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化、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
——基于文化与行为的交互视角
2020-11-19张长江施宇宁
张长江,张 玥,施宇宁,陈 瑶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
1 研究背景
早期的企业管理者受“经济人”假设的影响,认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在于不断获取经济收益和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直至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的诞生,才促使企业家们转而关注经济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而随着环境意识的逐渐觉醒,企业是否承担环境责任、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和永续发展的问题开始成为学者们和企业家们关注的热门话题。Gladwin 等[1]认为企业除了要对股东负责以外,还要对环境负责,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关注企业的持续发展。Hart 等[2]、Klassen 等[3]研究表明,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经营能够直接促进企业的绩效提升,环境经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4]。此类研究考虑到环境问题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长期关系,认为应该将环境问题防治和环境保护行为纳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实施环境经营。
价值命题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企业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其会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因而,只有在企业的价值理念中加入环境思想、在企业文化价值观中培育绿色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永续发展。企业文化显著影响企业的竞争力[5],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推动企业的价值取向和战略选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牢固基石。企业绿色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绿色企业管理的前提,是企业适应绿色经济的必然选择[6]。因此,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必须由绿色文化提供强大的人文支撑力;绿色文化是推动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实现永续发展的巨大推力。
当前,学术界有关可持续发展绩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评价指标设计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于企业绿色文化、环境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基于此,本文将从文化与行为的交互视角分析,探讨企业绿色文化影响企业环境战略选取,环境经营又推动绿色文化建设,进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路径,从而丰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因素研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2.1 绿色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
企业处在一个持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其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日渐加剧,如何使企业“永葆青春”、获得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当代企业及企业家们所要思考的时代问题。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新时代能够拉开企业核心竞争力差距的重点无疑是企业文化。根据研究需要,结合李冰[6]对企业绿色文化的定义,本文认为:企业绿色文化是指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逐渐形成的为大家所认可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资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企业绿色文化,对外,是世人认识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它则产生无穷的源动力。
首先,绿色文化可以促进企业产生环境友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绿色文化首先是一种企业文化,因此其实质还在于文化人。绿色文化围绕企业中的个体,通过发挥文化的方向指引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环保意识,并鼓励和引导员工的环境行为,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王艳等[7]的研究指出,企业的生产决策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一个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凝聚企业内部的精神力,指引企业成员按照既定的文化要求作出相应的行为,因此绿色文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会更注重培养员工的环保理念,加强对员工的绿色文化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环境道德。更有研究指出,企业中的个人可以通过接受环境文化激励和绿色可持续价值观的影响,履行更多的环境责任,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自身的个人利益,并且愿意自觉承担更多环境责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从而提升在环境方面的友好形象,这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
其次,绿色文化会通过制度规范和责任要求在企业内部形成约束力。绿色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能够从制度力、精神力、行为力及物质力4 个层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8]。而责任和制度既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式,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硬性条件。靳小翠[9]发现,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着力建设绿色文化的企业势必会强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绿色文化带来的个体意识和集体规范将会约束员工的环境破坏行为,进一步确保企业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第三,绿色文化是企业创新活动和经济繁荣的推动力。有学者指出绿色文化显著影响企业环境绩效和创新活动[10-11]。绿色文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会更注重对环境技术的研发投入,注意提升自身的环境绩效,其经济绩效也会相应地随之提升。此外,员工的绿色价值观念创新也会受到企业中绿色文化水平的鼓舞,绿色理念的诞生将助力企业创新自身的制度规范、生产技术和经营战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环境效益。与此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又能助力其绿色文化的建设发展,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提升。
综上,绿色文化可以从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升企业的永续发展绩效。绿色文化是企业中领导和员工的绿色信仰及价值观的综合统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作是企业的大脑和潜意识,为企业的绿色行为提供强大的源动力。绿色文化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企业绿色文化水平的提高将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即企业绿色文化水平与其可持续发展绩效正相关。
2.2 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
Elkington[12]的“三重底线”原则认为,企业应在探寻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注意平衡经济繁盛、社会福利和环境防治3 个方面的要求,创造出永续的发展价值。而环境经营就是为解决环境保护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新概念[13]。企业把环境作为自身的一种资源和财富加以经营,可以创造更大的财富,提高自身价值。而环境经营的价值标准就是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环境负荷的削减,即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一致发展。金原达夫等[14]指出环境经营有三重底线标准,分别为经济价值标准、顾客价值标准和环境价值标准,即环境经营将从经济效益、顾客-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 个方面推动企业的价值创造。
经济效益是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性表现。通常对于企业来说,经营行为就是价值的缔造行为,企业经营行为的经济价值一般以价格、成本以及利润来表现。因此,为了一定的生产活动节约资源或相对于统一投入量设法增加产出,能够提升产品的产出率和减少资源的投入量,这样可以削减产品的单位成本,带来更高的价值。如果企业能够将环境资源视为财富和能力,对其加以投资经营,则可以减缓环境的恶化程度以及削减环境成本,使环境收益大于环境成本,并将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15]。企业环境经营与未来的财务表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开展环境经营的能力越强,越能促进其环境过程管理性能转化为经济性能[16]。
社会效益要求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考虑社会其他成员的公平利益。顾客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有责任为顾客提供性价比高而有意义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得到其所追求的顾客价值,而要缔造顾客价值,就要满足其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环境经营,研发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需求,这将有利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占有率,甚至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来自政府和社会等方面的更多相关方的支持,形成多赢局面[17]。郑俊敏[18]研究发现,基于市场和效率需求的具有前瞻性的环境经营将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声誉,有利于企业与利益相关各方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凭借环境经营可以为客户带来新的价值,能够强化产品的差异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环境效益不仅仅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更在于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量,是要减少产品在全过程中的环境负荷。积极开展环境经营可以节约资源能源,达到产业废弃物的零排放和再生利用的目的,使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提高[19],从而减小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生态社会的发展。日本企业关于环境经营的成功实践表明,在开展环境经营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造巨大的社会环保效益[20]。同时,企业致力于环境经营的努力所缔造的环保价值,将为企业带来优良的声誉和社会形象,这也将带来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加。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企业对环境经营的投入和实施程度的提升将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即环境经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有正向影响。
2.3 绿色文化、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
根据班杜拉[21]的交互决定论,行为、认知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甚至相互决定的。绿色文化作为企业中人们的认知反应,会影响到企业的环境行为,即环境经营;同样的,企业对环境管理的行为也会影响其文化构建。企业的环境战略选取与环境保护行为都是在特定的企业文化当中产生的,因此企业的环境经营与绿色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企业文化植根于企业中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当中,对整个企业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尤其在增加工作积极性、共享价值观和交流知识经验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22]。
一个漠视环境影响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对面临的环境问题视而不见,环境经营的战略决策也不会得以采纳。Fernández 等[23]提出企业高管对绿色文化建设和环境问题治理的支持与许诺将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对于环境经营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企业的环境价值观倾向度越高,环保投资强度越大,也就越可能加大环境经营的实施力度[24]。而受绿色文化熏陶、具备环境管理意识的高管人员比起一般的高管更愿意倾听外部环境对企业绿色行为的要求和建议,并加以实施改善。企业管理者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会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和战略选取[25];在面对相同的外部压力和环境问题时,不同管理者的不同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倾向。当管理者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企业的机会时,就会更倾向于选择积极主动的环境战略,开展环境经营;而当管理者认为环境问题是企业的威胁时,就会逃避和逃脱自身的环境责任。绿色文化可以指导企业的环境行为,企业的环境行为也会转而建设优秀的绿色文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产生相应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受企业行为的影响,服务于相应的战略;但同时,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也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而实现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战略的实践。企业积极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的行为,实际上是其绿色文化的外在表现,能够帮助企业构建支持环境经营的绿色价值观;而绿色文化对环境经营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确立企业的环境认知,提高企业员工对环境经营的价值认同,通过完善环境经营制度规范、加强绿色创新文化建设,推动环境经营战略的顺利施行。
由此可见,通过企业绿色文化指导,企业能够推动组织环境意识和环境战略相互结合,这样的环境经营战略又会促进企业构建新的环境制度和创新管理模式,从而达到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即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对企业的可持续绩效具有正向的交互作用。
3 数据收集和信效度分析
3.1 研究变量及量表设计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SDP),解释变量为绿色文化(GC)和环境经营(EM),控制变量为物质文化(MC)、社会文化(SC)、企业规模(SIZE)和企业类型(TYPE)。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所需数据,并通过借鉴已有成熟量表的方式保证测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用量表都已根据中国情境加以改进,所有量表均采用李克特(Likert)七级量表对企业情况进行评价测量,由被访者主观赋值,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该方法能够保证被访者使用更长的时间来思考判断,提升答题的准确性。
3.1.1 被解释变量
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衡量。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追寻短期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通过实现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提高来维持企业长期利益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也应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 个方面衡量。因此,本文根据Griffiths 等[26]、Helfat 等[27]和Ahmad[28]的量表,依据研究目的和中国情境加以修改,最终形成了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3 个维度的12 个题项(SDP1~SDP12),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测量条目
3.1.2 解释变量
(1)环境经营实施情况量表。结合前文对环境经营的论述,主要依据Aragón[29]、Buysse 等[30]、Nuria[31]和Garcés[32]的研究对环境经营进行测量,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适当调整,从12 个方面开展测量,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企业环境经营的测量条目
(2)绿色文化量表。根据我国学者林国建等[33]对于企业绿色文化的定义,从绿色理念、绿色形象、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6 个方面展开测量,具体如表3 所示。
表3 绿色文化的测量条目
3.1.3 控制变量
根据多兰等[34]对企业文化的分类,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大类: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绿色文化。物质文化更重视企业的经济指标与经营效率等,追求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可以用来指导财务会计活动;社会文化倾向于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对社会负责。考虑到企业文化的不同类型也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物质文化(MC)和社会文化(SC)也进行了控制。本文根据Richins 等[35]、Berkowitz 等[36]、Buysse 等[30]的量表,对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展开测量,共12 个题项,具体如表4 所示。
表4 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的测量条目
本文是探索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而企业规模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环境行为产生影响。中小企业在开展环境经营和实现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方面,会比大型企业遭遇诸如资源和能力不足、高层管理者对环境问题不重视等更多阻碍[37],并且Huang等[38]提出企业的环境行为及其绩效也会因其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别。因此,本文计划将企业的规模(SIZE)及其所有制类型(TYPE)纳入控制变量,将企业的员工数量作为测度企业规模的标准,并按照所有制类型将企业分为国有与非国有两种类型。
3.2 问卷调查过程
本文意图探索绿色文化、环境经营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包括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经营的战略选取以及可持续发展绩效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只有了解企业发展走向、战略选择和当前发展进程的经营管理者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考虑到样本的可获得性和难易程度,调研者选择企业的中层及以上管理者,分别向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会员,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MBA 学员发送问卷二维码,邀请协会成员、学员答题。在经过2018 年12 月至2019年1 月长达2 个月的数据收集后,共计回收问卷321份。在对调研所获得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时,将填答时间明显过短、同分选项明显过多和答案存在明显漏洞及某种规律的问卷剔除,最后得到285 份有效数据,问卷回收率为88.78%。
3.3 信效度分析
3.3.1 信度分析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中较多采用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以下简称“α系数”)和组合信度(CR)来进行信度分析。如表5 所示,社会文化的α系数值在本问卷的全部构念系数值中最小,为0.831;各变量的CR 系数值均大于0.85,这充分表明了本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与可靠性,量表的信度较好。
表5 可测变量因子荷载及平均提取方差
表5 (续)
3.3.2 效度分析
按照效度分析的常用方法,本文计划从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两个方面对量表的效度进行检验。如表5 所示,各潜变量构念的因子载荷值均高于或接近0.7,T值显著,且各变量平均提取方差(AVE)均高于0.5,这些指标表明测量指标确实属于相应的潜变量构念,本研究的量表数据的收敛效度较好。此外,任意潜变量与其他各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该潜变量AVE 的算术平方根(见表6),说明不同潜变量能够被明确区分。
表6 变量相关性分析
4 假设检验和研究结果
4.1 检验方法
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法建立模型并检验研究假设。在结构方程建模(SEM)方面,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建立在协方差基础上的极大似然估计建模(LISREL),常通过Amos 和LISREL 等软件实现计算;二是建立在方差基础上的偏最小二乘建模(PLS),常使用Smart PLS和PLS Graph等软件来计算。PLS 在样本要求和模型适应性上具有如下优势:(1)对样本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并不要求样本服从正态分布,也不要求样本的数量和方差齐性;(2)既能够计算反映型的指标,也能够计算构成型的指标,甚至能够在同一模型中同时处理上述两种指标,更适合复杂模型;(3)在运算时能够直接显示出模型的R2系数,尽可能地解释影响因变量的变动方差,因而能够更加贴近数据,也更适合用来进行探索性研究和数据分析。考虑到本研究自身样本量不大且难以服从正态分布,以及本研究具备探索性的特点,选择PLS 法作为数据的分析技术、Smart PLS 作为数据的分析软件来验证模型更加合适。
4.2 假设检验
在研究中,本文选择Smart PLS 3.0 计算变量路径系数,并通过使用Bootstrap 法得到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见表7)。整个模型的R2值为 0.830,说明整个模型可以解释80%以上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绩效提升的变动方差,这也表明企业绿色文化和环境经营对企业可持续绩效的提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通过比较路径系数可以发现,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分别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06 和0.872,假设H1、假设H2得到验证;其中,环境经营(β=0.872,P<0.001)比绿色文化和社会文化(β1=0.206,P1<0.001;β2=0.132,P2<0.05)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影响更大,这表明相较于文化氛围,实际的环境保护行为更能使企业维持永续发展。在交互效应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绿色文化和环境经营的交互效应(β=0.027,P<0.05)是显著有效的,这表明企业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的交互作用确实有助于推动其永续发展,假设H3得到验证。此外,不同的文化类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不同,绿色文化(β=0.206,P<0.001)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大于社会文化(β=0.132,P<0.05),同时也更显著,而物质文化(β=0.010,P>0.1)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表7 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
4.3 研究结果
实证检验结果完全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但在控制变量方面却有一定出入。
第一,环境经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有正向影响。本研究的实证结果证实了开展环境经营会带来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环境经营意识的领先,可以使企业获得来自市场的创新补偿;对环境经营的努力和投入也可能带来先发性优势,使企业在市场中抢占先机。开展环境经营的企业将更具效率性和竞争性,而竞争力又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环境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绩效是双向促进的关系。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经营不但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和环境绩效,还能为企业吸引更多绿色消费者,增加企业的绿色声誉,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绿色文化对企业可持续绩效有正向影响。绿色文化是企业中领导和员工的绿色理念及价值观的综合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作是企业的大脑和潜意识,为企业的绿色行为提供强大的源动力。本研究的实证结果也表明,企业的绿色文化水平越高,其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水平越高。绿色文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会更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对环保技术、环保产品的研发,注意提升自己的环境绩效,其经济绩效也会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加持下相应提升。
第三,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具有正向的交互效应。本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绿色文化和环境经营的交互作用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开展环境经营的企业如果能够同时着力推进绿色文化建设,那么这对其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换言之,绿色文化氛围浓厚的企业一旦开展环境经营,在文化和行为的双重加持下,它离永续发展的目标就能更进一步。
第四,控制变量社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有正向影响。本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重视社会文化的企业必然会认识到自己处在一个整体(社会)当中,因此也会更可能关注到诸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建立有效的响应机制,企业可以通过以利益相关者需求为导向,为顾客提供满意和健康的产品,为员工提供安全的生产办公环境,为社区提供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在媒体与社会面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
第五,控制变量物质文化、企业规模与企业类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虽然物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确实存在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并不显著。本文推测,假设不成立的原因在于物质文化过分追求短期经济绩效的提高,从而无法在长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的统一。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发现:(1)不同文化倾向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影响不同,社会文化和绿色文化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可持续绩效,物质文化对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社会文化和绿色文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会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这些公益行为和环保行为会为企业赢得优良的声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环境经营对企业可持续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积极主动开展环境经营是企业觉醒环境意识、承担环境责任的开始。积极自主的环境经营能为企业减少生产成本和排污成本,提升企业的产品生产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带来新的顾客价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三方面助力企业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3)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具有正向的交互效应。由于文化和行为本身相互影响,而绿色文化和环境经营又拥有共同的目标——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两者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中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因此,企业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无疑是“强强联合”、密不可分的。
本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如下建议:(1)企业层面。第一,企业要学会自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环境经营。企业不仅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而应在环境保护方面积极作出行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寻求正当利益;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虽然环境经营战略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但绝不是无效的投资,相反它是提升可持续绩效的重要手段。第二,开展组织内部的绿色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应推进组织内部的绿色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制,培养以绿色永续发展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这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国家“五位一体”布局对文化建设的要求。第三,企业环境战略应该与整个企业的文化融为一体。一个企业是否采取主动的环境战略反映了该企业有否将永续发展的理念和环境管理的意识纳入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整体战略决策,企业的环境行为离不开企业的文化指导,企业应努力使环境经营与绿色文化融为一体。(2)政府层面。第一,政府应当加快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强对环保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和环境规制的监管力度,通过法律的强制性特征引导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既要严厉处罚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众环境利益的企业,又要表彰那些主动开展环境经营、保护环境,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企业。第二,政府应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发挥政府的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通过编制《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行为准则》等指南来引导居民的绿色消费行为,依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引导企业的绿色发展和绿色文化建设。第三,政府应该发布和完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准则,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从而间接引导企业自主开展环境经营、推进绿色文化建设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