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须出“硬功实招”
2020-11-22程建文
■程建文
一些地方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存在工作重心调整不及时、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复工复产成效不明显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担当意识不足、帮扶流于形式、只瞻前不顾后。
当前,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出台政策措施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工作重心调整不及时、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复工复产成效不明显等现象也不容忽视。集中表现在:担当意识不足。当防控形势稳中向好、党中央及时作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后,一些地方思想上怕出事、怕担责,导致行动上不敢放、放不开,更有甚者对防控措施层层加码,帮扶流于形式。为鼓励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省市县相继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而基层抓落实时,往往是会议传达多、细化落实少,坐等企业申报多、主动上门对接少,导致好政策仍停留在纸上。在积极准备复工复产必需的人财物等内部要素时,没有细致深入地考虑市场行情、订单需求等外部要素,不能让“停摆”的企业恢复活力。
对此,要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提升企业复工复产率。
身子“沉下去”,问题“浮起来”。树立问题导向,第一时间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党员干部“一对一”驻厂服务,搭建政企沟通桥梁,一方面,对照企业复工前必须达到的疫情防控要求,检查防控措施落实、防疫物资准备及体检、消毒、登记等有关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全面摸排企业存在的员工返岗率低、资金压力大、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紧张等最紧迫的困难,为下一步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提供准确参考。
政策“讲明白”,措施“立起来”。树立需求导向,收集整理惠企政策“大礼包”,为企业找到最适用、最有价值的税费减免、资金扶持等政策“干货”,促使惠企政策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一企一策”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尤其政策兑现部门要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因时制宜开通网上窗口,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环节、压缩时限,为企业抢抓时间效益。
担子“挑在肩”,复产“快起来”。树立效果导向,紧盯企业“缺项”补“增项”,帮助企业代办安全、环保等必备证照,及时递交各类税费减免、缓缴及贷款展期、续贷申请,协调解决用工短缺、防疫物资和原料紧张、运输不畅等难题,不断推进地区供应链、产业链恢复到原有水平,有效提升复工复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