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包法利夫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2020-11-19

名家名作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夏尔包法利夫人道尔

晏 晖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文坛巨匠居斯塔夫·福楼拜(Gaustave Flaubert)的代表作之一,福楼拜出生于法国卢昂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对解剖尸体习以为常,这种环境培养了他与宗教格格不入的思想,其作品主要表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人情。《包法利夫人》是一部颇具福楼拜写作风格的小说,其故事题材出自1848年法国卢昂报纸上一则医生妻子自杀的新闻,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爱玛是家境殷实的农民之女,她青年时期在修道院受过贵族教育,随后嫁给医生夏尔,但又因不满足于平淡的婚姻而与人两次偷情,最后积债如山,服毒自尽。爱玛一生都在寻找浪漫的生活,却以悲剧结尾。本文拟从多方面分析爱玛女性主义思想的表现,并且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论来分析爱玛悲剧结局的原因。

一、《包法利夫人》中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一)对爱情的追求

爱玛在十三岁时被父亲送到城里的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从那时起,她终日沉浸在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喜欢幻想。久居乡下的爱玛早已厌倦自然风景,向往城市生活,这时夏尔的出现无疑给她枯燥的生活带来了希望,随后在父亲的操办下她与夏尔完婚。婚后爱玛试图做一个贤妻,她以为自己得到了美妙难言的爱情,但随后夏尔表现出的平庸和毫无魅力让她失望。“夏尔的谈话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内容平庸,就像衣着寻常的行人,引不起任何情绪,笑意或幻想。”[1]爱玛渴望有文学涵养、各种技能,追求生活品质的另一半,夏尔却是那样平庸无能,与她所想的完全不符——“这种没出息的人!这种没出息的人!”[1]在那个年代的女人整天都想着如何取悦自己的丈夫,但爱玛反感自己的丈夫,她本不该这样,但她无法忍受丈夫的平庸和无趣,自始至终都在寻找能与自己心灵切合的另一半,而不是安于现状。

沃尔萨城堡之行是爱玛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舞会后爱玛终日沉浸在奢华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幻想中,爱情的只言片语都会把她推进其他男子的怀抱,[2]然后她病了,他们一家搬到了永维镇上,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两任情人,罗道尔夫和莱昂,此后爱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惜败光丈夫的家产来满足自己偷情享乐。她也试图做一个顾家的好妻子、贴心的母亲,然而她抑制不住内心对爱情的渴望,选择偷情,在婚外情的刺激下,仿佛生活又有了希望。爱玛的两段婚外情都是她追逐爱情的表现,她通过对丈夫的轻蔑以及两次出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父权制发起挑战,她试图摆脱男权社会的思想控制,追求爱情自由,期待能体会到爱情的美好。

(二)对生儿子的期望

小说中,在爱玛离开多斯特时,她怀孕了,她渴望生一个男孩,“她希望得到一个儿子,他应当身体壮实、肤色黝黑,她要他取名叫乔治。在她看来,得一个男孩,也可以为自己过去所受的种种限制出一口怨气,一个男人至少是自由的,他可以游历许多国家,经历种种爱情[1]。”爱玛认为女人并不能像男人一样自由地活着,不能去很多国家游历,不能随心而活。她的想法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表达了对男女不平等的怨恨,对男女不平等给女性带来诸多伤害和不便的控诉。

爱玛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生儿子的渴望,都体现了她敢于抛弃世俗的眼光,摒弃男权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定义,她这些行为和大胆的追求都体现了她内心的女性意识苏醒,体现了对男权社会的控诉和不满,对女性思想和身体解放的诉求。

二、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

爱玛是一个悲剧人物的代表,其悲惨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权制社会环境下,爱玛的性格是造成其悲剧的原因之一,爱玛的父亲、丈夫以及情人,作为她生活圈的主要人物,对爱玛性格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利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用性别取代阶级,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表现在方方面面,如男性对女性的家务劳动成果、女性的肉体都可以无偿占有,男性认为女性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并可以随意支配等[4]。父亲可以随意替女儿做决定,丈夫不关心妻子的内心世界,认为女性是生儿育女的工具,只需料理好家务即可,情人甚至认为女性是性欲的对象。总之,女性成为男性剥削和压迫的对象。

在男权制社会环境下,爱玛的父亲是最早影响爱玛性格的代表人物,爱玛的父亲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培养女儿,把她送去修道院接受贵族化的教育,希望女儿能接触上流社会的文化生活,爱玛也因此变成了一个爱幻想和虚荣的人,但爱玛父亲忘记了他农民的身份,他的女儿依旧无法跨越农民的阶层,他错误的决定也预示着爱玛的悲惨结局。男权社会中丈夫就是女性的领导者和支配者,夏尔作为爱玛的丈夫,他并不关心爱玛的精神世界,认为爱玛只需在家料理家务,尽到生儿育女的责任就好。“特别使她恼怒的是,夏尔显得对她的痛苦毫无感觉,他自以为能使她快乐,这对她简直是一种愚蠢的侮辱,他在这一点上洋洋自得,她更感到他没有良心,她这样贤德都是为了谁?”[1]夏尔对爱玛的烦躁与失望一无所知,爱玛对他不再抱有希望,两任情人的出现无疑给爱玛的生活带来了“曙光”,此后爱玛流连于偷情的快感和无度的挥霍,愈发的自私和拜金。

爱玛的第一任情人罗道尔夫是一个情场老手,他知晓爱玛是一个对爱情和上流社会的生活充满渴望的女人,他利用阶级优势把爱玛哄骗到手,然而很快就把爱玛抛弃了,但爱玛仍没有从幻想的世界中脱离出来,这给了她的第二任情人莱昂乘虚而入的机会[3]。莱昂的出现给了爱玛心灵上的慰藉,但莱昂已经不是当初爱玛认识的那样,他已是情场老手,毫不顾忌地勾引爱玛,爱玛成了他的情妇,但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抛弃。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父权制社会下,即使是情人身份,男性也毫无疑问地可以控制女性,他们把女性当作性欲的对象,贪恋女性的身体,并不付出真心,玩腻后再抛弃。父亲、丈夫和情人这三个角色的所作所为对爱玛形成虚荣、贪婪和自私的扭曲性格影响很大,他们的所作所为导致爱玛在自我认知上产生偏差,走向悲剧。

爱玛女性意识觉醒的不彻底性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首先,她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寄托在他人身上,结婚后,她把自己对上层社会的追求寄托在自己的丈夫身上,她希望丈夫出人头地,带她过上优渥的生活,但是事与愿违。对丈夫失望后,她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归咎于丈夫的无能和平庸。在遇到罗道尔夫后,爱玛认为自己幻想中的爱情实现了,她又把对爱情的希望转嫁于罗道尔夫身上,但罗道尔夫的离去并没有让爱玛清醒,她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幸福是要靠自己去争取和实现的,而不是将自己的命运和希望交托于他人。后来她遇到了第二任情人莱昂,又再次回到情人的怀抱。爱玛一直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寄托在别人身上,最后她迷失了自我,形成了扭曲的人格,最终黄粱一梦,猝然长逝。

其次,爱玛对自身定位的偏差也是她女性意识觉醒不彻底的体现,她认为自己接受过修道院的贵族教育,自诩与众不同,但她忽视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她无法跨越与贵族阶级之间的那道鸿沟,在与罗道尔夫偷情后,她无法与身为贵族阶级的罗道尔夫修成正果,结果遭到抛弃。即使她满腹才情,相貌出众,但她的理想和追求与她所处的阶级并不相符[4],她是外省风俗的产物,注定难以逃离悲惨命运。

最后,爱玛对夏尔经济上的依附也阻碍了她女性意识的彻底觉醒。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因为女性没有经济地位,她们不得不在生活中依附于男人,她们受到男人的压迫,这种依附关系使女性丧失了自由和创新的能力[5]。爱玛热爱来自上流社会的衣服和饰品,她的物质生活长期依赖夏尔,后来不顾自己的现实条件,通过盲目超前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将自己推向深渊。如果爱玛经济独立,她就不会依赖于夏尔,也许她会选择离婚并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选择偷情来满足自己。爱玛明知道夏尔的经济实力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她从没考虑过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经济现状,但女性唯有实现经济的独立,才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

三、总结

我们可以发现福楼拜笔下的爱玛是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爱玛这一角色,我们发现爱玛身上的闪光之处在于敢于追求自己心中所想,从她身上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也是我们当今女性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她无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在男权制社会里,爱玛没有挣脱男权社会的牢笼,没有形成自己彻底独立的思想。如果她能认清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她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爱玛的故事给当代女性一个警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不应该好高骛远,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期望的东西,实现经济独立,而不是寄希望于男人身上,这样我们才能自我掌控命运。

猜你喜欢

夏尔包法利夫人道尔
读书的快乐
夏尔·巴托与18世纪“美的艺术”概念
大侦探福尔摩斯3
大侦探福尔摩斯
大侦探福尔摩斯
大侦探福尔摩斯4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
玩偶医生和花旦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