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工伤预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思考

2020-11-22刘辉霞夏季

劳动保护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工伤保险工伤广东省

刘辉霞 夏季

( 1.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 510440 广东广州 2.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510030 广东广州 )

0 引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 年发表的《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 年》白皮书中介绍,我国现有残疾人8 500 万。有数据显示,到2030 年,每年新增残疾人200 万~250 万,残疾的主要原因不再是先天因素,而以意外伤害(工伤事故)为主[1]。截止到2018 年末,我国劳动者约7.76 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9 亿人,认定(或视同)工伤110 万人[2]。广东省工伤参保人数3 739 万人,工伤认定人数14.64万人[3],工伤职工中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占2/3以上[4]。

广东省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标准,搭建了相对完善的工伤预防服务体系,构建了政府、企业、职工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伤预防工作新格局,形成了多方共赢、良性互动的政策效应。工伤发生率从2012 年的0.56%下降至2018 年的0.34%,保障了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分散了企业风险,提高了工伤保险基金使用效率。

1 广东省工伤预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 建章立制,着力完善工伤预防制度体系

为了工伤预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1998 年开始,广东省用地方性法规形式奠定了工伤预防的法律地位和制度基础。一是立法保障工伤预防开展。《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把“促进工伤预防”作为立法的宗旨之一,明确工伤保险基金可用于工伤预防支出,规定了工伤预防费提取比例并作为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奠定了工伤预防法制基础。二是规范工伤预防费管理使用。制订了《广东省工伤保险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伤预防费支出范围、使用主体、预算管理、用款程序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做到了厘清边界、细化程序、明确责任、强化监管,信息公开。三是推行工伤预防项目实施模式。根据国家部署,结合广东省实践,按照“政府主导,专业运作,项目驱动”的工作模式,实行项目管理。出台了《广东省工伤预防项目实施办法》,对工伤预防项目重点领域确定与发布、申报、项目遴选及确定、组织实施、评估验收、结算等具体过程作出规定。做到全流程管控,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实现可查询、可追溯的全过程痕迹管理。四是制定行业工伤预防标准。通过10 多年的经验,广东省部分地市,通过专业机构与大学合作,归纳总结了19 个行业的企业现场工伤危险因素评估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起到了较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1.2 加大投入,持续健全工伤预防三项长效机制

建立工伤预防三项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工伤预防工作可持续开展。

一是建立技术保障机制。组建省、市两级工伤预防专家库,负责在工伤预防项目遴选评审中提出评估意见,在项目评估验收中提供技术支撑;组建工伤预防专业机构及团队,以省工伤康复中心为依托,成立工伤预防专业团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环境,培养企业工伤预防培训导师;充分发挥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示范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培育工伤预防专业机构与专职培训导师。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工伤预防费纳入人大预算管理,据实列支。近年来,广东省年均支出8 000 万元,占基金征缴的2%,解决了工作开展的经费问题。

三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广东省各级人社部门注重与应急、卫生、财政、住建等部门协作,发挥人社部门经费保障优势和应急、卫生、住建等部门行政主管优势,在宣传培训、信息共享、监督检查等方面密切合作,建立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1.3 聚焦重点,工伤预防宣传培训有成效

1.3.1 抓好宣传提高工伤预防意识

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推动劳动者从“要我预防”向“我要预防”“我会预防”转变。

一是以“点”为支撑,开展针对性宣传。以高危职业人群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咨询服务、参与知识竞答、微电影、公益广告、上网阅读、案例分享、警示教育基地参观等,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二是以“线”为主轴,突出重点行业宣传。对高危行业精准施策,重点“抓两头顾中间”,主要针对企业负责人和一线员工和班组长代表进行工伤预防的宣传,提高全行业内劳动者的工伤预防意识、知识和技能。

三是以“面”为基础,打造宣传品牌。通过工伤预防名师大讲堂、百厂行、巡回义演、知识竞答、技能比武、移动体验车等品牌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

四是以“活”为特点,创新宣传载体。既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优势,又利用新媒体的覆盖优势,还创建了互动体验式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与其他部门联合行动等活动,构建工伤预防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新格局。

1.3.2 抓好培训,提高工伤预防技能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精准与实效,从“传统的被动灌输”向“双向互动与持续改善”培训模式转变,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利用大数据精选培训对象。通过全省工伤保险信息集中系统数据库,找准培训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人群,精准施策。

二是量身制订培训内容。组织省工伤康复中心,编制了不同人群工伤预防培训基础教材和大纲,要求培训导师结合企业现场巡查评估情况,制作培训内容,做到“一企一课”,保证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三是推行互动体验式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的特点在于:有相对科学的工作流程,培训前的工伤危险因素评估,不同人群的互动式培训和培训后的持续跟踪回访,突出可持续改善[6]。

四是开发在线学习培训系统。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了“工伤保险在线学习培训系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有效提升了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和技能。

1.4 奖惩结合发挥浮动费率杠杆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广东省采用费率调浮来压实工伤预防工作。对安全生产情况好、基金使用少的用人单位下调费率,上下浮动幅度最高达50%,发挥了浮动费率杠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主动做好工伤预防,减少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

2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 工伤保险职能部门不健全,专职人员不足

目前,广东省大部分地市均未设立专门从事工伤预防的行政和(或)经办职能处(科)室,也未有专门从事工伤预防的专职人员编制。众所周知,工伤预防工作作为工伤保险的首要职能,工作任务重、流程长、要求高、内容多、金额大、监管严,需要探索的工作多,迫切需要配备有专职人员和科室来承担此项工作,不能再将工伤预防工作作为某一处(科)室的附加工作,从而导致工作难以开展。

2.2 工伤预防费用使用范围过窄,基金作用发挥不充分

2017 年人社部、财政部、卫计委、安监总局联合印发《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收窄了工伤预防费的使用范围,规定工伤预防费只能用于宣传、培训两个项目。在试点时期可以开展的职业危害岗位职业健康体检、工伤预防事业课题研究等项目,都被剔除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限制了工伤预防费的使用,也阻滞了工伤预防事业的发展。

2.3 工伤预防各项标准还不完善,监管难

工伤预防工作是利国利企利民的好事,如何将工伤预防费合法、合规地用到实处,监管是难点。项目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缺乏评判标准和监管手段。

2.4 专业机构与人才还不足,亟需培育

2.4.1 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匮乏

我国工伤保险起步晚,发展快,职能优化进程较快,工伤预防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缺乏。目前,高校没有设置工伤预防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尚未建立;人才培养资质要求不明确,人员晋升渠道狭窄。工伤预防专业机构准入门槛低,建设标准缺乏。

2.4.2 工伤预防机构管理标准缺乏

工伤预防专业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流程不统一、培训内容不统一,支付标准不统一,服务标准不统一,效果评价不统一。

2.4.3 项目采用招标形式存在不科学现象

工伤预防项目招投标流程长,环节多,参与机构少,实际实施时间短,工作开展计划性与连续性不强,招标形式无法全面评估专业机构的实际情况,个别招标机构还出现了“卡拿索要”现象。

3 对策建议

3.1 健全工伤保险行政经办职能部门

从人本主义和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工伤保险三大职能将日益明晰与凸显,工伤保险的最终目标要实现“零工伤”,工伤预防必将愈来愈受重视。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应该成立单独的工伤预防处(科)室,配备专职人才,做到有事有人干,实现人才带动事业的发展局面。

3.2 扩大工伤预防经费使用范围

适当扩大工伤预防经费使用范围,对在试点过程中,成效明显的项目建议增加经费支出,如:第一,用于工伤预防政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第二,聘请专家验收或聘请第三方验收机构的费用;第三,针对职业危害因素高的中小微企业,为部分岗位人群提供职业健康体检,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3 构建工伤预防全过程监管模式

由于工伤预防工作流程长、环节多、工作量大、基金额度大,因此,为了切实保证项目成效明显、基金安全、企业认可、员工受益,需要构建一套良好的监管模式,做好事前防控、事中监控、事后质控。

3.4 简政放权,健全完善工伤预防服务机制

3.4.1 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发展

广东省将省工伤康复中心作为全省工伤预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该中心在工伤预防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承担全省工伤预防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的培育,以及第三方验收机构的职能,积极协助工伤预防政策标准的起草,协助各地市工伤预防工作的全面铺开,为各地市工伤预防的开展提供技术、人才与行业标准,让人才更加专业,让专业机构运行更加规范,使工伤预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3.4.2 成立工伤预防协会,高效推进工作

广东省正在积极推动省工伤预防协会的成立,让协会成为工伤保险行政与经办部门的助手,将部分职能转到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主动作用,为工伤保险行政经办、专业机构和参保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更好地推动工伤预防的发展。

3.4.3 成立质量控制中心

成立广东省工伤预防服务质量控制中心,将该中心挂靠到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不断加强全省工伤预防机构的建设与监管;出台各行业工伤危险因素巡查评估和培训标准,细化服务人群与专业人才分工;协助出台工伤预防服务内容、支付标准、专业机构建设和管理标准,形成长效机制。

3.4.4 优化项目管理

认真审核第三方资质,严格筛选具备专业人才和专业水平的机构作为项目开展的机构,采用协议管理的模式,做到一年一考核一签协议,既缩短了工作时间,减少了工作量,又保证了实施机构的专业性与工作的延续性,还能避免跨年结算的问题。

猜你喜欢

工伤保险工伤广东省
我在北方,热成工伤
工伤保险法律问题三则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放弃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约定无效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