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优良家训 赓续家国情怀

2020-11-19■李锐/

长江丛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立志家训家国

■李 锐/

中共通辽市委党校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始终是一体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根植于中华民族灵魂与血液中的家国情怀,就是其成员内心中由对家的眷恋,对家族的责任,对家乡的热爱,最终发展成为对国家的忠诚,这就是家国情怀。

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家庭、家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提到“家国情怀”。他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新时代,家庭仍然担负着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训中找寻适应新时代中国发展需要的爱国思想,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提振中国人民干事创业精气神的需要,是弘扬新时代民族精神的需要。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清晰讲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道。君子齐家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修身”。修身即修身养心。具体的修身养心方式方法等内容,不仅蕴含在儒家传统著作中,也蕴含在中华传统家训中。儒家思想之所以历经千年从未断代,究其原因,与家训的流转传承休戚相关。中华传统家训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必修课”。它以家庭成员个体修身养心为基本要求,强调通过提升家族成员个体的修养从而达到家族和谐、社会稳定、国家昌盛的目标。而中华传统家训中蕴含着的浓厚家国情怀,集中体现在对个人立志、爱国、清廉等主要方面。

一、立志做人

“人无志,非人也”。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立志。如三国司马徽在《诫子书》里写道“勿以薄而志不壮,贫而行不高。”吕坤在《呻吟语摘》卷上写有“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苏轼更是明确指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家训家规中关于立志的要求比比皆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清寒居士,皆重视子女立志问题。中华传统家训中许多家训以“立志”开篇,充分显示了“立志”在家族成员修身养心过程中的重要性和首要性。志向不立,人生就会虚浮,即“人无志无可成之事”。有志向,才能有努力奋斗的方向。

中华传统家训中,不仅要立志,所立何种志向亦十分重要。志向内容不仅要包含个人自身向贤学贤、孝敬尊长等要求,更要心系国家、心系百姓。不只是曾国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中国古代以诗明志的爱国人士比比皆是,体现了中华传统家训中浓浓的家国情怀。

立志,就是树立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有了远大理想,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困难时保有初心,少走弯路和岔路。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是提升我党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6点要求,第一条就是要求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爱国恤民

中华传统家训在谈到立志时,其内容绝大部分与爱国恤民相关。如《钱氏家训》中提到:“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去世的前一年儿童节,还为自己的女儿写了一首小诗:“好儿童,好儿童,而今国难正重重。后方多尽一份力,前方将士早成功。”

梁启超作为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他在《爱国论》中明确指出:“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爱国乃天下之盛德大业。”他清晰区分了“爱国”与“爱朝廷”之间的区别,指出爱国就要在实际生活中去“救国”。他的爱国思想不仅体现在文章中,更体现在他的家庭教育中,体现在他儿女的为人处世之中。他的大儿子梁思成与儿媳林徽因,在国难当头、身患重病时,仍拒绝美国支援,拒绝出国避难。他最小的儿子梁思礼一直没有忘记父亲的遗愿:“为祖国服务。”在学成归国后,马上投身到祖国的科研事业上,成功的为神舟五号量身定造了一套完美的火箭控制系统,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在新时代,爱国不只是抽象的,而是更为具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要热爱伟大祖国,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广大青年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将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深深融入于日常生活中去,脚踏实地,具体做好每一件小事,办好每一件大事,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民。

三、清正廉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清官情结”、丰富的“青天文化”,反映了群众对清明政治的深切追求。这种情结在家训中经常有所体现。

在中华传统家训文化中,特别是在谈到清廉家训时,郑氏家族堪称其中典范。郑氏家族被朱元璋誉为“江南第一家”,这个家族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约有173人为官,特别是在明代,出仕做官者达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但无一人因犯贪墨罪而受到惩处。清廉为官就是这个家族家训《郑氏规范》最重要的内容。如《郑氏规范》中提到:“……即仕,需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有审理者,哀矜恳恻,务得其情,毋行苛虐,有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这个家族尽忠为国的情怀不仅体现在家训中,更体现在子孙后代行为处事之中,将为官清廉与爱国恤民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人的清廉家风建设,也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当代青少年、特别是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毛泽东主席向亲人故友提出了:“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三原则。周恩来总理专门召开家庭会议,提出“十条家规”;焦裕禄以三条“家风训导”时常提醒家人和孩子等等。这写红色家训都是值得我们广大青少年、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涵养红色家风的重要借鉴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中蕴含的深切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浓厚的家国情怀,将爱家爱国爱民的情怀,落实到家族成员个体修身的具体细节上,从生活点滴入手,以立志爱国为起点,以爱国恤民为目标,以清廉自首为准则。在新时代重拾中华传统家训,对传统家训文化去粗取精,进行有针对性的扬弃,为新时代家风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对涵养新时代家风、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立志家训家国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苏梦飞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立志更守志 执志如心痛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