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茗香远扬谁为器—中国茶叶博物馆藏清代外销茶具鉴赏(下)

2020-11-21李竹雨

收藏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底径粉彩茶具

□ 李竹雨

14.清乾隆 青花加金彩茶具组(图14)

茶壶:高10.1、口径9.0、底径10.7 厘米。

茶叶罐:高11.5、口径2.6、底长7.6 厘米。

花口杯:高4.7、口径8.0、底径4.0 厘米。

茶托:高3.4、口径13.2、底径7.3 厘米。

该套茶具系海外回流的茶具,馆藏该套茶具包括了茶壶、茶叶罐、杯、把杯及盏托。在Mary Stevenson Cassatt 绘制茶桌旁的女人(Lady at the Tea Table)中可见此套茶具还至少包括了带盖奶壶,图中未出现把杯。

壶直流,平盖,梨形钮,扭股把手。壶身以青花绘中国传统山水楼阁以及柳树纹饰。在《瑞典藏中国陶瓷》一书中有形制相同的青花山水壶(156 页),由西方古董公司收藏。这件茶壶的纹饰与中国茶叶博物馆藏的略有不同,西方古董公司所藏的这件绘欧式建筑,且没有描金装饰。书中提到这类壶的设计师仿造英国新厅瓷器厂的风格,直流的壶嘴造型是适用于金属改装。此类金彩很多是被运到英国伦敦后重新添加的,也有在广东加彩后运到欧洲。

茶叶罐,直口,盖失,弧肩,平底,器身为四方体,表面起楞线,有波浪起伏的视觉效果。器身以青花绘山水楼阁纹饰。

托,花口,浅腹,圈足。器身起楞线,以青花在盘心绘山水、楼阁、柳树、塔等中国元素的纹饰。口沿及盘心有金彩装饰。

杯,花口,圈足,器身起楞线装饰,外壁青花绘山水纹饰,口沿内以青花和金彩做边饰,器心有青花写意纹饰。口沿圈足等处绘金彩。

把杯,花口,圈足,器身起楞线,一侧安有把手,把上以凸点装饰,把与器身连接处贴有花朵以加强连接。器身青花绘山水纹饰。口沿把手圈足等处绘有金彩装饰。这里简单谈一下关于把杯和无把的碗状杯的情况,中国传统的饮茶器具中一般是无把的,均为碗状。传至欧洲后,受到欧洲传统饮具的影响,出现了带把的杯。柯玫瑰《中国外销瓷》中提到“品尝咖啡一般会使用带把手的小杯”,所以成套的茶具中带把的小杯也常常被认为是咖啡杯,而且许多外销的套组器具中往往是包括咖啡具、茶具和饮用可可的器具。《Philadelphians and the China trade 1784 ~1844》一书中称无把的碗状杯为“evening cup”,而将有把的杯称为“coffee cup”或者“breakfast cup”,其中提到美国皇后号商船的货运单上有关于“breakfast cup”和“evening cup”的记载,并且认为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的疑问,使用者系美国人认为无把的杯很烫,无法用来喝茶,而“evening cup”的使用方法是将杯中的热茶水直接倒入配套的茶托中,然后一饮而尽。而早餐茶和咖啡一样,是用带把的杯来饮用,这是目前看到相关资料的解释中证据较为详实的一种说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15.清乾隆 青花山水纹茶具组(图15)

壶:口径7.7、底径7、高16、通高22.5厘米。

奶杯:口径4.9、底径4.1、高11.5 厘米。

茶叶罐:口径3.4、底径4.1、高13 厘米。

茶碗:口径10.8、底径5.0、高5.5 厘米。

茶杯:口径7.8、底径3.7、高4.9 厘米。

该套茶具由壶、杯、茶叶罐以及奶杯组成,系清代乾隆时期的典型外销茶具。

壶直口,拱形盖,宝珠钮,圈足,壶身对称两侧设有弯流和把手,把手上装有小孔。盖面及其腹部均以青花绘有亭台楼阁以及柳树等纹饰。

奶杯尖状流,口部微微外撇,梨形腹,圈足。一侧设有把手,把手上装有小孔。口沿下青花绘一圈几何纹和一圈铜钱纹两层纹饰,腹部绘亭台楼阁以及柳树等纹饰。尖流部分有金彩。

茶叶瓶直口,拱形盖,宝珠钮,圈足外撇。口沿下青花绘一圈几何纹和一圈铜钱纹两层纹饰,腹部青花绘亭台楼阁以及柳树等纹饰。盖沿、钮及圈足均有金彩。

茶杯敞口,弧腹,圈足,腹部青花绘亭台楼阁以及柳树等纹饰。杯内口沿下青花绘一圈几何纹和一圈铜钱纹两层纹饰,碗心青花绘图案较随意。部分杯口沿存留金彩。

茶碗敞口,弧腹,圈足,腹部青花绘楼阁、松树、山石、人物以及牧牛等纹饰。杯内口沿下青花绘几何纹一层纹饰,碗心以青花绘水波石纹。部分杯口沿存留金彩。茶碗的纹饰和青花与该套茶具中其他器物略有区别。

16.清 粉彩戏曲人物纹茶具组(图16)

壶:口径8.5、底径9.0、高24.5 厘米。

糖缸:口径9.2、底径6.2、高13.2 厘米。

奶杯:口径13.5、底径7.0、高8.5 厘米。

把杯:口径8.7、足径4.5、高6.2 厘米。

壶直口,带宝珠顶钮盖,矮颈,折肩,弧腹紧收,外撇式圈足。肩腹相接处安一扁条状提梁,与之对应一侧安一扁圆形长流。肩部及圈足外壁以黄色为地,上饰粉彩缠枝莲纹。腹部主体纹饰为刀马人物。

糖缸敞口,带盖,筒形腹,外撇式圈足,盖钮设计成花蕾状,器腹部两侧安两绞丝枝干状系。盖面及缸肩部以黄色为地,上绘粉彩缠枝花,缸腹主体部分绘粉彩人物纹。

图17 清 粉彩纹章瓷茶叶瓶

图18 清 粉彩纹章瓷八方茶叶罐

奶杯口沿设计成匜状,直流,扁圆形腹,矮圈足,肩及上腹部相连处安一扁条状把,杯内外口沿部分饰黄地粉彩缠枝花,杯主体部分以粉彩绘戏曲人物纹。

把杯敞口,深腹,矮圈足,肩部与上腹部相连处设计扁平状把,口沿内侧及圈足外部饰黄地粉彩缠枝花纹。杯主体装饰为粉彩戏曲人物纹。

从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茶叶大致分为三类:绿茶、红茶和乌龙茶。17世纪末茶叶贸易始兴,绿茶是唯一的出口茶类。18 世纪初,红茶开始进入市场,并被西方消费者所喜爱,逐渐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18 世纪末19 世纪初,乌龙茶被西方消费者所接受。西方对红茶的饮用方式多为调饮,即加奶加糖或者其他调味品后饮用,因而在中国定制的茶具中出现了奶杯、糖罐等器物。据资料显示,18 世纪上半叶欧洲使用的成套茶具已经较为复杂,包括了茶壶、奶罐、残茶碗、糖罐、带托茶碗、有把杯(一般认为是巧克力杯)、无把巧克力碗等多件器具。

17.清 粉彩纹章瓷茶叶瓶(图17)

高17.3 厘米。

直口,拱形盖,钮为端坐的小狗形象,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外撇。整个器身切割成6 个平面,正面为徽章图样。徽章面的正后方切面开光两处,内绘花卉纹,其余切面均绘有花卉纹饰,并施以金彩。整体以白色为底,金彩、红彩以及绿彩合理搭配,颜色活泼。

18.清 粉彩纹章瓷八方茶叶罐(图18)

高12.6 厘米。

直口,平肩,平盖,平底,八方体罐身。整体以粉彩金彩装饰,罐身正面绘有纹章图样,反面绘有佛手与花卉组合图样。盖面绘有松、竹、梅以及祥云的图样,肩部处绘有佛手、石榴、牡丹等纹饰。罐身两侧绘有石榴、梅花、佛手等吉祥图案。整体图案都以金彩描边。盖、罐肩部以及底部边缘也以金边红彩绘有花卉边饰。从纹饰上来看该茶叶罐应该是销往法国市场的茶具。

图16 清 粉彩戏曲人物纹茶具组

图19 清 黑漆描金茶叶盒

图20 晚清 竹雀纹银茶具组

19.清 黑漆描金茶叶盒(图19)

漆盒长23、宽17、高14.5 厘米。

木胎,带盖,八角长方形,平底,通体黑漆描金。盖面及器身以金彩绘制了战争场景。盒内置一对锡茶叶罐,锡罐面及外盖錾刻连珠纹饰。

欧洲早期所使用的藏茶器具多单个的瓶或罐,还没有出现组合形制的容器,这也和早期进口的茶叶品种较少有关系。17 世纪初荷兰人首次从中国和日本获得了茶叶并将其带至欧洲,但是并没有可靠的文献指出是具体哪种茶叶。1664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部用4 镑5 先令购了2 磅2 盎司的茶叶送呈国王,这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购买茶叶的记录,这些记载中都还未提到具体是哪种茶叶,可见当时西方人对茶叶的品种还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

最迟到18 世纪晚期,欧洲出现了内置2 ~3 个容器的茶叶盒,这些茶叶盒的底部和顶端可以滑动,安装锡的衬里,盒子配锁。内置的两个茶叶罐一般会放置红茶和绿茶两种不同茶叶,有时配合放一个糖罐或者放置一个用以混合茶叶的容器。这一时期茶叶盒的功能已经比较完善,这也和当时茶叶大量进口,饮茶之风兴盛密切相关。比较特别的是这类茶叶盒多配有锁孔,可以上锁,这和当时茶价昂贵有关。随着茶价的大幅度下降,这类带锁的茶叶盒也逐渐不再使用。

20.晚清 竹雀纹银茶具组(图20)

壶:口径7.5、底径9.0、高14.5 厘米。

糖缸:口径5.6、底径7.0、高8.2 厘米。

奶杯:口径9.0、底径7.0、高8.2 厘米。

该套茶具由壶、奶杯以及糖缸构成。壶钮、把手及流均制成竹节状,壶身锤蹀錾刻竹枝叶和雀鸟,居中为一盾形徽章,壶身承覆扣喇叭形三层高足。壶把手上下端均嵌有象牙,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壶盖与壶身以合页连接为一体。

糖缸盖失,两耳为竹节状,口沿亦做成竹节状,器身蹀錾刻竹枝叶和雀鸟,居中为同样盾形徽章,承覆扣喇叭形三层高足。奶杯把手及口沿为竹节状,器身纹饰与壶等相同。这套银茶具底部有“LUENWO”“Shanghai”“大吉”戳印。LUEN-WO 即联和银楼,是上海地区较为有名的粤人银楼,活跃于19 世纪70 年代至20 世纪20 年代。该套茶具形制为典型的西方茶具,但纹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竹和雀鸟,反映了当时外销银器中西交融的独特风貌。

这一时期中西茶叶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外销茶具的生产和发展,这些大量生产的外销茶具一方面需要迎合西方客户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却又深受中国传统艺术影响,因而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折射了这一时期中西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猜你喜欢

底径粉彩茶具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乌海市三坝汉墓群发掘简报※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品雅茶具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冯可宾买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