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2020-11-19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解剖学人体思政

■秦 爽/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高校所有的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所有的教师都要承担育人的责任,真正体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办学根本。然而如何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关联性和结合点,并有效、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效果良好,是当前高校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难点。文章以“运动解剖学”课程为例,探索该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

一、《运动解剖学》课程简介

运动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与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规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高等学校运动康复、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课学习,学生在知识层面需对人体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各主要结构的位置、比邻、触诊方法、肌肉的功能与运动有充分的认识。在能力层面需要学会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作为未来的医学界、体育界的工作者,在知识扎实的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方能真正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思政在《运动解剖学》课程中的意义

课程思政指向的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2]。这一理念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因此需要教师将思想政治的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讲解中,使学生自然而然领悟,而非生硬地将思政点搬上课堂。《运动解剖学》课程是体育科学类专业的必需课程之一,所培养学生包括运动康复师、运动员、科研人员、体育医务工作者等。在健康中国的大健康观下,《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融入,目的是培养出高水平的体育类人才,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肩负新时代、新中国赋予年轻人的使命和责任,方能真正成为“人才”[3]。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需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关联性和结合点,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三、运动解剖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讲好发展史,培养爱国情怀

在绪论中,由运动解剖的发展史,到我国运动解剖的发展史,由我国老一辈学者的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其将个人理想与爱国情怀的融合。我国运动解剖起步较晚,但在张汇兰教授、缪进昌教授、石作砺讲授等人呕心沥血的努力下,我国的发展有了卓越的变化,为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此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社会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把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和祖国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讲好知识应用,增强“健康中国”大健康观

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作为体育从业人员或者医务人员,都有着重要的责任。维护健康的第一要务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现代人的作息方式已由体力劳动转变成了静坐少动,这一转变引发了诸多疾病,如肥胖、三高、体态变化、慢性关节疼痛,这些变化都是和解剖结构的变化、功能障碍息息相关的。在运动解剖学的讲授中,各个系统与运动之间的相互关联,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运动缺乏会导致疾病,而科学的运动又会带来哪些收益,走向工作岗位后,这些将是学生们普及健康理念的宝贵财富。

(三)讲好生命伦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现代的人体研究中,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研究到达了更高的层次,但也因此引发了很多生命伦理的争议。在人体解剖的研究中,生命伦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敏感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此类问题,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4]。例如,现如今的基因工程,在研究人类健康的同时,也要尊重人类基因的多样化、自然化。在研究与疾病相关的解剖问题时,常用动物代替人体开展试验,作为科研人员,要对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动物常怀敬重。教师可用此类与基因工程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发学生们关于生命伦理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讲好人体结构的协同配合,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人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在保证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能做出各种技巧性动作,是由于人体各个结构协同配合来完成。例如一个简单的肘关节屈曲动作,需要主动肌肱二头肌收缩发力,肱肌协同,拮抗肌肱三头肌离心收缩保证动作幅度,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作为固定肌使肩关节稳定,这些肌肉团结协作方能保证屈肘动作的顺利完成。网络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工作方式普遍变成了电脑组,在这种状态下,一部分肌肉被长期拉长,而另一部分长期缩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驼背、含胸的姿势,并且由于肌肉的状态失衡,产生肩颈痛,这是人体结构未协同配合导致的疼痛。同样,在工作中,每个岗位的人认真履职,及时与其他伙伴沟通,方能保证工作正常运行。

(五)讲好科学故事,培养创新精神

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历代科学家推陈出现的发展历史,人们对于人体的认知,对于人体每一处结构的新发现,对于每个结构的功能更新,都是一次次实践、开拓创新的结果。现代运动解剖的研究热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课上给学生们讲述人体发展规律、骨龄的检测,以幽默的方式告诉学生“你还长不长个,咱们一测就能确定”,激发学生的兴趣。动作结构和运动技术的诊断与优化,应用于现代体育中,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可由运动解剖专家来影响,我国优秀的运动解剖界专家均活跃在儿童、大众、运动队中,唯有与不同年龄段、群体的人群密切接触,才能做好关于该群体的研究,创造性地为该群体谋福利。

在课堂中利用小故事、小动画、小视频,或课下分享给学生们一些推文,让学生们了解运动解剖科学家们一次次新的发现带给医学界、体育界的重大影响。适时给学生们介绍前沿科技,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而不只是灌输已有知识,让教学真正为培养科学型人才打下基础。

(六)讲好体育故事,培养学生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

我国的运动解剖最初被各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如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列入必修课,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中。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运动员尽显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在讲授各系统尤其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时,可利用体育运动中该系统的变化,引导学生,人体的潜能巨大,需要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去挑战自我,方能一次次突破自我,发现更优秀的自我。

(七)做好价值引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专业教师的思维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教师看待问题方式和思考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专业教师应当从本专业角度运用课程的知识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综上所述,在运动解剖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需结合学生特点、专业特点、教学基本内容,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灵活利用实例、故事、启发式思考题等方式,综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解剖学人体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人体“修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人体冷知识(一)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思政课“需求侧”
人体可笑堂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刍议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