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山花儿进课堂可行性调查分析

2020-11-19西安音乐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六盘山回族花儿

■李 悦/西安音乐学院

一、前言

“花儿”是我国民间歌曲中山歌的一种,是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以及与它们相毗邻的新疆、陕西等地的民歌。内容主要是以男女情爱为主。有说法,因其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花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却因其为山野之曲的特殊因素,不太被文人墨客所提及和记录,所以在历史漫长的进程里,较难寻觅其踪迹,它只能流传于民间的口口相传,难以寻找确切的文字记录,更不便探寻其中传承教学的踪迹。“花儿”唱词反复,文学艺术价值很高,有“西北之魂”之称。2006 年5 月20 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宁夏六盘山地区就流传着花儿的一个独特分支,它区别于西北其它地区的“花儿”。六盘山花儿主要流行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回族聚居区,因此民间也称其为“回族花儿”。它吸收了当地小曲,和山歌的特点,所以被称作“山花儿”。歌手即兴创作,张口就唱,旋律曲调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起伏变化,这种活态性赋予了六盘山花儿独特的魅力。六盘山花儿作为中国西北花儿家族中的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性的独特品种,是宁夏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活的文化标志。但其实,六盘山花儿的名称定义是在本世纪初期才被专家学者认可的。

六盘山花儿在被得到相关重视的这十几年中为了将其有效的保护传承,有关部门不仅从制定政策方面着手,进行社会宣传等方式,还通过提倡学校教学途径进行有效的传承,包括城市川区和南部山区的多个学校,但普及学校分布不均,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基于在南部山区六盘山角下的隆德县进行再实践的计划和前期调查工作,对六盘山花儿进课堂的可行性做以下分析。

二、六盘山花儿进课堂有足够的实践基础

六盘山花儿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但六盘山花儿的传承发展现状日益严峻,当地各部门因此有采取一些相应的社会宣传保护措施,可是因为种种因素,效果不是很大。与此同时,2006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明确指出可以把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学校教学内容中。逐渐的六盘山花儿便首先受到了学校领导和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六盘山花儿开始走进了学校。至今为止,在宁夏地区众多学校中,已有30 所左右的学校实践了六盘山花儿进校园活动,并且开设有相关课程,不仅如此,这其中还有17 所学校被命名为“宁夏回族花儿传承基地”。在这样有可借鉴的实践基础上,六盘山花儿进课堂的再实践就显得更为有据可依,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不足。比如武宇林《“花儿”综艺》(银川阳光出版社,2012)和金学林、孙伟《绽放的花儿》(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两本为六盘山花儿进课堂所编撰运用的“花儿”歌曲集就是一个很好借鉴实例。虽然这两本“花儿”曲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歌曲的归类依据与实际教学结合的紧密程度,模块的设置与学生兴趣的关系,还有对“花儿”歌曲的改创丢失了一些原本我们实际要教给学生“花儿”的目的和初衷等等,但是值得学习的是在整个曲集中,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因素,这些是可以学习的。

三、六盘山花儿传承人倾力相助

由于传唱的方式以及地域民族文化、现代音乐商业化等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六盘山花儿的传承人屈指可数,但在各方尽力的发掘寻找下,能够演唱六盘山花儿的民间艺人虽然不多,但都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和鼓励,他们中基本都是回族人,他们在了解到六盘山花儿的价值和重要性后,将民族文化的束缚搁置一边,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尽力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不管是社会宣传还是学校教化都在积极的行动着。回族其实不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因为在他们的民族文化中“歌”“舞”这些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六盘山花儿的的社会人文特征基本有以下三点:(1)主要是一个人在高山上放羊或走路时才演唱,另外,主要内容时以抒情为主,情歌居多,还有时事类如《国民党抓兵》,声调低沉,忧伤,高音较少。一般都在山上或者劳动时才唱;(2)不在自己家里唱,会受到家人反对;回族花儿都是以口传形式记录和传承。回族花儿一般没有家庭传承关系;(3)以前,在回族群体中,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能听到悠扬的回族花儿歌声,边走路边唱、边劳动边唱、这山唱,那山应;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以前六盘山花儿很少会有女性演唱,因为据说回族妇女不要求声张,但她们爱听花儿,有时只能偷偷低声哼几句。传承人苏振和就是回族人,出生于1947 年10 月19 日,祖籍陕西(玉河河南)人,同治10 年迁居甘肃省张家川县陇山县,1935 年,为躲避国民党抓兵父亲苏兴海用扁担担着大哥二哥(大哥2 岁,二哥1 岁),领着母亲马氏(真名忘记),苏振和生于母亲去世,(1956 年去世)。苏振和自幼喜爱花儿,跟大人在山上放牛羊时,经常听大人在放羊时在山上唱花儿,在他们的熏陶下,凭着年轻较强的记忆,学到了好多回族花儿。后来,苏振和在生产队当饲养员,一个人一边喂牲口一边唱花儿,边走边唱。只要有时间就唱。苏振和能够演唱的花儿有:《杨木树上窝老哇》,《血手推门林照德》《抓兵》《十七八的女孩儿》《山前梅鹿引山狼》《这一条大路通新疆》《我送大哥》《送十里亭》《不怪我的老子不怪我的娘》《黄河沿上十三峡》《岸滩上开花岸滩上红》《山里的野鸡红官子》《阿哥是阳山的苦子蔓》《鹞子飞了鹰没有飞》《香子吃草石崖上站》《咕噜(山羊)一群羊一群》《南山岭上南山破》《花儿你把人活好》《上了高山绕(照的意思)平川》《远看黄河一条线》《梁山伯与祝英台》《东方升起的红太阳》等。在调查聊天的过程中提出要在当地学校进行六盘山花儿进课堂的实践,苏振和高兴的说道,“我老了快唱不动了,去学校有娃娃爱唱,喜欢的话就叫他唱,以后就不怕没人会了”,再进一步说到要采用他的一些歌曲词调经过改创要进行教材应用的时候,老人严肃的说“可不能变了样呀”。有了民间艺人的倾力支持和帮助,六盘山花儿进课堂会更鲜活一些。不仅通过跟民间艺人的学习,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教给学生“原汁原味”的六盘山花儿,还会在课外活动以及走出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们与民间艺人接触交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实的参与和情感体验,相信可以给学生更多直接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

四、六盘山花儿研究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和学校全力支持

在之前其它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总结中都或多或少的能看到对六盘山花儿进校园教学实践的不满意,有来自社会,来自学校,来自学生以及家长多方面的因素。无可厚非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一些客观因素,在准备再实践的开始,笔者也在为这些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担忧着,但在接下来的调查走访和沟通了解中这些顾虑渐渐没有了,有关社会方面从我个人出发首先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来沟通获得更多有效的支持和协助,前期的调查工作中已得到有些相关人员的极力支持和认可;学校方面也会以自身为前提,先学习六盘山花儿演唱技巧及相关文化知识,夯实基础能力,为之后的实际教学提供支撑,让学校领导及负责老师可以更放心,以此更加支持和重视等等。

五、结语

六盘山花儿进课堂的实践已经不少,每一次的探索实践都是进步,但在前期的实践中更多的是活动的反复复制,和教学的举步维艰甚至是一成不变,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客观的种种因素,需要改变的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还有突破古板陈旧的教学手段。在社会、学校各方面条件必备的情况下,运用不一样的教学实践方法,使得六盘山花儿进课堂再实践取得更大的进步。

猜你喜欢

六盘山回族花儿
版画印千年 传承有新意
六盘山陕西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六盘山成为重要水源涵养地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藏在心中的风景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