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词撰写人才培训班剧本讲评(三)
2020-11-22邹世毅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 邹世毅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木偶剧《金色的鱼钩》阅读后的建议
《金色的鱼钩》最早是一幅画,是纪念长征胜利三十年大庆时创作的作品。图中一个老红军叼着汉烟袋,正在给身旁的两个小红军战士讲着什么。可能是红军的纪律、风范、传统;也可能是红军在大草地上要如何度过缺粮少衣、瘴疫缠身、前有敌军围堵、后有敌军追击的险恶环境;也可能是让小战士们忍饥挨饿、等钩上了鱼就能有汤喝了,定会走出茫茫草地的理想。这样的题材做木偶戏剧本,就需以少年学生的心态去揣度当今小学生究竟为了什么去看演出,喜爱看些什么?以一幅画做基础去演绎出一曲革命事业大于天的壮美戏剧,演出一曲乐观向上、信仰坚定的克难赴死之誓的优秀剧目。同时,演出本戏,在于翱翔想象的翅膀,上穷碧落,下落黄泉,结构出别有旨趣的细节,唱出充满革命激情的乐歌,刻画出老红军、小红军饥肠辘辘却斗志高昂、心胸激荡风云而勇往直前的形象。因而,选择这样的题材,在当今是合适的,也是对少年儿童革命教育的重要课堂。
全剧注意了结构的组成;前有序,后有尾,相互呼应;中有4场戏,演出时长在80分钟左右。
用缝纫针做鱼钩的想法不错,并非套用姜太公在渭水直钩直线垂钓的故事说法,将铁制纫针弯曲做成钩子状,这就与钓鱼钩差不多了。这想法来自生活,可以启发少年儿童在碰到困难时想办法克服,没粮食了,就用钓来的鱼做汤增加营养,缓解饥饿所带来的行路困难。这是有益的教育方式。
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让少年儿童觉得有戏可看。现剧本中基本缺乏戏剧性。怎么想出钓鱼来的?剧本中写到一个小战士掉到水里,挣扎着上来时发现了一条鱼,想捉而没有捉住,这就想起了鱼能吃的道理来,才引起钓鱼的意念;到第三场才有做鱼钩的行为。对此,小孩子想不到犹自可,红军老班长想不到却是不应该的。本来此处可引出小朋友爱看的戏来,但作者没能从人物的心理过渡到人物的行动,将唱念写到位。应该有老红军的心理动作和外部表情动作的起伏变化。因为他想到,这鱼能上钩吗?钓不到鱼,小战士会失望。于是他只能以智慧的语言让年轻战士去好好休息,暂不想鱼的事,然后他再去试钓。当做好鱼汤时,才叫战士们来喝,这样的做法定会让小战士们大吃一惊;这才有戏,且与后面老班长饿昏相照应。这才是戏。
二、《序》中的4句唱建议修改加工一次,因四句唱不准确,标语口号式的,且不合韵辙:天苍苍,野茫茫,风雨如磐行路难。红军都是钢铁汉,万里长征不怕难。可改为:“风狂雨暴大草原,沼泽布满深泥潭。红军都是钢铁汉,忍饥挨饿不怕难。”
尾声的唱,也需改,应努力做到押韵,10个尾字,基本不押韵:
小鱼钩,针儿做,依依嘱托情深义重。小鱼钩,金光闪,伴随红军踏遍山河。啊!父老乡亲,深深的爱。啊!出生入死,战友的情。小鱼钩,金光闪!万水千山不离不弃。小鱼钩,金光闪!长征精神永记心窝!长征精神永记心窝!
另外,第三场,用缝纫针做鱼钩,想法好,应该用一段唱把这一好想法唱出来。唱什么呢?唱有了鱼钩可以钓到鱼,有了鱼就可煮鱼汤喝,喝了鱼汤能止饿,还能伤口早愈合。喝了鱼汤能救命,就能跨过泥沼和草窝。应该在原唱词“做成鱼钩哟”后面加进这样意思的唱词,不致跳跃性太大,要突出为什么能够“救呀救红军”。
还有野菜汤称为“翡翠汤”,不通俗。因为就连老班长也可能没见过,应改为“青菜汤”为好。“称砣”应为“秤砣”。老班长营救陷入泥潭的小红军战士,趴在草沼上移动去救,合乎生活常识。但木偶表演怎么办?木偶本来就小,平趴着在草地上,怎么让观众看见?这是剧本文学创作时,需要考虑的剧场性范围里的事。
现代戏剧本《乡情》的阅读意见
全剧的内容是:失去父母的秦勇,跟着奶妈一起生活。老被人们说有海外关系、国民党特务的儿子,而决定离开自己在上海的花园式洋房生活。秦勇来到大西北,住进了贫协主任家,这家的夫妻俩、景云、景平姐妹俩都对他很好,但上级部门却让主任一家监督这个有着海外关系的外来人。主任一家吃黑馍,却让秦勇吃白馍,秦勇感到了人为的差别,于心不忍,但还是在此住了下来。他努力设计绘图,在村里修建水平大寨田,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他爱上了主任家的姑娘——妹妹景平。奶妈千里迢迢来看秦勇,劝他回上海,并说自己身体不好,想要有人照顾。秦勇事多脱不开身,于是让景云陪奶妈回上海。到沪后,奶妈让景云代她去香港找秦勇的父母,景云因不识字,叫妹妹去了香港。哪知妹妹一去再不回返,主任家责怪秦勇,县里秦勇工作过的单位也对他有了微词,秦勇深以为愆,于是再不到主任家,只好在无人时与景平于不同空间共诉情愫。景云不忘秦勇,决定去县城接秦勇来家生活。秦勇竟辞掉工作,下乡到主任家的队里当农民。景平来信,说自己在香港终于找到了秦家父母,并与秦勇的哥哥结了婚,一家的生意做得很大。见景平已做了自己的嫂子,秦勇决定与景云结成夫妻。上海奶妈来电称病重,秦勇夫妻赶回沪上,可奶妈已亡,丧事是奶妈的侄子张雄办的,张雄主张要分秦勇的花园洋房一半。秦勇觉自己已不适应上海生活,同意了张雄的主张,一家返回西北。他暗下决心:决不能再让主任一家失去另一个女儿。几年后,秦勇的儿子上了大学,景平也从香港回到了大西北,一家人返璞归真,重理田土。
剧本整体给人的印象是:电视连续剧的模样,尚非戏曲剧本。
主要原因有:一、仅是一堆事件,没有动作主线,没有主要事件,没有创作主旨,到底是表现秦勇的一生,还是表现秦勇渴望自由、无人议论、跳出人言圈子,终获成功;还是表现秦勇立志当农民的愿望得以实现?莫衷一是。
二是表达的内容太多。就上述介绍的内容看,大的事件至少有五六个,每个事件中都有三两个细节,没能集中笔墨择取两三个出彩的细节,将主要人物秦勇和与他有密切关系的景云、景平姐妹俩的身份差别、性格和观念的差异,以及情感的纠葛和心理动作进行深度挖掘,并从中找出戏剧性来。可以说,现在剧本中表现的事件和细节没有一个是可以出彩的,记载的是说唱式的流水账。编剧还应努力去选取提炼有戏剧性的细节来,删去大多说唱式的事件和细节。
三是未能集中写人物、刻画人物的个性及特殊经历。秦勇是不甘于做特务的儿子,顶着政治上遭人歧视、生活上被流言包围而去大西北的。他想象在那里,没人知晓他的出身、家世,就能自由地生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番事业来。哪知事与愿违,上级居然派景云一家监视他。加之奶妈一来,又生出景平去香港一去不归、杳如黄鹤的奇事来,秦勇这个里通港澳的特嫌便洗不脱了,他也只好引咎自责。虽然心里爱的是景平,然而对方已做了自己的嫂子,情感上也失败了。不得已,他辞去工作,与景云结婚,是以情感的失位补偿来赎罪愆的。只有这样确立主线,才能集中情节、集中动作来组织纠葛的焦点,生出戏来。
四是未按戏曲艺术的规律来结构全剧。全剧基本没有鲜活的、包容性强的、张力大的细节。原作记账式选择了一些细节,基本是按时间线性表达的。没有重点,平均使用力气。故转场频繁,切启随意,唱念单一,见不着情感的激烈冲撞,未能做到关目精,针线密。
大型现代题材戏曲剧本《大校村官》读后之感
这是个农村题材戏,主要人物是个从农村走出去又回到农村的特殊人物,诚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大校村官》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大校”和“村官”本来可能毫不相及的两个职业属性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这位曾经参加过老山战役,本该官升将军,满载誉名而归的大校军官投身到一个小小的村落,做了一名小小的村官(村主任),这样的反差会给村子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改变呢?
以大校武春芳为代表的复员转业军人群体,他们曾经浴血疆场,也曾功勋辉煌,但当太平盛世来临,他们的魂,他们的心,又将何去何从呢?通过武春芳的“绿色”创业之路,展现出当代农民从“用地”赚钱到“养地”赚钱的转变过程。本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展示我们的主人公大校武春芳如何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践行,怎样用自己的赤诚军魂谱写出为国为民、心系群众的时代篇章。
剧本是比较成功的,稍作调整加工,即可搬上舞台。
一、剧本首先在选材上注意艺术观念的转型。做到这点十分难得,很符合习主席倡导的艺术创作要在观念上转型、在方法上创新的要求。观念上转型第一是选材观念上转型,要破除或摒弃过去选农村题材,就是农民是小生产者,固守传统,自私落后,或出了一个人,有很多钱,自己拿钱出来搞建设,或引资或修路,或办厂,让农村富起来。其实现在农村主要缺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如何办现代农业、如何振兴现代农民职业、如何走现代农业+观光+文化的道途和发展方向的问题。也就是作者所说“当代农民从‘用地’赚钱到‘养地’赚钱”的观念转换,从传统农民用传统方式种地到新式农民用科学方法用地生产的方式转换。所以,虽然剧中人仍是农村人,但却是新式农村人。如主要人物武春芳是农村走出来的大校军官,转业后又去农村挂职村支部的副书记,他的诸多曾经的部下也都转业在与基层农村密切相关的各个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单位。以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员来表现现实农村和当今农民的生活、情趣、追求和劳作,在思想观念上就一定要起变化,也即在人物关系的编织上、事件的选择上、细节的取用上、戏剧性的生发上定会别具一格、别出新意,别有形象,别显主旨,别蕴美趣。这种选材上的转型来得及时,可作典范。
二、人物关系编织巧妙。武父、武母、武春芳、魏薇是一家人,观念的差异、思维方法的不同,行动方式的轩渠,让好好的一家人频生难以解决的纠葛。正如武春芳所说:好好的亲人,怎么就成了敌对的人?其他如吕大娘、虎子、小石头、玉芬等与武春芳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胖嫂参与其间,不断解纷劝和;大炮、大脸等武春芳曾经的部下关键时刻出现,成了纠葛解决的决定性力量。整个戏的纠葛解决,不采用主要人物的利益牺牲、伤病的缓冲或误会的冰释等传统解决冲突的办法,而是合情合理地利用办法的创新来完成。如用养牛犊和亲子牵牛观光的办法来解决不办化工园也可赚钱的问题;用妻子魏薇信赖理解、大力支持丈夫武春芳的办法,来摒弃老是妻子以种种理由拖丈夫后腿的传统办法;用一包“老山土”来惊醒石头和解结吕大娘的丧子之痛;用转业军人们为武父做寿,现身说法,摆事实,讲道理,解决武家父子间卖地赚钱和养地赚钱谁最有利的观念差异和纠葛,如此种种创作思维和方法的创新使用,让全剧别开生面,耳目一新。
三、细节生动。围绕是否租地开办化工园,展开新旧观念、新旧思维、传统和反常的差异,产生相对抗的思想行为动作,并将这一切包容在张力很大的、新鲜生动的艺术细节中,借此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形象。这些细节如武家父子一开场就为化工园的是否开办对立起来;吕大娘因不愿搬迁而驱赶老碎嘴;签约会变成了投票选举会;武春芳当上妇女主任;武春芳送老山土;武春芳牵牛操;武春芳吃了吕大娘给的长寿面;转业军人们为武父生日祝寿等等,都是情趣盎然的艺术细节。第七场的结尾比较好,结得皆大欢喜。最后,武父心悦诚服地提出让儿子武春芳接任他长期担任的村支部书记,宣布自己快乐退休。大家高唱“绿”字歌中闭幕:“绿衣红心色不改,绿树丛中忠魂埋。绿色环保传万代,绿水长流笑颜开。”照应全剧。
四、主要人物性格鲜明:武春芳的坚定、人性、智慧,武父的固执、守旧、尊严,吕大娘的慈爱、大度、坚守,玉芬的善良、隐忍,胖嫂的率真、实诚、和悦,众多军人形象展现也严谨、诙谐、团结、友善,均可圈可点。
五、唱词念白语言多提炼自地方口语,朴实、真切,明白如话,满满人情味中,不时透露出一些冷幽默,不经意间显露出喜剧元素。如第七场,为了解决父子间的纠葛,武春芳决定请战友们来做一场特殊的化解工作。
武春芳 (唱)听天边闷雷滚风声作响,
眼看着一场暴雨到山庄。
老父亲倚老卖老不把理讲,
村民们两次投票两样心肠。
小山村要发展人心所向,
只不过环保意识待加强。
好山水纯绿色谁不向往?
哪能够牺牲环境换小康。
自退伍尽心力为村着想,
为什么到今天处境凄凉。
与父亲怎落得刀戈相向,
与父亲本应该情深意长。
看起来我工作还欠妥当,
还需要与父亲多话衷肠。
小山村已不是当年战场,
父与子也不是爹训儿郎。
【一只小牛走到春芳面前,舔了舔春芳的手
小牛犊舔我手心心发烫,
难道说你也看出我彷徨?
忽记起一个日子差点忘,
老父亲六十寿诞庆风光。
好机会请来战友聚一场,
与老爹化解矛盾理应当。
剧本还有需修改加工之处,那就是结构上有待完善。目前,结构虽基本完整,1-5场平衡推进,动作大量蓄积;6-7场形成动作的对抗高潮和趋于解决,但第六场发生的新动作太多,产生细节堆积、大有将人压垮的感觉。如春芳向区长大炮求救,违心地担任村妇女主任,跑牛操,亲子小牛犊跑操旅游,武父挪用专项款,化工园被封,春华与玉芬救牛,老碎嘴带人捉奸,武春芳安抚石头等。且一讲养牛,转场就是跑牛操,接得太紧。这么多的细节拥在一处,任谁都难以消化。建议张弛有度,两线的动作交叉进行,将化工园缺钱插入到养牛之前,再接跑牛操,亲子牵牛旅游,再接武父强行挪用专项款之细节,顺接以后发生的细节。
小剧场戏曲《长舌妇》的阅读意见
该剧作者介绍的剧本内容是:小媳妇出嫁三月,丈夫身患隐疾外出求医。她空房寂寞,便与大嫂整日相伴。大嫂见她可怜,拉她进了自己神秘的朋友圈。后大嫂被赶出家门,小媳妇寂寞难耐,主动寻上门去。得知要加入就得用秘密交换,而自己的隐私早已被大嫂做了交换的筹码。小媳妇也开始不择手段扑(捕)风捉影,将别人的秘密甚至丈夫的私事也作为交换。后丈夫盛怒之下,将她赶出门去。小媳妇无处安身,四处躲避,却被突然出现的大嫂拽住了她长长的舌头。
剧本名曰“小剧场戏曲”,原以为会打破传统戏曲的演剧方式和演出体制,实则不然,仍按戏曲的体制。前有《序》,后有《尾》,中间分为三场,五者联为一体,表现了一个少嘴心静的初嫁少妇在丈夫出门治病后,时光浸淫,变成一个舌滑嘴油、闲言碎语连篇的长舌妇的演变过程。
剧本看不出作者究竟要表达何种思想主旨,是讲一个纯粹的人受环境的影响可以变为一个混沌迷茫的人?还是讲人性可以在不良环境浸淫下发生不可预知的改变?好像都不是,又好像都是,说不清楚。大概剧作者清楚。
剧本到底肯定或否定何种形象?是早就被大伯子拔掉长舌、尔后赶出家门的大嫂?因为她后来带领一群黑衣人又回家来了,但是她的行为证明她已改邪归正。还是将变成长舌妇的媳妇赶出家门的弟弟?因为他治好了男性病,就得将曾把自己的隐私晓谕给了邻居的媳妇休了,让嫂子拔掉她的长舌,叫她不再能说话。抑或是正本清源,控诉胡乱信谣传谣的周围邻居、社会环境?都是肯定,又都是否定,如坠云雾中。
读了全剧数遍,试图寻找到美感美趣,上穷碧落下黄泉,四下茫茫皆不见。倒是丑陋通篇现,俯拾皆是弥漫天。创作该剧的目的何在?扑朔迷离无法辨。剧作者对长舌妇多了点欣赏、怜惜,少了点批判、揭露;多了点任其发展,少了点环境抑制。剧作者极力想写做出一个纯粹的戏曲艺术品,尽力摆脱传统戏曲艺术的束缚,多了点自然主义色彩,却在不知不觉中下意识地少了点按艺术规律和艺术原则行事,追求的是艺术美之外的东西。请看首尾呼应的唱词,可窥一斑:大红灯笼高高挂,娇俏媳妇娶回家。鸳鸯绣鞋把轿下,娉婷妇人看着她。一个是言少语又寡,一个是舌乖嘴油滑。日后相依且相偎,命途坎坷归一家。
大概作者深受环境戏剧的演剧理论和“偶发戏剧”演剧方法的影响,试图在中国戏曲艺术中也探索着来一次“偶发戏剧”的演剧,于是先做一个类似“偶发戏剧”演出的脚本来。“偶发剧”这一名字在1959年出现在阿伦·卡普罗的论文中,他是这样解释的:“偶发艺术,简言之,就是事情的发生,除了引起人的特别注意外不寻求什么。偶发艺术实质上是一种戏剧性冲击,一种出人意料的令人震惊的偶发事件。在偶发艺术中,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偶发事件并不是舞台演出,可以在超级市场里出现,可以出现在奔驰的公路上,可以在一堆破烂下面出现,也可以出现在朋友的厨房里;或者立即出现,或者相继出现……偶发事件是按照计划表演的,但是没有排练,没有观众或者重复。它是一件艺术,而且似乎是更接近生活的艺术”。
详细地引用“偶发艺术”的概念,是提出它来跟作者研讨。如果所说并未切中作者创作初衷之要义,权当隔靴搔痒,一哂待之。吾于该剧,技业穷矣!
越剧大型古装戏曲剧本《红楼情梦》读后意见
该剧根据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要章节,撮合浓缩而成,完整地演绎了一段宝黛之恋。全剧撷取《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宝黛读《西厢》、贾政拷掠宝玉、宝黛探玉、黛玉焚稿、宝玉结亲等核心段落,分春、夏、秋、冬四季予以演绎。过程清晰,人物情感脉络分明,主动作线进展迅速,高潮掀起,渊源有自。注重人物心理变化层次,借以丰满人物性格,改编不违原作宗旨,人物形象不走样。其改编大体获得成功。
四段戏均创造性地掺入花神舞蹈,有承上启下、联络情感、动作过渡的作用。尤其是“秋”段,创造代表宝玉、黛玉追求自由身心的渔翁、渔娘形象;“冬”段黛玉英灵飞升,在宝玉结亲的喜房中,数次用扇隔开宝玉欲揭宝钗红盖头的举动,更是出人意料想象中的神来之举,对于显示宝黛情爱之深、丰富戏的思想深度、加强戏的厚度,都有较大作用。
全剧唱段巧妙地化用《红楼梦》中相关的一些曲词,创造性地融汇成优美的唱段,创造出多处情景相融、情性相生、悲喜荣衰、互藏其宅的艺术意境,借以烘托人物性格和情感基调。如“冬”段中,宝玉撇下新娘宝钗,高叫着“黛玉妹妹”,追随着黛玉英灵飞升的路途,唱道:
见诗稿,心悲怆,怡红公子碎肝肠。妹妹痛归离恨天,宝玉畅心去拜堂。若不是金玉良缘瞒天谎,宝玉我怎会沦为负心郎!你怕那风刀霜剑严相逼,如今却移花接木把命丧(改为“殇”似乎准确些和押平声韵)。林妹妹呀!原以为木石姻缘同欢唱,却原来花落人亡隔阴阳。原以为美满姻缘从天降,却原来撕心裂肺泉台往。五内俱焚悲声放,花锄还在谁人扛?莺莺如今归天上,张生孤影待西厢。诗帕已焚残缺状,怎为妹妹抹泪光?孤舟只影湖面荡,渔翁独自钓寒江。妹妹呀!对宝玉,你有千般疑问万种怨恨在心上,对妹妹,我也有万种相思千般冤屈要诉讲。如今你,满腔怨恨苦苦挣扎痛洒血泪把路上,我却是,悔恨交加冤屈难诉心血脉偾张!天混混,地沉沉,唯有泪影不见人,魂儿飞,魄儿荡,我虽生犹死妹妹你在何方?【贾宝玉茫然寻找。
林黛玉 (唱)宝哥哥一片痴心消怨恨,妹妹我带着牵挂别红尘。想当初离别姑苏贾府进,我与你同床共枕情义深。忘不了共读西厢心相印,忘不了桥畔葬花表真心。忘不了馈赠诗帕知音定,忘不了渔翁渔婆不了情!不求那天长地久姻缘订,只要这一生一世一知音!
剧本尚有加工修改之处:
一、“春”段黛玉葬花,应有对落花感同身受的思想基础,要将其孤独无依的环境表达出来。同时,黛玉葬花时,只是她一人独唱,少了一番烘托。应让宝玉憨憨地知其心境,但毕竟心境不同,让二人有不合拍的表达心境的对唱。通过对唱,让宝玉有所觉悟。如同“夏”篇中二人渔翁、渔娘的对唱一样,先是心里所思不合拍,到“秋”篇终于合拍了,通过对唱的前后呼应,以形成前后心境趋同的对照。
二、在结构上,作者安排了“楔子”“序”和“春”“夏”“秋”“冬”四个篇章,以一年四季的时序递换来喻示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变化和终结,也可以理解为宝黛二人的人生旅程的起伏变幻和归宿。这是一个艺术创造。但开头既有“楔子”又有“序”,这种安排是不妥的。因为“楔子”在元杂剧中出现,放在剧前,就有相当于“序”的作用,既有了“序”的作用的“楔子”,又何必再叠床架屋安排一个“序”呢。因此,建议将“楔子”和“序”都舍去,另设一“开篇”,且能与以下的四个篇相对应。同时,既设篇,就不用章,因为章是篇的组成部分,过去文章的分篇体例是这样的:篇、章、节、段、句,传统的体例最好能遵循,不可妄破。(20181030)
大型现代戏曲剧本《高天厚土》阅后感
全剧的内容是:维吾尔族同胞举行聚会,为援疆有功的山东干部老唐庆功。乡亲们等得急,然而,当地歌手沙拉买提父子请来的却是两个戴草帽的老唐。原来那个假老唐也是来请老唐的,他那里的麦子连年减产,盼着老唐为人们传经送宝。真老唐飞快地写就一张纸,上有解决问题的良方。老唐不等聚会散,就着急要离开。阿里木施展高超的跳跃步法拦住了他。老唐只好解释原因:他发现了有草地螟泛滥,要迅速去调查、监测、追踪,想法针对捕杀。不喝酒的他喝下满满一杯酒,骑上沙拉买提的驴追草地螟去了。他很快摸清了草地螟飞行的走向和规模,给老常发了短信。酒劲上来了,头脑晕乎的老唐倒在沙地里,毛驴跑了。乡亲们找来,见驴不见人。老唐妻子杨霞从沙地里刨出昏迷的老唐,将他唤醒。沙拉买提使劲拍打着自己的脸,说他不该让老唐骑了他的毛驴,毛驴犯错也就是他犯的错。杨霞称老唐是一心只有工作的木呆呆的闷葫芦,自己是忍着心痛嘻嘻哈的太阳花。老唐将没给毛驴吃掉的那颗奶糖送给了一心支持他的贤内助杨霞,她连糖纸一块儿嚼下。
在老唐的指导下,阿里木的果蔬种植大棚,两年就大发了。沙拉买提唱着歌在招工。克里曼说要赶紧回家去播种小麦,老唐与老常急上,说让老乡们立即停止播种,说小麦正着散黑穗病,必须等买回药拌种后才能播下。老乡们责怪为何不早下通知?老常说,买药需要20万元,穷县家底薄,没有预算,无钱买药。老唐让大家等五天,乡亲们说等不及。老唐说等三天,容他筹集药款。克里曼说,停种就停种,听老唐的,我相信他。老唐决定去找县长,老常劝他,说他只是来此挂职的,可老唐以“深扎根,扎深根、根扎深”一段唱来回答他,骑着摩托飞一般地射出去了。突然有人高声喊道:“老唐掉沙沟沟里了,脑袋喷血了!”
老唐住进了医院,吊着绷带还在打回应咨询的电话。唐母也住进了医院,她极想见着儿子。沙拉买提父子来聘老唐做他家果蔬公司的技术总监,要用钱买断对他的技术使用权,封给他一个很大的红包。老唐问清了红包有两万之多,立即收下,说我先借用,加上自己家杨霞凑的10万元,就可以买来拌麦种的药了。唐母来了,拿出遗属补贴存折说,你不可用杨霞要买房的钱,用我的!记住我们的家训:“小孝治家,大孝报国”。这时,假老唐出现了,原来他竟是新来的县长,他告诉大家,对口援疆的山东省大后方,已直接出资给药厂买好了药,明天飞机就运到。
丰收了,沙拉买提、阿里木父子双双结婚。婚仪上,为避喝酒,老唐又想悄悄溜走,又被阿里木的优美跳步拦住了。沙拉买提弹起了热瓦甫,全场欢歌,跳起了新疆民族舞。
很成功、很优秀的一个剧本,稍做梳理即可投排。
一、主旨鲜明。作者在剧本里,以老唐——唐义华为代表的山东援疆干部的优秀事迹予以艺术呈现,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活生生的老唐、老常形象,歌颂了援疆挂职的干部一心为民、亲爱同胞、大孝报国、尽心竭力、可歌可颂的公仆精神。
二、人物关系编织得合情合理,能生出很多、很好、很有人情趣味的戏剧性来。老唐一家人:唐母、杨霞、老唐,个性十分鲜明。老唐:坚定、坚韧、实在、敬业、无私、一心只有工作的木呆呆闷葫芦;杨霞:信赖、坚忍、明理、贤淑,忍着心痛嘻嘻哈哈的太阳花;唐母:大度、慈爱、明德、严教、大义。其他如沙拉买提、阿里木父子:智慧、幽默、多才多义、知恩;老常:热情、世故、朴实;高县长、塔吉古丽都有诙谐、灵性、率真的一面。
三、创作观念实现了较好的转型,充分表现在艺术细节的选择上,恰切、准确,包容性强,张力大,极具新疆地域特色,有强烈的戏曲化效果,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美学趣味。例如摆脱了写先进人物的惯常写法,努力脱窠臼:剧中未设置任何反面人物,主角也不是常见的那种因公废私、大病不死,或家庭有拖累力量的惯常现象,呈现出来的都是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与众乐乐的形象和景象。如第五段,老唐正为筹不到买拌种药款时,他先是借用了沙拉买提送的2万元红包,又把妻子准备买房的10万元凑起来,准备买药;唐母在此时出现,拿出了唐父牺牲时政府给唐母的遗属补贴存折,让他不要拿杨霞买房的钱;县长出现,就是第一场出现的假老唐,他高兴地告诉大家,对口援疆的山东省政府已向药厂付费买到了拌种药,明天就会运到。这就打破了过去由先进人物垫钱办公事的窠臼,具有时代特征。又如第二段,老唐骑着沙拉买提的驴去追草地螟,中间有一处人与驴对话的唱段和舞蹈,以及毛驴叼食老唐的一颗奶糖,在浓烈的新疆民族风情中,将现实生活歌舞化,是典型的戏曲化处理,具浓郁的地方色彩;还有第三段,夫妻两人打电话,杨霞是打给老唐的,而老唐正在回答一个咨询电话,所用的问与答的语气和内容又恰恰接得上卯,显得特有情趣,又特让人心酸:一个一心扑在援疆工作上的闷葫芦,木呆呆,一个忍着心痛还要嘻嘻哈的太阳花,一通电话形成了心心相印的大合唱,最后一颗奶糖代表了丈夫对全身心支持自己工作的妻子的慰劳。杨霞看都不看,连糖纸一块嚼下,伴唱《软软一颗糖》随之温馨响起:“软软一颗糖,浓浓牛奶香。入口泪花淌,讷讷难开腔…”,多么人性的艺术细节!
四、结构缜密,环环相扣,波浪般推进,但始终围绕着为农、支农、护农、促农的主线展开,却又处处在表现人情、情趣和人性关怀,特别注意前后呼应,首尾兼顾。
五、善于采用民族语言,从新疆地方口语中提炼出书面语言,饱含机趣、俏皮色彩,地方特色显现,生活气息满溢,特别契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如第四段中,民族歌手沙拉买提讥讽库图鲁克和塔吉古丽夫妇“真是两口子”,唱道:沙窝窝长不出灵芝草,石蛋蛋生不出小羊羔。烂木头的脑袋没道道,他为谁好为谁把心操?有眼不识光明道,不如一只瞎眼猫。好种出好苗,好树长好桃,没有丰收种,哪有收成高?一家种不好,祸害全村苗!来年风管饱,秋后别哀嚎!
又如首尾都唱的舞伴歌:天山下羊羔白来青草绿,满眼眼呀好巴郎头数哥哥你!风卷黄沙起盼不来个雨,生在了这高天厚土就把那根根扎进泥!咿嗬哟,忙活圪百姓日子红火甜如蜜,哎嗨哟,心疼煞追星赶月我的那个你……
全剧像这样沾满天山泥土芬芳的唱段,在剧中俯拾皆是,就不赘举了。
剧本也有值得加工的地方:
一、第四段中,老唐告知乡亲们暂停播种,不断地与不愿停播的乡亲如塔吉古丽等讨价还价,就有点脱离了该处艺术细节的主线,应删去一些。因为该处的中心纠葛是筹集款项买拌种药,重点要放在老唐担保表态后,与老常的思想沟通上,以及第五段将要进行的如何筹款上。所以半月、五天、三天的停播期的讨价还价的几番争执是没有多少必要。
二、第五段中,当妻子杨霞凑集10万元,为母亲手术缴医疗费时老唐一把抢过,说可凑齐买药,妻子去反抢,哭诉着说是我的钱。这种行为,不合第三段时业已定位的杨霞性格,建议删去。
川剧大型现代戏剧本《乱世糖坊》阅评意见
《乱世糖坊》是个有了较好基础的剧本,表现在:
一是题材选取别致。内江的糖坊,以抗日为大背景,以赵氏糖坊为表达主体,以此构建基本的故事框架,表现抗战时后方的民众对抗战的不同认识和精神诉求。剧中,赵家的雇工、孤儿李冬生从军抗日,任运输队长,在参加长沙会战时壮烈牺牲;赵家公子赵家玺利用糖蜜生产酒精,以酒精代汽油,努力支援全范围内的抗战;土匪老七,虽曾敲诈过赵家糖坊,但在全民抗战的当口,却能抛弃草莽,毅然走向抗日前线,追随运输队长抗日。这些不愿做奴隶的民众,不惜破产倾家支援抗战的义举,远比那些醉生梦死、贪腐成性、投敌卖国的官僚、军痞、汉奸要悲壮、崇高得多。
二是组织好较为合理而又利益紧密相关的人物关系。如赵家糖坊就集中这么一些有着各种关系的人物:赵孟彦,赵家糖坊的老爷;赵家玺,赵家糖坊少爷,后来的老板;林天才,赵家糖坊的管家,林玉秀的父亲,后为赵家玺的老丈人;林玉秀,与赵家玺、李冬生是小学同学,曾与李冬生相好,后嫁与赵家玺;李冬生,孤儿,赵家雇工,后代赵家玺从军,牺牲在抗战前线;土匪老七,曾应林天才所请,绑架林玉秀,敲诈赵家500两银子,与林天才平分,后投军抗战,运回李冬生尸骨。这些关系网内的人物,在漫长的抗战时期,演绎出种种离奇故事,在人生舞台上唱大戏,在全面抗战的交响乐中,奏出个性鲜明的乐章。
三是情节纠葛围绕着上前线抗战和后方支持与否抗战之间展开,其中夹存爱情关系,互相纠缠滚动向前发展。剧本由序、尾、喜与悲、雪与霜、苦与甜、义与利、家与国等部分结构而成,择取冬生从军、绑子成亲、联匪绑架、生产酒精、广买青山、王林揭谜等奇趣异事为核心的细节,传达出了家玺、玉秀貌合神离的婚姻秘情;林管家与土匪合谋为奸掠取赵家财富的秘计……等。
四是刻划了几个生动而又具独自个性的人物。如前后宛如两人、性格变化突兀的赵家公子赵家玺;私心极重,以己为中心,视钱如命的赵家亲家林天才;爱心至坚、永不动摇,是非分明的林玉秀;誓死抗敌的英勇战士李冬生;就连那个老七、后来的抗战勇士王林也觉可爱。
五是剧本的文学程度较高,四川(内江)方言用得恰到好处,地方风味浓郁。如赵家玺在祭奠李冬生时唱的:一杯浊酒洒埃尘,痛定思痛祭冬生——(伤感无比地一声长啸)冬生啊——我的好兄弟!(唱)虽非同根生,胜似一家人。殷殷手足情,刻骨复铭心。悔不该书生意气,悔不该忘却本心。颠倒家与国,未把义利分。贼日寇,犯我河山烽烟难靖,大中华,英勇抗战聚国魂。内江人,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好儿男前赴后继去当兵。川军出川声威振,战火纷飞,杀声阵阵,处处可见内江人。家玺我,此时此刻多悔恨,忘却了少年壮志,民族大义,后方苟且来偷生。冬生鲜血唤我醒,从今后舍小家为国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内江人。我为抗战尽薄力,义无反顾产酒精。倾家荡产不足惜,带动众多糖业人。桶桶酒精送前线,让战车踏上风火轮。运兵运粮运枪弹,枪枪直追倭寇魂。杀鬼子,为兄弟报仇雪恨,扫妖孽,气吞山河鬼神惊。(帮腔)光复大中华,玉宇澄清!
剧本虽已九次修改,仍离投排有些距离,还需打磨。
其一,剧中一号人物赵家玺的性格变化突兀,缺少过渡环节。
第二场他还在想为抗战做点事,见报纸说糖蜜可制酒精,就积极筹措资金拟买制酒精的机械,只是因为被土匪老七绑玉秀票敲诈去了,又因糖业工会不借他钱,加之人情往来耗费甚多,他因没钱就再不想抗战,也不愿为抗战出力了。这种外部原因解释不了他由积极抗战转到放弃抗战的心理原因,因而家玺在第三场及其后几场的性格、思想信念的突变缺少细节过渡,显得很不真实。后面的操纵买青山,唯利是图就显得是乃父所为,或林天才所为。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不要将家玺往坏处写,应写他抗战决心不移,只是变得韬光养晦了。因为林天才也成为老板之一,买青山是他竭力所为,他又是岳父身份,家玺不好公开反对和抵制,于是将计就计,暗地里与蔗农将买青山变成青苗贷,既救了蔗农青黄不接之急,又可将各地甘蔗集中,多产糖蜜,以制酒精。此其一。
其二,李冬生与赵家玺以通信形式在舞台上表演,终觉“隔”,不能成戏,建议删去。由王林上场,直接陈述冬生未牺牲前多次写信给赵家玺,催制酒精事,并用一场直接展示冬生为抗战缺少燃料酒精,为保护后勤运输队的全体人员而英勇牺牲的场景。至此,赵家玺才说出他从未收到李冬生书信的事。当王林揭穿林天才当年唆使他绑架自己女儿玉秀,勒索家玺制作酒精的准备金时,大家才发现这一切都是林天才在捣鬼。这样,整个剧本的情节纠葛就集中了。先是赵家玺与父亲赵孟彦之间的冲突;后来是赵家玺与岳父林天才的冲突。不这样写,纠葛便变成前父子,后冬生与家玺了。要树立冬生形象,就坍塌了家玺的形象,恰恰冬生的形象又那么不具体、不真实,作者要诉求的艺术追求就无法实现。
雷剧现代题材剧本《裸捐书记》
剧本作者这么介绍全剧内容:剧本以退休后县委书记陈光保资助一批贫困学生为引线。叙述了陈光保在任海康县(现雷州市)县长期间,筹建南渡河大坝、水闸。遭到伪明、张子强等一些反对分子的阻拦,陈光保凭着聪明智慧,公平正义的手段处理矛盾,修建了雷城至雷高路段海堤为南渡河大坝,杜绝了南渡河洪潮水灾,保护了10万多亩良田。受益了雷州100个村庄。同时,陈光保退休后,筹办农场。将农场收入、个人退休金、儿女抚养费、个人房产等无私捐赠,累计捐款1200多万元用于奖教助学,惠及6000多名学生。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称:“裸捐书记”。
实际上,剧本主要是表现了陈光保在20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南渡河海堤大坝和水闸的事。全剧由序、尾声和“驻点救灾”“建坝纠纷”“半夜恩怨”“群众建坝”“工地闹鬼”“灾民拆坝”等六场组成,从场名看,应是陈光保在任时修建大坝的经过。似乎和“裸捐”没有关系。所以现剧本定名是实不符名,应改。或另起炉灶,表现陈光保裸捐的离奇异事。就该要深究他裸捐的动因、裸捐的细节、裸捐的效益,由此提炼出裸捐的艺术形象、裸捐的观念价值、裸捐的艺术表现,结构裸捐中的富于戏剧性的人物关系,主要动作线,引起观念、思维、动作、身份等差异和纠葛,找到纠葛的焦点和行动推进的动力,精准地选取艺术细节,突显陈光保的性格。只要找到和收集到较多的上述生活素材,且能生发出戏剧性来,还是可能写成戏曲剧本的。
即便是现在剧本中存在的事件和材料,也全部是陈光保修建大坝的。但现在的情状,仍然是一堆生活素材,尚无一处已提炼成艺术细节。虽然已有了卫奶奶与陈光保的宿怨,以伪明为代表的持不同观点者,他们与陈光保的认识、思维差异,但此种种却未能提升为艺术细节,还是一堆堆素材,一类类题材资料,作者的创作主旨亦未能浮现出来。
本来这种修建大坝的题材是很难写成一个戏曲剧本的。因为修建大坝,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首先,其动议都必须经过党的会议民主集中、研究论证才能确立下来。其次,一当形成决议,就会组建领导和执行班子,以党和政府的名义,动员一定范围内的干部、群众,集中财力物力按期按质完成,难得有那种可以逆转建设项目的矛盾冲突存在,只能是行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预估的问题和实际存在的差别等,像剧中出现的县委常委伪明直接组织、挑动、引发群众直接对修建工程进行阻止和破坏的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的。这样的艺术虚构不是来自生活,因而也无艺术价值可言。
建议停止这种题材的戏曲剧本创作。另择题材为佳。
大型历史题材剧本《梅花赋》读后感
剧本的主要内容是:唐武周时期,宋璟进士及第,授上党尉。上任途中,巧遇元硕、元梅兄妹。元家被张昌献“飞书”所诬,圣旨着满门抄斩。元硕兄妹逃脱,求宋璟收留妹妹元梅,元硕将追兵引开。元梅对宋璟说了实情,是因乃父说过一句民间俗语:“牛架辕,马拉套,娘们当家瞎胡闹”。遂被“飞书”指诬为中伤当今皇上而获罪。宋璟以元梅为内眷,躲过侍卫搜捕。但侍卫却将搜捕兄妹俩的任务交他完成,限期三天。元梅谢过宋璟而别。
张昌献邀元梅去唱堂会,元梅行刺张,不遂,被执。宋璟以张穿黑衣、骑红马、形即元硕为名,捕拿张,救下了元梅。张说出张乃张昌宗拜把兄弟。后宋璟被以“冒犯王亲,缉凶无方”为由,革职候缺。宋璟闲来赏雪,吟就《梅花赋》。
狄仁杰举荐宋璟,称为栋梁材。张昌宗说宋璟就是包庇元硕的那个人。武则天决定金殿面试宋璟。宋璟冒杀头之险,直言弊政,得武后赏识,拔为监察御史。张昌宗谗言惑后,陷魏元忠入狱候审。张昌宗假武后命,威胁张说作伪证,诬魏元忠拥太子自立。宋璟诤言谏张说,张始知大事不好。宋璟与元梅弹琴咏梅,琵琶弦断,二人惊后定计。万像神宫,众臣作证,为魏元忠开脱,武后留魏、张于岭南。八大臣跪求免,后不允。元梅献无弦琵琶,宋璟借无弦琵琶喻治国,武后终以无罪赦免魏、张,升宋璟御史中丞。
元硕以宋璟府报信,称张昌宗在邢州强占民房,兴建寺庙,欲谋帝位,百姓为此流离失所,签《万民状》上告。宋璟据实奏明武后,呈上《万民状》。为审张昌宗案,宋璟逆龙鳞丢官而去。武后亲到宋府,为元梅与张昌献联姻献计并作媒,宋璟断不答应。元梅慨然应旨,意欲借机刺杀张氏兄弟,为冤死父母报仇。结亲日,元梅剌杀张昌献未果,被元硕救出。张昌献欲行刺宋璟,元梅挺身护卫,中剑亡。宋璟抱元梅遗体,在素袍上血书《梅花赋》以奠。
剧本共分五场,以《梅花赋》为核心艺术意象,象征着宋璟品格清奇,品性高洁,刚直骨鲠,忠诚国家,他与元梅的友谊坚贞,碧血凝结。围绕着这个艺术意象,作者择定的主动作线清晰明白,以宋璟、狄仁杰、魏元忠等忠贞老臣为阵营,坚持广纳贤材、除逆止杀、清冤昭雪,泾渭分明地对垒张昌宗、张昌献为代表的惑后谄臣,先后救出了元硕、元梅兄妹,被诬的魏元忠、张说,狙击了张氏兄弟借联姻为名,奸淫为实的阴谋。让碧血染浸的《梅花赋》愈发崇高、价无可估。
全剧集中刻画了宋璟、元梅的艺术形象,突显出他们鲜明的个性。宋璟热肠侠义、足智多谋、才华高妙、冒死直谏的形象是全新的创造。
元梅的坚忍果毅、誓死血恨、温婉秀颀的性格与宋璟的形象相映生辉,作者的努力是成功的。此外,武后的杀伐、阴冷、独决,狄仁杰的智慧、贤能,张说的世故、机变,张昌宗的谄媚、贪婪,都能简文略笔地勾勒出来,足见作者具有较熟练的文学创作能力。
抉取的一些艺术细节也较生动、独到。如宋璟为救元梅,故意知错就错地将张昌献作为钦犯元硕缉捕起来的细节;巧妙地利用断弦琵琶来比喻国事,向武后讽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让魏、张得到无罪赦免,还让自己取得了更大的说话权利。
但剧本尚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加工修改:
一、结构上还需多动动脑筋。如现在每场中都有至少一处切光暗转的地方,最多的第一场竟有三处暗转。同一场中暗转多了,就说明选取的细节杂了、多了,说明人物的动作线就不那么集中了,也表明一场中纠葛不集中了。因此,转场一多,往往让流畅的动作线停滞下来,影响观众对戏剧情节的理解,陌生化戏剧美趣的联想享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艺术细节的提炼上下功夫。有两个途径可以试着采纳。其一,尽量做到为主要人物选择艺术细节,让复杂的想法单纯起来,这样就可以在同一场景中表达多个人物、多个动作,但进行的却只是同一件事。这种多个动作,多个人物是以思维方式的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行为方式的对抗来呈现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必在一场中表达多个人物的多个动作。如果必须要集中多个人物、多个动作在一场中,最好再去加工、打磨、提炼新的细节。如第一场,剧作者想要表达的事件至少有4个——两次救梅,一次免职赏雪,一次点题《梅花赋》,于是就作了3次转场。太多的事,或者交代较多事。要处理这些事,先看看这些事能否合并,再看能否删除。二者都不行的话,那就走第二条路径,另设一场。
二、剧中在万象神宫议事的场景太多,共有3处。这种在宫殿议事的戏往往不好看。为何?场景环境固定,人的姿态固定,动作方式难于变换,很难形成情感交流。如果有这么多的不利因素和乏善可陈,就应该努力回避宫殿表演形式的使用。可以把宫殿主人请出来,如武则天多疑、猜忌,喜欢暗访,于是就制造一些让其生疑、迎合她的爱好的事端来,自然而然,她就移动大驾,出宫来了,就像第五场她出宫来亲自做媒那样。第三场、第四场的万像神宫的戏都可以试探着从宫中将武则天或张昌宗调出来演。
古装小戏剧本《骂鸭记》读后感
这是一个取材于古典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中《骂鸭》篇而编写的剧本。故事讲一贯耍刁、好吃懒做、蛮横无理、偷东摸西的流氓王二毛,因为偷吃了邻居张老好的一只鸭子,身上便长满了鸭毛,又痛又痒,难受万分。夜梦仙人指点,唯请丢鸭人把偷鸭人痛骂一顿,方能褪毛止痛除痒。于是他冥思苦想,如何做到让失鸭人张老好痛骂自己一顿而又不失自己颜面。恰在这当口,张老好唤着“鸭鸭”寻找失鸭来了。这是一个礼佛吃素做善事的老头。王二毛拦住他,问他家里是否丢了什么东西?张老好觉得他的问话蹊跷,不想沾惹他,连说“无有无有”。王二毛进一步说“是否丢了鸭子”?张老好诧异他怎知?王二毛讲他知道是谁偷吃,劝张老好把偷鸭贼痛骂一顿。哪知张老好说“不骂不骂”。王二毛见讨顿骂都不容易,就劝张老好恨那个贼,快些骂,老好说“真不会骂”。王二毛说,你不骂就是纵人偷盗,这样反倒让张老好生了疑心:“我丢了鸭子,你着什么急”?王二毛举拳欲殴张,张不理他走开,王身上的鸭毛又竖起来了,又痛又痒,他只好讲出鸭子是我偷吃了,浑身长鸭毛,只有张老好骂他一顿,才能褪毛除痛止痒。张回说,自幼就不曾骂过人,更不会骂。二毛让他试着骂,他还是不会骂;二毛决定教他骂,张老好他学着骂,骂着骂着越舒服,将王二毛骂个痛快淋漓。二毛也就褪毛除痛止了痒,正想高兴感谢张老好请喝两壶时,他突然觉得张老好是借机真骂,顿起愤怒,举拳欲打他,身上的鸭毛又长出来了。他高叫“张爷爷救命!快骂我!”张老好只好“阿弥陀佛,不骂了,伤不起”地走开了。
剧本改编得很成功,可以直接投排登上舞台。
一、全剧两个人物动作目的相互影响,渐次明确。首先是王二毛的动作特别专注和明朗,他就是要努力实现张老好将他痛骂一顿的愿望,好将身上长的鸭毛褪去,除痛止痒。而张老好的出场只是为了寻鸭,但在王二毛言行一步步诱导下,由被动逐渐主动;而王二毛先是主动,后来渐次被动。整个过程层次细腻,清晰,两个人物的动作纠结分阶段推进:从平稳到操切,从平静趋激进:一方讨骂,一方不骂;一方露真,一方起疑;一方求痛骂,一方不会骂;一方教人骂,一方学着骂;学骂的骂得舒服,教骂的褪毛止痛;教骂的感激中生出愤怒,学骂者不骂了免受伤害;巧妙地在高潮处实现突转,彰显全剧主旨:心不善行不轨者,最终会自作自受;天作孽,犹可说;人作孽,不可活。
二、大量使用富于动作性的语言,使双方相互受到刺激,注重人物心理变化的显示,让变化的心理层次分明。全剧除少量的外部动作外,大量的唱念语言集中在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变化的层次上,在彼此的心理活动中得到反映,产生互变,如剧中的高潮突转处的一段唱词:
张老好 (唱)教学骂邯郸效步,气顺畅脸红脖粗。往日行事似懦夫,见了恶人就低伏。晨起摸摸头脚在,一天无恙便知足。常遭盗贼来窘辱,声不敢吭气不出。难得苦水来倒吐,原来骂贼也舒服。渐入佳境刹不住,旧恨如潮决堤诉。王二毛啊无赖子,你偷我鸭子难饶恕。天生一个贼坯骨,平日嚣张又跋扈,吃喝逍遥偷盗赌,身不干活染五毒。偷吃鸭子你穿肠烂肚,手和脚要长成鸭蹼。一张嘴变成鸭屁股,打嗝都是鸭屎味,浑身鸭毛水上浮。来世变只大公鸭,也让贼偷去好下厨。
王二毛 (唱)一顿臭骂释重负,脱毛止痒好舒服。张老好啊!你是我再生父母,有空请你喝两壶。心存感激走上前…… 不对!这骂声分明出肺腑,仔细思忖不对路。他定然是借机来真骂,心底不由起愤怒。然后是举拳要打老好……
一个建议,王二毛和张老好二人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唱段部分都可省略一些,读来读去总觉有点叨叨。如王二毛的唱段中前四句就可缩为两句;张老好的唱段中的后两句可以删去。其他的唱段中似也有如此瑕疵,精思后,可让唱词简洁凝炼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