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当代发展

2020-11-19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党校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性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苏 琴/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党校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就让深受苦难的中国民众看到了希望,就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马克思主义孕育了伟大的共产党,带领着千千万万的中国民众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了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我国的发展建设和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更需要马克思的指导,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它能够更好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建设国家,更好的帮助中华人民实现伟大复兴。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程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最为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如何利用这种思想方法更好的改造我们的生活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今社会是必须要进行仔细思考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就要回顾历史,结合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过程中的各个结合点,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10 年后,1850 年太平天国起义,后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救亡图存的现代化改革,依旧无法挽救清王朝的统治。1912 年,统治了中国268 年的清朝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土崩瓦解,3 年后,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了一场解放中国知识分子的新文化运动,“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被引入到了中国,它强烈反对中国的传统礼教,但并不否认传统礼教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7 年11 月7 日,西伯利亚凌冽的寒风侵蚀着彼得格勒,但却挡不住布尔什维克们的意志和决心,下午5时冬宫被包围,俄国的工人阶级带领着贫农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正因如此,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让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和未来[2]。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

早期的思想传入渠道是通过海外途径,首先是日本渠道,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发展已经具有了现代化趋势,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就是在日本东京创立的。清朝没有覆灭之前,曾经派遣留学生赴日学习,在这些童生里,就有后来的思想巨擘李大钊、陈望道、陈独秀等人,这些人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其次是欧洲渠道,马克思本身就是欧洲人,思想巨著《资本论》以及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都是以欧洲为大本营。最后就是十月革命让中国的革命人士看到了可以团结的力量,让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挽救国家的希望,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

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艾思奇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首先以北大为阵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这些理论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后来随着我国革命进程的不断加深,这些革命先辈们灵活的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具体结合:25 年,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找出了革命人士可以团结的力量;27 年,经过31 天的实地考察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考》,37 年又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鸿篇巨制,运用了辩证法、认识论,全面地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路径,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深厚的基础,为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是非常突出的,回顾历史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可以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可以和中国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相结合,无论哪种结合方式,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实践性又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性的必选选择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反作用于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焕发出伟大的力量,就是因为它和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相结合的原因。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属在于改变世界”。中国共产党人不仅需要学习马列的原著,还需要不断的去丰富马列的具体内涵,像毛中特、邓论、三个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马克思理论的发展成果[3]。

(二)实践性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活,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实践性的理论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而不断发展,是一个自我完善的学科。在运用马克思原理的时候,要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提出的内在要求[4]。

(三)实践性的深度结合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很浓重的欧洲特色,思想是没有国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实践性对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适用。要想将国情和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度结合,就必须要深入的进行实践,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也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实的钥匙。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让马克思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去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依托于时代的特性,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丰富马克思主义需要在实干中去不断的摸索探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更好的发挥马克思主义[5]。

(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就必须坚持正确的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就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就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就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一生,是致力于全人类解放的一生,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和发展,人类的未来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人类应该联合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要想回答和解决人类应当去往何处的问题,就得要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智慧和解决方法。

综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建设社会,能够更好的帮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它的观点和方法更好的去应用于实践,自觉的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实践性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