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2020-11-20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政传统

■严 玮/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了几千年的积淀、筛选和发展,时至今日,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及教育价值。关于高校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特殊的国情,三者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将中国社会主义高校扎扎实实办好。这一番话深刻揭示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源泉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均来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1-2]。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深化学生对先贤思维方式及正确观点的理解,进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格品德,提升个人素质。可见,开展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相关性的分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增强实效性的重要支撑,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内在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族文明、精神、风俗统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种民族文化,能够良好反映民族风貌及特质,同时,亦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实践取得的成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了我国古人的思想方式、精神理念,对后世人们的社会发展及思想具有极大影响力,至当代为止,其已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3-4]。从一方面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拥有的教育资源极为丰厚,这在某种程度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属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思政教育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的有效途径,且思政教育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向前并上升至新的水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有效方式及有力工具。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路径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材

就高校思政教育而言,课程实施的重要工具以及课堂的教学的主要依据均为理论教材,借助理论教材,当代大学生可掌握到专业性更强的思想政治知识。当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材虽已较为完善,但仍存在内容单一、有限等不足,致使教师进行教学时,学生只能从教材中汲取相当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由此,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教材内容对其影响不大,并不能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完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格及品质[5-6]。

基于以上,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高校可尝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首先,可融入我国古代儒学思想及相关名句,以指引学生养成正确的人格品质,有效确保高效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其次,可从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将各高校当地相关文化内容加入到理论教材中,以凸显传统优秀文化特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最后,高校对思政教育理论课教材进行编写时,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扩大教材内容范围,丰富教材内容,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使其形成正确人格与品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曾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的繁荣昌盛,而其中的文化自信来源便是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高校若能抓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便能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7]。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课堂是开发、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主要场地,相关工作者应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教育作用及大学选修课程的辅助教学作用进行合理利用,坚持不懈地、有目的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做到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正确影响学生个人人格品质。在课堂教学中,高校可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通过课堂渠道(PPT放映、音视频播放等手段)为学生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持久、渗透性强、形象生动等特点,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灌输到唤醒,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高效还可增设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流派较多的优点,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诠释,边升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成果,边丰富马克思主义,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外教学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思政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因此,高校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延伸至课外教学中,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可将优秀传统文普至学校社团活动中,鼓励学生依据自我兴趣爱好参与社团,并通过社团组织的相关活动展示自身才艺。

例如,高校可组织学生开设多个社团组织,如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协会、中华古诗词讨论协会、汉服文化研讨协会等,吸引更多大学生参加,进而激发其学习热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其理论水平及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的实效性[8]。此外,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对重要历史纪念日、传统节庆日的作用予以重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来说,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纪念日及传统节庆日同其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更能引起注意。高校可组织学生举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术讲座、征文大赛等,同时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节庆日德育活动,例如清明节组织先烈、祖宗纪念活动,中秋节组织团圆夜宴、赏月吃饼活动,端午节举办赛龙舟、纪念屈原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可在节庆日中营造文化氛围,开展社会、家庭及历史伦理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及深厚的底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提高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国内新形势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扎根民族土壤,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明确德育对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针对性开发其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使二者有机融合,扩展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最终促使高校思想教育依托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自身实效性。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政传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