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2020-11-19余籽滢

长江丛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博雅通识内涵

■余籽滢 曾 诚/

四川大学

一、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理念缘起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且伴随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不断延伸。其思想脉络的发展主要可以梳理为如下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家)[1]。

关于亚里士多德在自由教育方面的思想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2]:第一,自由教育是有关于理性的教育,人的教育也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第二,自由教育是有关自由人的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自由人在体力上不是为了伺候别人,在思想上也不是为了接受别人的意志。自由人必须既有身体的自由又有意志的自由,二者缺一不可;第三,自由教育是关于人性的教育,人作为理性动物,通过教育所获得“知德”,即获得理性的发展。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教育理念:人文主义者由蒙昧走向觉醒,希望将“自由教育”的内涵演变为“免费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宣扬人文思想[2,3]。关于工业革命期间的自由教育理念:21世纪起始,工业革命迅速萌芽进而迅猛发展。由此,自然科学也逐渐方兴未艾,并逐渐与人文学科的并驾齐驱。

现阶段,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的内涵由文艺复兴时期表面的“免费教育”演变为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教育”;这一时期的“自由教育”不仅仅是属于“自由人”的教育,而是对所有人合法公民的教育。至此,自由教育思想由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自由人追求纯理性知识”的教育,演变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追求自由,实现人文主义”的教育,固定为近现代时期的“文理并蓄的普通教育”,其内涵延续至今。

二、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思想缘起于16世纪末的英国[4],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基本内涵始终没有较大的变化。“博”是指广博、博大、精深的知识;“雅”则为品格之高雅,是一种精神品味与人格涵养[4]。博雅教育希望培养出学识渊博、品德高雅之人,来探求人类精神境界的崇高和品格修养的无私。因此,博雅教育是将高尚人格的形成与广博知识的掌握相结合的来自古典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5]。

博雅一方面意味着广泛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个性修养的优雅,这都需要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支撑。因此,大学教育既要重视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格素质。人文修养与艺术情趣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追求,道德素养、精神境界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相辅相成,共同作用,这说明人文精神的养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熏陶。只有拥有了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受教育者才能增强鉴别社会公平的能力,才能使其具备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高雅的辞令以及科学的人文教育所要求的基本素养。总之,理性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它们的共同作业构成了博雅教育。

三、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一词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第一个把它与大学教育联系

在一起的人是美国博德因学院的帕卡德教授。在19世纪初及以后的一段时期里,通识教育概念并未引起人们太多注意。直到20世纪初,“通识教育”一词才开始较多地出现。80年代中期,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翻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通”和“识”的解释。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关于通识教育的“共识性”定义。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

通识教育的内涵随着实践的发展日益丰富:教育对象从面向少数自由人到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目的从单纯工具理性到对整体人的关注再到对社会的关注教育内容从排斥实用,到以通识为基础的适当专业教育的平衡。我认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还是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终生的追求,更是现代大学教育的灵魂。

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指能够提高人的自然素养及社会素养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包涵身体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教育,职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有机结合的教育[6]。

(一)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而且也十分重视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全面发展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能够不断地使人进步发展,并且与社会的发展亦步亦趋。在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非常关注人方方面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延伸新时代新品质的新内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与最终目标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环节中,统一教育的每个方面,譬如: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不仅侧重于智力,审美和道育,同时注重体育,劳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力求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提升综合素质、发展个性,都能拥有基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的应用能力,这是基础教育的综合性和全民性的表现。

素质教育最终目标的本质是对于素质教育基本目标的扩展与升华,即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优质人才给国家,进而实现教育的综合化、现代化以及科学化,最终达成素质教育强国的愿望。

四、教育理念的辨析

(一)联系

1、词源

不论是“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它们的本源都源于拉丁语StudiumGenerale,即“一起参加学习的各方面的人”,然后按“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Study”翻译而来[7]。因此,从词源角度来说,这四个教育理念其实是一个词,只是根据译者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而翻译不同。

2、滥觞

“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都是由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由教育不断批判继承,缘起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由教育。通过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完善。

3、目标

这四种教育理念,不管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变化,其所蕴含的“崇高精神”以及“将人培养成精英之材”的目标始终都没有变化。他们始终都是关注人自身的发展,期望培养成更多的利于社会、利于时代的栋梁精英。

(二)区别

1、地域认同不同

“自由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翻译在西方国家更为普遍,“自由教育”主要在欧洲国家,“博雅教育”主要在美国[8]。而东方国家及地区更多盛行“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叫法,并且“素质教育”在当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育对象不同

关于“自由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指一部分的“自由人”;而“博雅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指少数有资格并且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贵族精英;“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受教育者从仅限于特定阶层的贵族精英扩展到了千千万万的普通公众。

3、性质取向不同

“自由教育”和“博雅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地位,基于国情,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自由教育”和“博雅教育”的,尤其是“素质教育”,它是我们对中西古典教育思想的学习借鉴进而本土化创新化的体现,在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人才的争夺成为竞争胜利与否的关键,“人才强国”已经不是一个口号。

总之,“自然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它们之间就是源与流的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批判继承,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博雅通识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基于机器学习的柴油机性能预测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照金精神的内涵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