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物流能力动态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以江苏省为

2020-11-21李存芳王语涵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物流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江苏省农产品物流

仇 然,李存芳,王语涵 (江苏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QIU Ran, LI Cunfang, WANG Yuhan(Business School,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0 引 言

农产品物流是指以果蔬、肉类、水产品为主要对象,经过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实现保值增值并准时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对农产品物流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农产品物流能力的提升总体缓慢,显现出生产组织散、物流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系统损耗大等一系列问题,加之2020 年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使我国农产品物流能力遭遇重创。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强大优势支撑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对于农产品物流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于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最早开始于1901 年[1],现阶段主要聚焦于以下3 方面:一是关注基于相关要素的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问题。Fawcett 等(1997) 较早提出了物流能力的概念模型,并由投递能力、服务水平、柔性和物流成本4 要素构建物流能力评价模型[2];此后有学者建立一种农产品物流能力形成与提升模型,以此分析影响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因素[3];还有学者作了进一步拓展,将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运营能力、协调能力、环境政策支持4 个要素纳入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体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4 个要素与农产品物流能力正相关,建议增大要素投入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4]。二是关注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与物流发展模式选择问题。Santa 等(2012) 基于西班牙东南部农产品运输能力的评价认为,充分利用区域信息技术会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5];还有学者经过对荷兰花卉物流的评价后认为,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能够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6];也有学者依据中国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结果选择了相应的物流发展模式[7]。三是关注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与提升问题。Ahumada 等(2012) 认为生鲜农产品流通具有较高的随机性与风险性,对此利用随机数学模型,评估分析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相应措施[8]。此后学者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的特点,通过评价认为,采取产销协同策略,能够提升我国区域生鲜农产品物流能力[9]。并且强调做好农产品物流能力的评价不仅着眼于提升农业物流的发展水平,而且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10-11]。

总之,学者们从不同层面探究农产品物流能力及其评价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大多利用层次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等单一方法对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进行静态评价,尚未考虑时间因素,缺乏对于农产品物流能力发展趋势的动态综合评价研究;二是大多基于广义农产品概念进行分析,少有针对不同特性农产品进行“专且精”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聚类分析法,以江苏省为例,开展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厘清不同种类农产品供需失衡状况,探究农产品物流能力的提升路径。

1 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农产品物流能力是指农产品由产地到销地的物流供应链全过程服务质量、运作成本、时效性与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决定着区域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开展农产品物流能力的评价,目的在于发现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短板及其成因,寻找改善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关键是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已有文献对于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模型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区域差异显著,原有评价体系已经难以适应需要。

为了科学评价农产品物流能力的现状,选择地处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负责人、相关政府运输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基于评价指标建立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测性、层次性、动态性等原则,把评价指标设计为3 个层次,即目标层,一级维度层包括物流经营运作能力、物流需求动力、物流供给能力、物流发展潜力4 个维度,二级指标层包括10 个具体指标(表1)。二级指标的具体内涵设计如下:

表1 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在物流经营运作能力维度,以公路货运量、邮电业务总量、公路里程、农产品物流劳动力、营业性货运车辆数等5个指标反映。公路货运量体现区域内农产品物流的道路运输水平;邮电业务总量衡量区域内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公路里程体现区域内农产品物流的支撑能力;农产品物流劳动力体现区域内农产品物流的营运能力;营业性货运车辆数体现区域内农产品物流的配送能力。

第二,在物流需求动力维度,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GDP 2 个指标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现区域对于农产品的消费量及对于农产品物流的需求量;人均GDP 体现区域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及对于农产品物流的需求程度。

第三,在物流供给能力维度,以农林牧渔业产值指标反映。农林牧渔业产值体现区域农产品生产能力,产值越大,表示区域农产品产量越多,相应的供给能力越强。

第四,在物流发展潜力维度,以人均GDP 增长率、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率2 个指标反映。人均GDP 增长率体现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速率;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率体现区域第一产业发展的速度。这两个指标分别从经济水平和农产品资源方面测度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发展前景。

2 农产品物流能力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假设有n个被评价对象v1,v2,…,vn,选取了m个评价指标x1,x2,…,xm。对被评价对象vi(i=1,2,…,n)的某个方面进行评估,按顺序收集在一段时间t1,t2,…,tN内被评价对象vi(i=1,2,…,n)在指标xj(j=1,2,…,m)下的原始数据{xij(tk)}(k=1,2,…,N)。按照此类时间顺序排列多个平面数据,构建时序立体数据表(表2),进一步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分析建立动态综合评价模型[12]。

表2 时序立体数据表

首先,对于原始样本数据作出标准化处理,实现数据类型一致化和无量纲化。记yij tk()为标准化后的数据,则有:

式中:mini,k{xij(tk)},maxi,k{xij(tk)}分别为第j个指标在t1,t2,…,tN内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然后,建立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步骤如下:

(1) 构建基本模型。基于时序立体数据表中的三维数据,建立动态综合评价基本模型为:

式中:ωj为第j个指标上的权重,ωk为第k个时刻的时间权重,Ut表示被评价对象在t1,t2,…,tN时刻内的综合评价值,vi tk()表示第i个被评价对象在tk时刻的评价值。

(2) 确定指标权重ωj。采取“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充分反映被评价对象间的总体差异。且以vi tk()的总体离差平方和来描述这种差异,即令vi tk()的总体离差平方和最大,记为:

式中:由于已经对原始数据作了标准化处理,所以有:

由此,上式maxσ2可以简化为:

当约束条件为WTW=1,且W>0,取W为矩阵H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时,σ2最大。

(3) 确定时间权重ωk。采用“厚今薄古”的思想对时间赋权,即越靠近现在,权重越大;越远离现在,权重越小。则有:

最后把指标权重ωj和时间权重ωk代入式(2)、式(3) 即可得到被评价对象某方面的综合评价值。

3 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实证

3.1 样本数据及来源

以江苏省域的13 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数据的渐近有效性,收集了2014~2018 年间的相关数据来评价江苏省农产品物流能力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所包含的10 个指标数据均来自于《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及地方政府网站。其中,样本所构成的时序立体数据表里,n=13,m=10,N=5。

3.2 原始数据处理

由表1 可以看出,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10 个指标均为极大型指标,无需进行类型一致化处理。只需按照式(1)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了使标准化数据范围控制在0~100%,这里α 取0%,β 取100%。

3.3 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结果分析

首先,由数据标准化处理得到5 组标准化数据矩阵Y1,Y2,Y3,Y4,Y5,将其代入以下矩阵的表达式:

运用Matlab 软件求出矩阵H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后) 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由此得到了江苏省域农产品物流能力10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表3)。

表3 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系数ωj

接着,将指标权重代入式(3),可得2014~2018 年间江苏省域13 个地市在物流经营运作能力、物流需求动力、物流供给能力、物流发展潜力等四个维度的评价值;按照式(7)、式(8) 计算出时间权重ωk,再代入式(2) 得出江苏省域13 个地市2014~2018 年农产品物流能力综合评价值(表4)。

表4 农产品物流能力综合评价值及排名

然后,利用SPSS17.0 软件对江苏省域农产品物流能力综合评价得分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式选择组间聚类,距离测量选择平方Euclidean 距离,得到树状图,如图1 所示。

在此基础上,通过绘制农产品物流经营运作能力、需求动力、供给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值折线图,来进一步探究江苏省域13 个地市2014~2018 年农产品综合物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如图2、图3 所示。

由聚类分析图可知,江苏省域13 个地市按照农产品物流能力表现可以分为5 类(表5)。

图1 聚类分析运行结果图

图2 农产品物流经营运作能力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值

图3 农产品物流需求动力与供给能力综合评价值

表5 农产品物流能力聚类分析结果

第一类是徐州市、南通市、盐城市。它们的农产品物流能力在江苏省排名前列。由图2、图3 可知,它们的农产品物流经营运作能力高、农产品资源丰富、供给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但农产品需求动力在江苏省内部处于中等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称之为经济一般型农产品生产城市。因此,完善需求动力不足是它们当前提高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关键。在保持第一产业优势的前提下,协调好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类是苏州市、南京市。它们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高,2019 年苏州市和南京市GDP 分别为18 597 亿元、12 820 亿元,两地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农产品物流需求动力大,称之为经济领先型农产品消费城市。但从图2、图3 可见它们的农产品物流经营运作能力一般,且物流供给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苏州市和南京市内部3 个产业发展不平衡,工业、服务业在带来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会造成区域对于农业发展的忽视,而由此出现第一产业的发展羸弱现象。因此,它们需要在塑造良好

的农产品物流硬件环境下,加大对农产品物流软件环境的投入力度,依托区域经济与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提高物流运作能力与效率。

第三类是无锡市、常州市。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南京市、苏州市,发展实力较强、农产品物流需求动力较高,称之为经济良好型农产品消费城市。但从图3 可见它们的农产品物流供给能力极低,第一产业的严重落后与城市农产品需求高涨形成鲜明对比。无锡市、常州市的总面积分别为4 650 平方公里、4 375 平方公里,区域面积小导致农产品资源禀赋不足,它们需要在第一产业发展上下大力气解决区域内日益严重的供需问题。

第四类是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从表4 的综合得分可以看出,它们农产品物流能力发展水平低。结合图2、图3 来分析,它们农产品物流需求动力一般,表明经济发展在江苏省处于中等水平,但农产品经营运作能力和供给能力都非常低,也就限制了自身物流发展潜力,只能归结为经济一般型农产品中间城市。因此,它们需要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并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借鉴其他地市的发展经验来提高农产品物流能力。

第五类是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由图2、图3 可见它们农产品物流供给能力稍低于徐州市、南通市、盐城市,整体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苏省处于落后位置,且因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农产品物流基础硬件设施不完备,整体农产品物流运作效率偏低,因此归结为经济落后型农产品生产型城市。

4 不同种类农产品供需失衡程度分析

图3 显示出江苏省域13 个地市农产品供给、需求差异较大,仅仅由分类结果还难以准确考量和选择13 个地市农产品物流能力的提升路径。因此,尝试将生产—消费的农产品进行分类,以进一步厘清13 个地市农产品的供需失衡程度。

4.1 全省供需失衡程度总体分析

根据《2019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我国居民平均每天要摄入肉类50-75 克,水产品50-100 克,粮食300-500 克等。结合江苏省农业生产特点,将农产品分为三大类:肉类、水产品类、粮食类。按照摄入标准取算术平均值,即肉类每人每天63 克,水产品类每人每天75 克,粮食类每人每天400 克。用该类农产品总产量表示年供给量,年需求量则等于每人每天对该类农产品的摄入需求量×该区域常住总人口×365 天/年。记年供给量为s,年需求量为q,供需失衡比为ε,则:

由《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出2009~2018 年10 年间三类农产品的相应数据,计算供需失衡比并绘制出江苏省域农产品供需失衡程度折线图(图4)。由图4 可知,江苏省域三类农产品的供需失衡比均为正,说明省内农产品总体产量丰富,供给大于需求。具体来看,粮食类的供需失衡比远大于其他两类农产品,供给明显超过需求。水产品类的供求失衡比变动幅度较小。肉类的供需失衡程度在2013 年以前呈现不断增大趋势,但在2013 年以后供给大于需求的程度逐年下降,且这种下降的趋势愈发明显。

图4 不同种类农产品供需失衡比随时间变化关系

4.2 各地市不同种类农产品供需失衡程度分析

从江苏省及各地市统计年鉴、地市政府网收集数据并代入式(10),可得江苏省域13 个地市在2009~2018 年间的不同种类农产品的供需失衡比,利用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在粮食产品的聚类分析中,淮安、盐城、扬州、泰州、连云港、宿迁6 市属于第一类,供需失衡程度大,这些地市的粮食产品供应远大于需求,可以对外输出;但是,无锡、苏州、南京、常州4 市的粮食供给量远未满足需求量,必须考虑从外部输入粮食产品;其他地市的供需失衡度处于这两类中间。

在肉产品的聚类分析中,徐州、盐城两市的肉产品生产量大,能够充分满足本地需求,并且可以对外输出;连云港、淮安、南通、宿迁、泰州5 市的肉产品供应量略微大于需求量,能满足自身需求,供需失衡程度并不明显,也难以对外输出;剩下的地市肉产品供给量远未达到需求量。

在水产品的聚类分析中,江苏省域13 个地市可以分为三类:连云港、盐城、南通3 市是水产品的富产区,这是临海的地理位置所赋予的优势;无锡、徐州、南京、苏州4 市属于水产品的贫产区,需要从外部输入;其他的地市水产品供需趋于平衡。

基于上述不同种类农产品供需失衡状况的分析,将江苏省域13 个地市按照外部输入—对外输出—内部满足型再次分类,结果如表6 所示。

5 农产品物流能力提升路径

通过深度分析可知,江苏省域农产品物流能力发展不均衡且供需失衡程度过大,需要因地制宜、因市施策,强化以下4 种物流模式,促进省域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的加快[13]。

(1) 强化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厘清区域优势农产品,因地制宜,打造当地优势农产品品牌。从表6可知,淮安、盐城、扬州、泰州、连云港、宿迁6 市可以大力发展以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徐州、盐城2 市可以大力发展以肉类加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连云港、盐城、南通3 市可以大力发展以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江苏省苏中、苏北地区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加工企业需要与农户、产地、园区结合,整合产业链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当地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贷款扶持等来引导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大龙头”带动“小龙头”的产业辐射效应,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强化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连锁超市主导的物流模式就是跳过中间环节,由连锁超市直接对接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 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关注度高,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主导的高级农产品物流模式。由于在此模式中连锁超市与农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决定着超市农产品供给的连续性,农产品供应与需求的稳定性决定着连锁超市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的紧密度,因此,按照需求与供给的稳定性,可以把农产品分为4 类:供给、需求都稳定类;供给稳定、需求不稳定类;需求稳定、供给不稳定类以及供给、需求都不稳定类。对于需求和供给都不稳定的农产品,如海鲜等特殊农产品,可以采取紧密型合作方式;对于供给稳定、需求不稳定的农产品,如火腿肠等加工产品,消费者对这类加工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关注度高,因此可以采取较密切型合作方式;对于需求稳定、供给不稳定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等不易保存的农产品,可以采取一般密切型合作方式。

(3) 强化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具有大量集货、快速分销的功能。江苏省域的农产品生产型城市和中间型城市,如徐州、盐城、南通、镇江、泰州5 市,需要大力发展批发市场,以实现本地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对于苏州、南京2 市,由于流动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部分也需要由批发市场来满足。因此,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传统批发市场可以通过“前向一体化”与生产、加工环节连接,“后向一体化”与分销、零售环节连接,不断扩大自身的功能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建立健全批发市场的智能化信息与管理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方式更好地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4) 强化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专业、快速地实现农产品的流通。在江苏省内部,对于需要从外部输入粮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 市;需要从外部输入肉类的南京、无锡、苏州、镇江、扬州、常州6 市;需要从外部输入水产品的徐州、南京、苏州、无锡4 市,都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良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环境,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提升来缓解城市内部的供给不足情况,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表6 各地市不同种类农产品类型划分

猜你喜欢

江苏省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江苏省交通图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江苏省政区图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农产品争奇斗艳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