付,所需要的从业人员规模进一步缩小,特别是对传统行业的非技术人员存在较为明显的替代效应。作为贸易平台,外综服企业的从业者同样也会受到全程无纸化贸易带来的影响。这些从业人员能否实现知识技能的更新换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综服企业在数字贸易时代的发展速度。对此,外综服企业应重视对员工技能的培训,以打造兼具贸易经验、金融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实现员工队伍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