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小主题选择研究的原则与模式探讨

2020-11-19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花茶课程研究

■李 娟/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的国家课程中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如火如荼。综合实践采用主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个主题可以是校本课程的规定,教师的自主选择,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没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在研究的大主题确定以后,教师在教学中会以依据各个小组的兴趣,一起讨论他们的研究小主题。这样的小主题研究选择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兴趣的,教师参与其中的指导很少,没有一些科学的原则和模式可以遵循,无疑给综合实践的研究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我想就综合实践小主题研究选择的原则和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一些研究和创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起始课提供给学生关于大主题的一些资讯、材料,启发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然后学生会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兴趣,来确定自己接下来要研究的小主题,教师在此基础上会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指导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小主题的研究。没有指导性的小主题选择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1)小主题重复,内容大同小异。例如,在研究《垃圾分类》这一主题时,很多小组将研究的兴趣放在了垃圾如果不进行分类的危害这一研究上,导致汇报课上,有两三个小组都是在汇报垃圾不分类的危害,甚至很多内容都是来自于网络,内容雷同。

(2)缺乏研究条件,可研究内容少。学生在研究《雨花茶文化》这一主题时,想要研究关于雨花茶的诗词,其实这一想法我认为很好,但是如果教师事先备课充分,就会发现这一主题科研究的内容并不多,网上资源也少,不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最后的实践也证明,研究该主题的小组汇报时的内容有限。

(3)缺少价值意义,能力锻炼缺失。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小主题以后,如火如荼地展开研究,汇报内容丰富多彩,一片和谐,但是再仔细思考一些小组的主题研究,虽然是可以研究的内容,但似乎缺少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在初次接触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时,我们首次介绍给学生的研究方法就是观察和查资料,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也任务的加重,越来越多的小组会“偷懒”,采用查资料的方法来完成大部分研究任务,导致学生动手能力、采访能力、调查等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研究初期小主题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就应当进行有计划的预设,有指导的干预,让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更加有效。

结合以上论述的综合实践小主题选择时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综合实践的研究小主题看似是放手给学生自由选择,实际上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缺少了规范的自由,那一定会出现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我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大主题下小主题选择的研究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差异性原则。在起始课上,各小组依据自己小组的兴趣进行小主题选择时应尽量避免和其他小组重复,教师要深入小组进行情况了解,做好调整,尽量做到一组一主题,这样研究出来的内容能尽可能的丰富,学生在汇报课上更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换。如果出现小组研究内容相同,也应当做好正确的指导,注意研究时的互补性。

第二,可行性原则。学生选择自己小组的研究主题时,往往是一时兴起,由着兴趣来,他们对自己将要面临的问题和实践并不是很了解。而教师作为进行过深入备课的指导者而言,对于哪些内容适合学生现阶段研究,哪些内容能够有丰富的研究资源......他们应当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学生由着兴趣进行研究小主题的选择时,教师可以适当参与,进行指导,对于不合适的研究小主题,及时进行指导更改。

第三,价值性原则。我们指导学生所选择的每一个小的主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心事意义和价值。学生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教师要发挥引领性和指导性,在学生进行小主题选择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促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贴近自己生活,对自己个人、家庭、班级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小主题进行研究,紧密与当今社会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等。例如我校石老师在指导学生研究《可怕的签字笔芯》这一主题时,积极倡导学生在本年级各班设立笔芯回收桶,用笔芯置换签字笔的方式,吸引学生不乱扔签字笔芯,进行很好的回收和处理,我觉得这样一小主题的选择就非常的有价值和意义。

第一,发散式。发散式的研究模式是综合实践主题研究采用的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如同一颗烟火,发散像四面八方,而这喷向四面八方的任何一个火花,都可以成为你研究的小主题。正如传统的研究方式是在大主题的引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小主题,这一过程往往是发散性质的。

第二,过程式。过程式是我比较欣赏和赞同的一种综合实践研究的方式。他有点类似于陶行知的教育观点,在做中学。我把它改为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下改进。这样的研究方式比较适合于需要动手实际操作的主题研究。例如在《放飞吧,竹蜻蜓》这一主题研究中,老师带领大家认识竹蜻蜓,了解竹蜻蜓,从而指向最终任务——制作竹蜻蜓。学生首先讨论需要哪些材料,然后准备材料,然后讨论怎样制作,学生接着开始制作,制作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和技巧,大家相互分享,最终制作完成。这样的主题研究下,每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了每一个小组共同的研究小主题,大家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难道能可贵的是,制作完成以后,老师让大家试飞,发现不少竹蜻蜓飞不起来,于是大家又开始猜测分析原因,现场进行修改,无法修改的,就重新制作,能达到全班百分之九十以上孩子的竹蜻蜓能试飞成功。教学到此才结束,我想如果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编撰成一本小手册,那会是一份非常不错的研究小成果。在《我的旅行攻略》这一主题时,也是采用这样在过程中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然后梳理制订一份出行计划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小组再根据自己的旅行地,集体完成一份比较科学的旅行攻略。这种在体验实践操作过程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认为是非常好的。

第三,发展式。发展式的研究模式是遵循实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来顺序,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发展研究清楚,从而全面了解该事物。例如在我校校本课程《雨花茶文化》的主题研究中,雨花茶的研究方面很多,能不能试着找出一条有内在逻辑的主线,帮助学生既能全面了解雨花茶,又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研究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从雨花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茗、鉴别几个方面,按照雨花茶的自然发展顺序来教学,并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学生想要研究的比较细碎的主题归类分类,如雨花茶的诗词,就不用单独作为一个研究主题,可以归到品茗这一环节中。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汇报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汇报,学生会对于花茶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总而言之,在大主题下,进行小主题的选择和研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他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可以有一定的模式去借鉴。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项课程,他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也需要我们教师在自己不断地实践和操作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智慧成果,才能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中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花茶课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渡春水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朋友圈里热卖的花茶真的养生吗?这样喝花茶反伤身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