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军:从绝境中突围
2020-11-19秋慈
秋慈
宋卫军,1970年出生,父母都是山西省太原市某机械厂的工人,自幼和妹妹宋卫荣先后被诊断为“进行性肌萎缩症”,医生说他们很难活到18岁。
宋卫军从未站起来过,这个命若悬丝的重度残疾人,却用顽强的毅力谱写着自强脱贫、创新奉献之歌,活出了“顶天立地”的人生。
“当你选择坚强,选择与命运抗争的时候,你所能体验到的是理性,是意志,是信念。信念是人生的太阳。”宋卫军说。
童年不幸,逆境中顽强奋进
宋卫军2岁时,他的喉部突然长出一个小红疙瘩,父母按医嘱贴了膏药,不想却发生大面积溃烂,气管都露了出来,宋卫军几乎停止呼吸,后来在医生的抢救下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那时,为了照料奄奄一息的宋卫军,父母只能把刚出生的妹妹寄养在邻居家,用米汤拌着牛奶喂养。
苦难只是开始。5岁时,宋卫军还无法行走,腿软得像面条。父母亲带着他到处寻医问药,最终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萎缩症”,医生说他很难活到18岁。
祸不单行,正当全家人为宋卫军的病发愁时,比他小2岁的妹妹走路也开始吃力,几个月后,妹妹也无法站立,同样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萎缩症”。
孩子是希望,一个家庭,就这样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当别的孩子都开始背着书包上学时,宋卫军和妹妹只能在窗口羡慕地观望。宋卫军坐不稳,上学没有可能;妹妹的身体比他好点,起码能稳坐在板凳上。
6岁起,宋卫军和妹妹开始自学文化。每天清晨,母亲以木板当黑板,竹枝当教鞭教他们学习。有时候母亲布置好作业,宋卫军和妹妹贪玩不好好完成,第二天母亲就用尺子打他俩的手。就这样,宋卫军在家里从小学一直自学到大专。
“小时候身边没有朋友,但特别渴望友情。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给小朋友讲《三国演义》,一个邻居小孩冲着我们喊‘他连路都走不了,你们还听他讲?当时我觉得无地自容,因为自己只能说话不能站起来干活……”
宋卫军关于童年的记忆,最多的就是看病和吃药,但各种治疗都无法阻挡病魔的脚步。他至今记得,“十五六岁的时候,每天都在想,快到18岁了,我就要死了,然后整夜整夜地哭泣。有一天早上醒来,我看到一束阳光打到墙上,外面是湛蓝的天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还活着。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突然开窍了,我无法掌控所发生的事情,但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对命运作出回应。”宋卫军说。
18岁时,宋卫军开始自学家电维修。当第一次把修好的收音机交给用户时,他感到自己“残而不废,不只能说还能干”。就在这一年,他的病情突然恶化,变得只有右手能自由活动。
“那时,突然恶化的病情让我感觉到生命要消逝了。”宋卫军说,那是一段害怕死亡,极度想活着的灰暗时光,也是一段看到太阳就觉得被命运眷顾的时光。
1986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宋卫军自食其力,和妹妹在市中心的小巷里开了个小摊。开张那天,全家人陪着兄妹俩默默地等待顾客。半天,才来了两个小朋友买了4瓶汽水。
傍晚结账,虽然一天只挣了一元三角钱,但母亲和兄妹俩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摆摊的那段日子正值盛夏,气温高达40 ℃,但兄妹俩一直坐在太阳下,一天10个多小时不休息,不顾一切地向自食其力的方向努力。
后来因街道整顿,小摊被追停业,回家后兄妹俩感到非常绝望,就在此时,他们想到了心中敬仰的张海迪。兄妹俩决定像张海迪学习,开始文学的学习和创作之路。
三年多的时间,兄妹俩闭门苦读。冬天写稿,宋卫军的手冻得握不住笔,脚上也生出冻疮;夏天看书,妹妹坐在木凳上,臀部磨出的血泡和裤子黏在一起,稍一动就能撕出肉。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勤奋和努力,宋卫军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一篇篇散文、漫画,且获得了十几个优秀通讯员及作品奖。
1996年,兄妹俩参加了有关心理方面的学习,具备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知识。
“那段时间,我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记得一位残疾朋友给我写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他也想自食其力,但情绪消极。我当时想,對于残疾人来说,关爱心理健康更重要。”宋卫军说。
后来,宋卫军用自己的稿费在家里安装了一部电话,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随着号码的广为人知,他的电话昼夜占线,成了全国有名的“残疾人心理咨询热线”。这让宋卫军初尝帮助别人的幸福与快乐,也激发着他设立新的目标——为贫困残疾人的就业找条路子。
心怀梦想,让更多人“站起来”
2001年,宋卫军多方筹资,开办了“华易通客户服务公司”,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除了为企业设计维护网站、制作网页广告等,还负责对一些愿意从事IT行业的残疾人进行无偿培训。
“残疾人的体力赶不上正常人,但智力却没差别,所以搞电脑、搞互联网也算是扬长避短,但是要求大伙儿必须提高文化知识。”
宋卫军说,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还要关爱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他带领着单位十几位员工参加了省心理卫生协会,并和大家联合倡导组建了山西省残疾人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给更多的残疾人做心理疏导。
随着事业越做越大,宋卫军成了创业名人。
2014年,宋卫军来到太原市杨家峪一所中学上课,令他意外的是,周边村里的残疾人都赶来听课,他们有的是家人帮忙推着轮椅来的;有的下肢没了,上半身坐在带轮子的木板上,用双手在地上划动来到学校 ;还有的趴在父母背上到了教室里……
那一刻,宋卫军落泪了,他看到有这么多残疾人渴望自食其力,渴望有尊严地活下去,他决心要帮助更多的贫困残疾人脱贫。
同年,宋卫军开始投资残疾人托养和社区养老服务产业。扶贫培训范围从太原市杏花岭区扩展到了太原市其他5个城区和4个县区,他经常走访社区,逐家慰问,了解贫困学员家庭的情况,鼓励他们掌握一技之能,自强致富。
每期培训班开课,宋卫军和团队的伙伴们早上6时就坐上大巴,早餐都是在车上吃的,他们要把时间挤出来,在约定好的8时到达村里。
“每到一个村,至少连续待5天,因为要现场教授大家一些手艺,从种植养殖到小吃制作,每场培训都根据当地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开展,团队的小伙伴都觉得很有意义。”宋卫军用自己的创业故事,带动了更多的残疾人。
为了鼓励更多人创业就业,被医生嘱托每天只能讲话2小时的宋卫军奔波于大学生、残疾人、贫困农民之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大家。他一讲就是四五个小时,因喝水少,嘴唇常常干裂出血。
2015年,在太原市双创办的领导下,宋卫军投资创办了6 000平方米的家政养老小微企业孵化园区,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荐、手续代办、融资服务、工位入驻等服务。100多家小微企业从小微企业园区孵化成功,300多名残疾人领取了营业执照,其中不乏技能高手,视力残疾的杨婷荣获全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茶艺师第一名;肢体残疾的王效忠代表省残联参加全国竞赛获优秀技能奖;肢体残疾的曹亚斌、刘政平代表华夏学校参加全省技能选拔大赛……
发展壮大,尝试更多创业可能
2016年,宋卫军作为创业创新标兵,带头发起众筹,火锅店“食客当家”在太原食品街正式营业,这是由94名贫困下岗、待就业人员众筹的餐饮连锁旗舰店。餐饮连锁的发展,吸纳了需要就业的残疾人和下岗人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新希望。
“食客当家”的众筹历时3个月,也成为太原市首家残疾人众筹的火锅店。“这也是我们新型创业的一种尝试,众筹参与者包括我在内,都是第一次做餐饮,大家面临着很多的考验。”
宋卫军所说的考验体现在方方面面,既包括怎么给顾客介绍菜品这样的细节,也包括如何团结大家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提高服务质量。经过群策群力,“食客当家”在试营业第4个月就实现了收支平衡,这样的进步让这个特殊的团队格外兴奋。
随着“食客当家”生意越做越红火,宋卫军计划在娄烦县开第2家连锁店,新店铺的员工仍然以残疾人为主,宋卫军想,希望那些没有手艺的残疾人在这里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不错的收入。
为了给更多人搭建创业平台,宋卫军还创办了山西家福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成为太原市家政、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孵化基地。作为太原家政协会会长,宋卫军说:“让残疾人从事家政服务,既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同时又可以解决他们的护理问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多年来,宋卫军兄妹俩自强奋进、创新奉献的精神受到多方好评,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各类奖项。作为基层党员,宋卫军始终牢记使命,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要求自己,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为己任。
“人生总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它当成生命的一条小舟,自由徜徉。”宋卫军的生命之舟负载着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坚如磐石的信仰,点燃了他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活成了令人尊敬的模样。
病魔囚障了宋卫军的身体,但无法禁锢他的意志。一个被预言只能活到18岁的人,靠着一只右手、一把轮椅,成为多个公司的创始人。宋卫军觉得,所谓的奇迹,其实就是不甘平凡,勇于与命运抗争,就是活出力量,找到奋斗的方向。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了在绝望中挣扎的残疾人,他说:“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