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隔离病房患者行CT检查的感染控制措施

2020-11-19王文雯闫东辉李蕊蕊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隔离病房放射科技师

王文雯,闫东辉,李蕊蕊,董 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播疾病,具有人传人的感染风险[1]。鉴于核酸检测的滞后性,目前多个病例报道显示,CT结果符合新冠肺炎但核酸检测阴性的病例占 30%~40%[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一版至第七版中明确影像学检查在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3]。医院放射科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感染控制要求不同于一般科室。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情况,规范隔离病房患者行CT检查的流程,以保证参与检查工作的科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1 规范科室检查流程及防控标准

1.1 成立检查诊断专业小组 科室迅速组织人员成立“隔离病房患者检查诊断专业小组”,人员由科主任、技师组组长、护士长(科室)组成。科主任除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并加强各部门横向联系,还担任医师岗位,完成CT检查报告,以网络形式上报隔离病房医师组及院区专家组;技师组长完成设备防护、保养,完成隔离患者CT检查,影像资料存储;护士长负责防护物资管理,全科防护执行及监督,科室日常的消毒防护工作,对接感控科进行终末消毒,工作量统计并上报。疫情期间科室检查诊断专业小组与各部门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保障,使疫情检查效率、服务质量达到最大化[4]。

1.2 制定隔离病房患者检查流程 制定隔离病房患者CT检查流程见图1,该类隔离患者检查主要由检查诊断专业小组负责,科室其余人员撤离。时间固定于每日16:00,原则以先疑似后确诊患者顺序进行检查。实行检查预约制度,前一日传送电子申请单,科室打印并记账,科主任了解该患者往期病例,技师组长、护士长共同做好设备防护并通知感控科检查时间,做好检查后消毒准备工作。参与检查人员按防护要求穿防护服,护士长检查前再次确认防护安全性,并准备影像检查设备。

图1 隔离病房患者检查流程

1.3 科室全员新冠肺炎知识培训 科室组织全体人员培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军队有关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技术方案》《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传染病与发热门诊消毒工作制度》《医护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流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科检查方案与感染防控专家共识》等内容。医师尤其加强疾病影像技术诊断学习,技师主要做好个人防护和设备防护培训,护士除做好个人防护,还应加强感控消毒标准的学习,提高全体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1.4 疫情期间空调的使用要求 疫情期间空调暂不完全开放。尤其在检查当日下午检查并关闭科室所有机房、操作间中央空调。循环风空调禁止使用,但机房采用的是普通中央空调的,可在检查前关闭中央空调,做完检查彻底消毒后再开启中央空调[5]。疫情期间科室空调暂不开放,仅对生活区部分房间开放。

2 隔离病房患者放射检查的感染防控措施

2.1 分时段检查 疫情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对门诊和隔离病房患者进行分时段检查。固定隔离病房患者检查时间,按照检查时间段将科室环境分为常规性检查环境和限制性检查环境。门诊患者检查环境为常规性检查环境,隔离病房患者检查环境为限制性检查环境。因此,放射科人员、环境、设备的消毒要求标准非常重要。为更好地控制放射科感染的危险因素,科室多种方式落实疫情期消毒制度,目前采用的消毒方式包括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6]。每日值班人员进行全面开窗通风,采用擦拭、喷洒、紫外线照射等消毒方式进行预防性消毒;遇有门诊患者及复工人员就诊检查后,对环境进行随时消毒;隔离病房患者检查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

2.2 CT设备防护 隔离病房患者CT检查前,护士与技师共同对CT检查室内设备,物品进行遮蔽;对CT机器床面铺一次性中单保护,中单避免折叠,全面展开覆盖整个检查床面,使患者身体、衣物与床面相隔离;CT扫描架内有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准直器、探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防止消毒液水滴渗入对其造成连电或腐蚀,在CT扫描架上方避开风扇口及CT扫描架内径进行环形遮盖。

2.3 开辟应急通道 疫情期间,根据放射科实际布局与隔离病区位置,科室避开普通患者检查通道,开辟隔离病房患者CT检查应急通道,以降低科室感染风险[7]。在检查前30 min打开应急通道门,其余通道关闭。实行隔离病房患者“运送-检查-返回”闭环检查流程。在隔离病房患者CT检查时间段内禁止人员进入科室,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走动。

2.4 减少接触时间 隔离病房患者检查时做好个人防护,由隔离病房医师陪同检查。减少与隔离病房患者接触时间,最大程度保护医务人员自身安全,也避免因过度防护造成的浪费,参与工作人员合理分级防护,有效降低放射科人员感染风险[8]。技师组长在确保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下,快速一次性完成检查;操作者在操作间完成检查,避免与隔离患者正面接触,检查过程采用对讲系统完成交流。

2.5 终末消毒 检查结束后必须先关闭设备待其冷却后再进行喷雾消毒。隔离病房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依次检查结束后由随同医师将床面上一次性中单带回隔离病房进行处理。护士长接洽感控科实进行空气、地面、物表面彻底终末消毒,感控科消毒后医师、技师、护士立即撤离。次日早晨护士到岗后,首先对CT检查室进行二次终末消毒,主要方式是紫外线照射。照射结束后,对CT扫描架内径环形遮盖物进行更换,铺一次性中单;值班技师CT开机,观察机器运行情况。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控制细菌的繁殖,影像设备对温度要求在20~24℃,湿度控制在50%~60%,也是抑制细菌的有效手段,紫外线消毒要求同样的室温和湿度[9,10],为保证检查室紫外线消毒效果,在紫外线消毒之前避免做消毒液喷雾(洒)。

3 讨论

放射科就诊环境比较特殊,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在疫情期间,放射科承担了隔离病房患者的CT检查工作,因此,对该科室环境及人员的防护提出了更高的感控标准及要求。对疫情期间放射科存在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类,对人员、环境、设备采取针对性预防管理策略,确保检查环境、参与检查人员及检查设备的安全[11]。同时根据疫情情况,规范科室防护物资管理,做好使用及请领登记;对科室全体人员加大隔离防护、感染控制等相关知识培训,对人员逐一进行防护着装演练培训;在常规性检查环境下,到岗医师、技师、护士按照不同防护要求着装上岗;在限制性检查环境下,检查诊断专业小组个人防护必须按照要求达到标准,对隔离病房患者进行CT检查时,小组成员相互配合,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使隔离患者快速有序完成检查,减少参与检查人员处于危险环境下的时间。在放射科全面落实感染危险因素控制策略的同时做好科室环境的消毒及人员的手卫生,避免疫情期间的院内交叉感染。

在放射科感染控制策略实行中,整个检查过程衔接流畅,各部门协作融洽,隔离区患者快速有序的完成检查,缩短了与隔离患者接触时间,在每个环节上确保了科室医务人员的安全性,最终达到了医院“零感染”的目标。

猜你喜欢

隔离病房放射科技师
FRCR资格考试解剖模块对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像解剖教学的启示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广州两名隔离病房高考生双双上线
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医务人员应激(压力)反应与心理韧性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仁心仁术 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