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绝食物浪费,“节制”才是健康王道

2020-11-19江媛媛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节约粮食百岁老人粗粮

江媛媛

1979年,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0月16日确定为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节日意义为“Food for All——人皆有食”,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在该组织各成员国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世界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意义也更加特别。

有人说,现在国家号召节约粮食,真是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了吗?并不是。号召节约粮食,与我们的粮食生产和存量没直接关系,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即便粮食储备充足,也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这段日子,“舌尖上的浪费”“剩宴”“光盘行动”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从贫困年代走过来的老人们多有节俭的习惯,但当下,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不应仅停留在老人们熟悉的“光盘”这个层面,我们更应该学会科学、健康地节俭。

那些看不见的食物浪费

“光盘”就不存在食物浪费了吗?不见得,还有些“看不见”的食物浪费问题。

暴饮暴食    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和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很多人不知道对饮食要有所节制,暴饮暴食一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媒体一直在批判的“吃播”就是最典型的暴饮暴食的行为。暴饮暴食不只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更是巨大的食物浪费,其问题甚至比倾倒食物更为严重。

暴饮暴食不但会消耗大量的食物,而且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无疑会给社会增加更大的负担。所以节约粮食必须从杜绝暴饮暴食开始。

不当的烹饪手法    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国人对于吃的心得经验可谓是丰富至极。但是我们众多的烹饪技巧和手法,会不会造成另一种食物浪费呢?比如有些商人为了追求口感,对食物进行繁复的加工,导致食物中的营养被破坏;还会加入大量的辅料,但是很多辅料除了欺骗舌头之外是毫无营养价值的,甚至对健康有害,这不也是一种浪费吗?科学饮食首先要保证我们所食用的食物的营养、健康,其次才是食物的口感,这才是正确的饮食态度。

“节制”饮食,健康王道

研究发现,百岁老人的长寿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善于节制饮食。

营养学家曾对百岁老人们的日常“食谱”进行分析。百岁老人们虽然多数没太多文化,但他们的饮食其实很有讲究。

百岁老人们都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按现在的视角,他们的饮食非常粗糙,营养基础也差,可是他们却依然有一个硬朗的好身板,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任何“后遗症”,反而使他们人生的岁月走得更为久远。这种现象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营养学家分析了背后的科学道理,简而言之,人的身体可以忍受一定的饥饿,却不能容忍暴饮暴食。

人的身体内有一种“节俭基因”。当人的生活极度贫困、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这个基因为了使人生存下去,就会对身体进行调节,即身体摄取的食物减少时,它会使人的代谢也同时减缓。而一旦生活条件好转了,食物充足了,这个基因又会适当地进行调节,不过,请注意,它不是剧烈地调节,而是逐渐地调节(我们称之为“逐渐适应”)。当有了充足的食物时,百岁老人们没有一下子大量食用,而是始终保持定量摄入,说白了,就是他们懂得“节制”,这是百岁老人饮食上的共同特点。

有另外一个群体,他们也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却有不少人变得肥胖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都经历过“供给制”,曾经吃不饱,而一旦食物充足了,有些人就使劲儿吃,体内的“节俭基因”不再起作用,结果使自己变成了胖子。人的各种细胞中,只有脂肪细胞是无限量增多的,而脂肪细胞的增多可能又使某些疾病“缠上身”,医学上称为“肥胖相关疾病”。

百岁老人们大多数都是沿袭以往的饮食习惯。很多老人年轻时只能靠一些粗粮维持生活,由于吃了很多年,饮食习惯已经形成,所以到了老年,他们饮食当中的主食就是以粗粮为主。从营养学角度讲,粗粮当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更加丰富,而总吃大米、白面的人,将来身体出现问题的几率会比吃粗粮的人大得多。

不过,虽然粗粮对人体的益处很多,但每顿也不建议吃得过多。粮食可以吃得杂,但是量一定要适当,如果吃得过多,即使是粗粮,也会使人体健康出现问题。百岁老人们的每顿饭都吃七八分饱,从不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更多的负担,你可以想象,他们的脏器其实一直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所以,他们能轻松活到100多岁。

现在有的人不敢吃肥肉,有的人一口糖也不敢吃,还有的人滴酒不沾。可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百岁老人对此并不“忌讳”,他们有时馋肉了,会要求家里人给做红烧肉吃;有的常年吃糖块;还有的爱喝小酒。在走访百岁老人的过程中,我们听到家属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规律”,百岁老人的生活有规律,吃饭也是按时按点的。此外,即使再好吃的东西,他们也从来“不多吃”,而即使再不好吃的东西,他们也能做到“不少吃一口”。

百岁老人们其实吃得非常科学,恰到好处地符合了营养学当中人体应摄入体内食物种类与比例的要求。他们的饮食强调“量”,而不是“质”。量上控制好了,是绝对不会吃出毛病来的,比如偶尔吃上一两块红烧肉,是绝对不会得高脂血症的。反过来,现在的很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都是好几年不敢吃肉、不敢吃高胆固醇食物的,之所以血脂仍然高,归根结底,就是饮食中的“量”出现了问题。只有懂得“节制”,才有可能成为长寿老人。

节俭不当,更要不得

很多老人都有节俭的意识,但在饮食上,如果不懂得科学节俭,容易对健康造成重大的危害。

剩饭剩菜,最好在6小时内吃完

食用剩饭剩菜一定要注意方法。原则上是剩荤不剩素,尤其是绿叶菜、凉菜尽量当顿吃完。不同剩菜一定要分开储存,可避免细菌交叉污染,此外还需要用干净的容器密闭储存。剩下的炒菜、炖菜、汤,必須先在锅里烧开,装在有盖的容器里,凉透后再放入冰箱冷藏。剩菜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6小时内吃完。吃前一定要回锅热透,因为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彻底杀死细菌。菜入口后如果味道变了,应立即扔掉,千万不能食用。米饭、馒头等主食最好在第二天吃完,因为淀粉类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黄曲霉素,这些有害物质在高温加热下也无法被杀死。

吃咸菜,最伤心脏和肾脏

有些老人常吃咸菜、腌菜,殊不知这样吃伤害最大的就是肾脏和心脏,另外还容易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如果实在喜欢吃咸菜,吃前要将咸菜用水煮2~3分钟,或在开水里焯一下,可减少亚硝酸盐摄入。

腐烂变质水果,必须果断扔掉

有的老人看到水果烂了,却不舍得扔掉,把烂的部分切掉继续吃。这是非常危险的,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但并不是所有变烂的水果都不能吃,要区别对待。磕磕碰碰而损伤的水果,只要在碰撞后没有霉变,短时间内吃完,不会影响健康;储藏不当造成冻伤的水果,只要没有霉变,是可以食用的;微生物侵染造成水果腐烂变质的部分超过1/3,各种微生物和真菌都会在水果中加快繁殖,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此时一定不能食用,必须果断扔掉。

杜绝食物浪费,古人有何高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在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方面有什么高招。

立法。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曾颁布法令:“常岁所入,不得以食犬彘及多为酒醪。嫁娶丧葬之具,并从简俭;少年无赖辈相聚蒱博、饮酒者,邻里共执送官。”帝王要求百姓婚丧从俭,不大操大办宴席,不聚众饮酒、奢靡吃喝。其实百姓维持生计尚且艰难,也没钱去酒肆、饭馆高消费。这些法令不过是对贵族富商、文人雅士等人的劝诫和警示,欢迎百姓们举报和抓捕铺张浪费的人家。

削减饮食开支。有些帝王从自身做起,减少用餐菜品数量,杜绝浪费现象。雍正皇帝曾下圣旨说:“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意思是宫里的饭菜佳肴有多余的,不可以倒到沟渠里,可以赏赐给奴仆食用,如果不能吃了就喂猫狗,或者晒干了饲养鸡鸭和鸟儿,我会派人监督检查,如果发现随意丢弃食物又拒不悔改,一定会重重地惩罚他。

禁酒。《汉书》中有记载:“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尊,稷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尊。”古人常喝的米酒是由五谷酿制的,物产丰收的年份,百姓们会把多余的粮食拿来酿酒,作为逢年过节的佐餐饮品。然而有些富贵人家却把饮酒当成乐趣,日夜呼朋唤友、纵情饮酒,大肆浪费粮食。所以,古代的君王会以禁酒的方式倡導节俭粮食,汉武帝下诏戒酒,凡三人以上无故饮酒的处以“罚金四两”。到唐、宋、元、明、清时均有不同的禁酒令。比如,朱元璋下令农民不准种糯稻,掐灭造酒的主要原材料。康熙提出“酒乃无益之物”,喝多伤身坏事,宫中当差执事不可饮酒,不可聚众饮酒作乐,妃嫔们也要以身作则。

小编有话说——

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风气,对今天的生活依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平时每顿饭菜吃多少做多少,尽量减少剩菜剩饭;出门用餐点菜也是按人点菜,吃不完打包带走;少饮酒对身体健康好,也是节俭的一种方式。我们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光盘”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时尚。

(完)

猜你喜欢

节约粮食百岁老人粗粮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上)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下)
节约粮食
粗粮的三种错误吃法
节约粮食
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百岁老人
粗粮养生不养胃
近年百岁老人快速增长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