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彩“八一”话小康

2020-11-20陈天扬吴晓芳

档案与建设 2020年9期

陈天扬 吴晓芳

港闸之名,来源于辖区两个百年老镇天生港和唐闸,正因为如此,根据2017年江苏省档案局关于开展“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要求,南通市港闸区档案馆选择了天生港、唐闸老镇和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八一村作为采集标本,进行口述历史采集。八一村作为重点采集对象,采集内容涵盖生产生活、社会变迁、历史往事、乡村名人、文化遗产、民风民俗六个方面。

区档案馆先后组织采访68次计73人次,共采录音频数据35.2GB,录音时长3599分钟,视频数据699.7GB,录像时长4174分钟。形成录音文字稿45.1万字,拍摄、征集照片229张。2019年12月,区档案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荣获省一等奖。

从“潮来白茫茫,潮去一片荒”的“锅底洼”,看天吃饭的“花子村”,到如今高楼林立、小区靓丽、村容村貌改天换地的省“文明村”,八一村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70年砥砺奋进的精彩写照。

八一村总面积2.2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25户,3311人。现有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1幢,原村部改造的校外教育辅导站1幢,是南通市首家村级关工楼。村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共9个党小组,187名党员。村两委班子现有11人,截至2019年4月30日,村本级总资产为1595.65万元。2016年9月八一村被授予“江苏省文明村”称号,2018年4月被授予“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而今,集光荣与梦想于一身的八一村也熔铸了五彩华章:红色基因、粉色生活、绿色生态、金色希望、银色风采,这是美好现在的真实写照,也是如今八一村人谱出的美妙乐章。

一、红色基因,有志青年的爱国情怀

八一的名字里,镶嵌了红色的基因。红色象征热烈、激情,20世纪50年代初,村中曾经有三名热血青年参加抗美援朝;80年代初,土生土长的八一村村民胡国云毅然决然走上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前线,永远长眠在边疆的热土上。如今,八一村每年都有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往前追溯,當地流传的非遗项目《花子街》的说唱里就种下了不畏天不畏地不畏曲折命运的精神种子,落水鬼桥的传说也传播着舍身为人的正能量。

榜样的召唤,传说故事的熏陶,让八一村的民风里注入了温情与奋斗的习性,家风严训、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敢于领先。这里走出了清华学子严俊仁,走出了诗坛名家王美春,走出了大批的科技、经济、教育、医疗战线的佼佼者,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传承故土的温度。红色,这已经不仅是一个人的气质,而是一片地一个村的底色。

口述人施志义说:“成立初期起名时,地处河网水乡‘锅底窪的圩塘境内,总想取上一个影响深远的名称,让新的名称压住旱魃水魔的肆虐,想来想去,最有威慑力的只有解放军,何况当年又有三名青年加入志愿军抗美援朝,‘八一是建军节,大家就决定名为‘八一,一直沿用至今。”

口述人王德清说:“我们大圩湾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大学生30个人,其中佼佼者5—6名,最为突出的有两位同志,一个是严俊仁,另一个是朱英。”

二、粉色生活,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

粉色象征着美好和温暖,在八一村,粉色更是一种现实的色彩。十八个村民小组,组组都通宽阔的水泥马路,滴滴的汽车喇叭声成为乡村最美妙的节拍,自行车扛在肩膀上走泥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道路有人扫,卫生有人做,河道有人清理,干净整洁。

龙湖家苑等安置小区完全是城市的味道,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村民过上了市民的生活,农民有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居民。乡里乡亲的情分不会因为高楼和水泥而阻隔,人们坐在树荫下、长椅上悠闲聊天,彼此的称呼依旧是几十年的小名。群众身上的衣服干干净净,家里亮亮堂堂,楼栋的窗户里不时传出村民欢快的笑声。

口述人李美娟说:“(当年)嫁到他(老公)这边来以后,他兄弟三个,一人一间房,四面都是芦苇幄,没有一块砖头,天上下雨就拿盆,起风就拿绳,煮饭是一个泥锅箱。一进三堂,锅箱靠床,就这一间房。”

口述人施坚说:“五八年的时候,那时候描绘共产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汽车。现在何止啊,现在住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真没想到现在会有电梯。”

三、绿色生态,蓝天白云的幸福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八一村没有山,但有的是水。河长是一个很小的官,但是得担很大的责。如今八一村每一个水域,不管是湖还是河,都有这样的“官员”每天负责巡查,就像那水边的白鹭,不停地照着水面,杂质、漂浮物、污水都会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清理去除。

企业曾经是村级经济的重要来源,原来村里的一些有污染的企业,几年间都已经转型或者迁走,在八一村的GDP里已经把绿色当做成色,含金量就是含绿量。

口述人钱广裕说:“八一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已有10个年头了,富裕了的八一村人早就向往并开始享受绿色健康生活了。”

口述人王德清说:“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通过拆迁之后,都变成失地农民,农民都拿上了退休工资,现在整个的就是衣食无忧,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金色希望,村办企业的勃勃生机

不管是从哪里来的客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来到如今的八一村。城北大道、老204国道城港路段,四通八达。长江路高架更是加快了八一村与外界的通达与连接。这些,让八一村的发展走上了金光大道。

企业对于区位和交通有着独特的判断和选择。面积达数百亩的新永兴瓷砖商场在八一村落户,成为南通地区最大的瓷砖集散地。小小一个村,最多的时候集聚了上百家企业,毛巾厂2019年的利润达到13.8亿元。许多新型企业正在八一村的热土上焕发勃勃生机。

农业富民开启新的篇章,百亩葡萄园、百亩荷藕塘、大学生特种种植创业园等特色农业竞相开放,新农村的景象令人充满欣喜。

口述人杜志华说:“企业多了,困难户补助也有了资金来源,村民只要有困难都能得到及时补助,现在村民虽然家里平时有得吃、有得用,家家都是楼房,出门就是水泥路,但一生病就穷,因病致贫,在这时候村里财务有救助。”

口述人施志义说:“谈到八一村的发展,八一村原先是很穷的,风机厂是敲敲打打起来的,毛巾厂是肩挑人抬办起来的。”

五、银色风采,中老年人的精彩人生

人口老龄化是如今农村普遍的现象,在八一村,许多年轻人在外创业,村里日常老年人口占据绝对主力。然而佝偻的背、干枯的手、苍老的脸,这已不再是八一村村民的标准像,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苟的银色和银铃般的欢笑。

非遗传承的陆家锣鼓在白龙湖边响彻云霄,这是八一村精神面貌的象征,是激励,也是表达。每到喜庆的日子,八一村的舞龙队人马集合,人和龙融为一体,无比欢腾。天地共欢,地上锣鼓喧天,飞龙腾挪;空中板鹞声声,迎风飞舞。这是南通地区特有的哨口风筝,在八一村,一有风起便有哨口吹响。

2018年,八一村的太极拳队参加国际武术精英赛,与美国、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国内多支队伍近千名选手同场竞技,获得一等奖。老年人的生活丰富而充实,银色,让这片土地充满亮色。

口述人施坚说:“解放初的娱乐活动是很少的,一年能看几场电影就不错了,而且是露天的。我看的最早的露天电影是《董存瑞》《一江春水向东流》,追到几个大队去,过去的娱乐活动是很单一的。”

口述人郭明德说:“1965年我村成立第一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五十几年了,这两句‘台上歌如潮,台下汗如海一直没有忘记,反映了群众文艺歌唱祖国的声音像潮水一般,这些群众创作的诗确实是那时激情岁月生活的真实写照。”

八一村的变化记录着时代真实前进的步伐,八一村也是港闸70年来巨变的典型样本。八一村的五彩是灿烂绚丽的,“南通市文明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等一系列光荣称号更是一种记录和辉煌。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砥砺奋进,八一村在新时代的号角里前进,未来,这片土地必将续写新的辉煌。采集“口述历史”,保存乡村记忆,我们使命在肩,必将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