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超短波在麦粒肿精细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0-11-21卢媛媛于晓原张冬舒杨浩杰
孙 烨 卢媛媛 于晓原 张冬舒 潘 婷 杨浩杰
西安交通大学医院,陕西西安 710049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通常急性起病并伴有明显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很快成脓破溃,单纯局部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成脓后手术切开引流存在一定痛苦,自行破溃后红肿硬结消散较慢,明显影响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采用五官超短波在麦粒肿的不同阶段辅助药物及手术的方法进行精细化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就诊的麦粒肿患者25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本研究制订的纳入标准:符合麦粒肿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无药物过敏史;无超短波治疗禁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短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9例。按照就诊时病变部位的表现不同分为3期,分别是局部或弥漫红肿为A期,局部成脓为B期,脓肿破溃或排出残留硬结为C期。超短波治疗组中,男68例,女61例,平均年龄(23.0±2.0)岁,外麦粒肿87例,内麦粒肿42例,A期86例,B期32例,C期11例。对照组中,男70例,女59例,平均年龄(23.1±1.6)岁,外麦粒肿83例,内麦粒肿46例,A期90例,B期27例,C期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就诊时患病时间、病变部位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自入组之日起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H20150278)局部抗感染治疗,4次/d,同时给予患眼局部热敷,3次/d,10~15min/次,在脓肿完全形成后手术切开引流,充分清除脓性分泌物后无菌纱布覆盖,术后每日常规消毒换药至脓液清除干净切口愈合。
超短波治疗组:除对照组局部用药、热敷治疗及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外,按照患者就诊时病变局部的表现采取不同的超短波处理方法。(1)对于就诊时仅表现为局部或弥漫红肿(A期),伴或不伴局限性压痛性硬结的患者,给予无热量的超短波治疗。采用汕头产DL-CⅡ(五官)超短波电疗机,频率40.68MHz,波长7.37m,输出功率50W,预热2min后,患者坐位仰头于靠背垫上,闭目后取直径4cm圆形电极置患处,单极法,隔无菌纱布将电极轻轻接触患眼,无热量治疗剂量为Ⅰ级,电流强度为(25±5)mA,治疗时长10min,1次/d。(2)对于就诊时麦粒肿已局部成脓(B期)尚不需手术切开时,使用微热量超短波治疗,剂量为Ⅰ级,电流强度为(50±5)mA,治疗时长10min,1次/d。(3)对于就诊时麦粒肿已破溃、局部轻度红肿残留硬结者(C期),以及A期或B期治疗过程中已完全成脓行手术引流排出但局部仍残留硬结者,自术后第一天起使用微热量超短波治疗,剂量为Ⅰ级,电流强度为(50±5)mA,治疗时长为10min,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平均治疗时间,不同类型麦粒肿的总有效率、不同病变分期的总有效率、麦粒肿早期患者的手术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局部红肿、疼痛、硬结消失,或脓肿排出,皮肤或结膜面伤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及硬结残留;好转:局部红肿、疼痛减轻,硬结缩小,或脓肿排出,皮肤或结膜面伤口愈合尚可,局部红肿减轻,硬结缩小;无效:局部红肿、疼痛、硬结无变化,或脓肿排出不完全,皮肤或结膜面伤口愈合不良,局部红肿、硬结无变化[1]。将治愈率+好转率作为治疗总有效率用以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及平均治疗时间比较
超短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短波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及平均治疗时间比较
2.2 两组治疗不同类型麦粒肿总有效率比较
超短波治疗组外、内麦粒肿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就诊时不同病变分期总有效率比较
就诊时病程尚属A期及B期的患者,超短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就诊时病程已属C期的患者,超短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麦粒肿A期患者的手术率比较
A期超短波治疗组的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麦粒肿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型,有典型的红、肿、热、痛表现,严重者伴有邻近球结膜水肿,甚至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2]。传统治疗方法为局部热敷及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治疗,出现脓肿后需要及时手术,局部切开引流排出脓液,但是很多患者对于手术存在抗拒,导致往往自行破溃脓液排出不畅,造成局部炎症迁延不愈,甚至感染扩散导致眶蜂窝织炎的发生。
表2 两组治疗不同类型麦粒肿总有效率比较[n(%)]
表3 两组就诊时不同病变分期总有效率比较[n(%)]
表4 两组麦粒肿A期患者的手术率比较[n(%)]
超短波电疗法属于高频电疗的一种,临床上因其具有热效应、热外效应被广泛应用于急性、亚急性炎症、损伤疾病的治疗。在炎症早期应用无热量的超短波治疗可以镇痛、消肿,促使炎症局限、吸收;炎症已有化脓倾向时,应用微热量的超短波治疗可促使炎症局限、吸收,化脓成熟,坏死组织脱落;在炎症后期应用微热量的超短波治疗则可加速炎症残余浸润吸收,伤口肉芽生长,加速愈合[3]。在国内的临床研究报道中超短波对丹毒、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等疾病的治疗中均有较好的疗效[4-13]。
在本研究中超短波治疗的应用明显缩短了麦粒肿患者平均治疗时长,仅为3.99d,并且总体有效率也明显提高,达到97.67%,这与李翠英等[1]研究的超短波治疗麦粒肿有效率为94.55%、平均痊愈天数为3.04d的结果相近。不论是外麦粒肿或内麦粒肿,超短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虑与眼睑皮肤菲薄,对于超短波治疗反应较深部组织好有关。而对于就诊时病变处于早期和中期的麦粒肿患者超短波的治疗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处于病变早期的麦粒肿患者超短波治疗后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对于已处于病变末期脓肿已破溃残留红肿硬结的患者超短波治疗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入组例数相对较少有关,也与病变后期结缔组织增生、炎症残余浸润吸收减慢有关,表明即便有好的治疗方法也需要在疾病的早期介入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这与任杰[14]在使用超短波治疗外耳道疖肿的研究中建议相同。对于反复发作的麦粒肿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睑缘清洁,坚持睑部热敷及按摩,从而减少睑缘炎及其相关的角结膜病变的发生[15]。
综上所述,麦粒肿在眼科临床工作中虽然是常见病、多发病,但是如果能够做到就诊时根据病变局部的表现及病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配合不同热量及强度的超短波治疗,达到对疾病的精细化个体化治疗,则有利于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而超短波治疗耗时短,无痛苦,患者依从性好,更容易为学业繁忙的在校大学生接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